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一、概述
1.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为最常见的一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特点为血小板寿命缩短,骨髓巨核细胞增多但成熟障碍,以幼稚型为主。
3.急性型多见于儿童,慢性型好发于青年女性。
ØØ 历年真题回顾
1.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最常见于
A.幼儿 B.儿童 C.青年女性
D.壮年男性 E.老年人
【解析】急性型多见于儿童,慢性型好发于青年女性。
二、病因及机制
1.免疫因素:急性型多认为是病毒抗原引起;慢性型多认为是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2.肝、脾对血小板的清除作用加强:脾脏是血小板抗体产生的主要部位,也是破坏的主要场所。
3.雌激素的作用:雌激素抑制血小板生成。
4.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及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出现为特征。
四、临床表现
1.最主要的表现:出血。
2.除皮肤黏膜出血外,还有内脏出血。
3.脾不增大。
五、实验室检查
血小板检查 |
|
血小板计数减少,<100*109/L。 | |
骨髓象 |
|
巨核细胞数量增多,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幼稚型增加。 | |
|
|
| |
特异性抗体 |
|
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和血小板相关补体(PAC3 |
)阳性。 |
|
|
|
|
ØØ 历年真题回顾 |
|
|
1.女,28 岁,反复牙龈出血和月经增多半年,查体:轻度贫血貌,巩膜无黄染,肝脾肋下未触及,实验室检查:Hb 82g/L,RBC 4.0*1012/L,WBC 5.6*109/L,P1t 13*109/L,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红系占 36%,巨核细胞明显增多,产板型巨核细胞少,骨髓内、外铁均减少。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溶血性贫血 B.慢性 ITP 合并缺铁性贫血 C.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D.急性白血病 E.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解析】P1t13*109/L,巨核细胞明显增多,产板型巨核细胞少,患者检查结果提示 ITP;骨髓内、外铁均
减少均提示缺铁性贫血。
2.女,25岁。间断牙龈出血、皮肤瘀斑2个月,反复发生口腔溃疡。查体:双下肢和腹部散在瘀斑,浅表
淋巴结无肿大,巩膜无黄染,腹软,肝肋下胃触及,脾肋下刚可触及。化验:Hb 121g/L,WBC 4.5*109/L,
Plt 25*109/L。为除外继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最重要的检查是
A.血小板功能 B.血小板抗体 C.抗核抗体谱
D.腹部B超 E.胸部X线片
【解析】该患者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见于任何年龄,基本病变为纤维蛋白栓塞,非血小板栓塞。这种血
管损害可发生于任何器官。
3.下列支持 ITP 诊断的是
A.肝脾肿大 B.骨髓中产板型巨核细胞增多 C.PAIg 阴性
D.PAC3 阴性 E.脾切除治疗有效
【解析】骨髓中产板型巨核细胞较少是本病的最典型的表现,所以正确答案是 B 错误,ITP 一般脾不大,
所以答案 A 正确。ITP 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所以 PAIg 阳性、PAC3 阳性,所以 C、D 错误。ITP 首选糖皮质激素治疗,脾切除治疗有效。所以正确答案是:E.脾切除治疗有效。
4.女性,26 岁,10 天来全身皮肤出血点伴牙龈出血来就诊。化验 PLT35*10^9/L,临床诊断为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体征支持 ITP 诊断的是
A.皮肤有略高出皮面的紫癜 B.面部蝶形红斑 C.口腔溃疡
D.下肢肌肉血肿 E.脾脏不大
【解析】ITP 一般脾不大,所以答案 E.脾脏不大。
六、治疗
1. 慢性 ITP:首选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首选:长春新碱。
2. 激素治疗无效:脾切除。
ØØ 历年真题回顾
1.在 ITP 的免疫抑制治疗中,最常用的免疫抑制剂是:
A.阿糖胞苷 B.长春新喊 C.柔红霉素
D.左旋门冬酰氨酶 E.足叶乙甙
【解析】对于 ITP 的治疗,糖皮质激素是首选药物,长春新碱是最常用的免疫抑制剂。长春新碱除了免疫
抑制作用外还能促进血小板的释放,因此最常用。
2.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持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错误的是
A.一般为首选治疗 B.一般选用泼尼松 C.近期有效率约为 80%左右
D.复发时再应用常无效 E.治疗缓解后一般小剂量维持 3-6 个月
【解析】糖皮质激素是 ITP 的首选,多应用泼尼松,近期有效率约为 80%,治疗缓解后一般小剂量维持 3-6
个月,而复发时应用常有效,所以此题的正确答案是 D.复发时再应用常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