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结、直肠癌
一、结肠癌
(一)病因
(1)结肠腺瘤——尤其是绒毛状腺瘤,家族性腺瘤息肉病、溃疡性结肠炎。
(2)食物和致癌物质 ——常年食用高蛋白、高脂肪和低纤维食品。
(3)环境污染。
(4)遗传。
(二)病理——更多内容详见病理学。
肉眼:
①溃疡型——常见类型;
②肿块型——转移晚,预后好,多发于右半结肠;
③浸润型——累及肠管全周,易致肠腔狭窄、梗阻,多发于左侧结肠。
④胶样型(新)——有大量黏液。
(三)临床表现
早期:排便习惯与粪便性状改变——腹泻与便秘交替,或黏液血便。
其他:定位不确切的持续性腹部隐痛、腹部肿块。
晚期:肠梗阻,贫血、消瘦、乏力、低热。
不同部位的结肠癌有不同的临床特点(重要):
生理作用 癌常见病理类型 临床特点
右半结肠 吸收水分及少量葡萄糖、电解质等,肠内容物主要为液体或半流体。 肿块型或溃疡型——不易引起肠腔狭窄。 全身症状、贫血、腹部肿块。
左半结肠 分泌黏液润滑肠黏膜,肠内容物多为成形大便。 浸润型——低位肠梗阻。 肠梗阻、便秘、腹泻、便血。
右半结肠癌——全身症状、贫血、腹部肿块;
左半结肠癌——肠梗阻、便秘、腹泻、黏液血便。
(四)诊断——以下情况列为高危人群。
凡40岁以上,有:
①1级亲属结直肠癌史者;
②有癌症史或肠道绒毛状腺瘤或息肉病史者;
③大便潜血(+)者;
④有以下两项以上者:黏液血便、慢性腹泻、慢性便秘、慢性阑尾炎史、精神创伤史、接受过盆腔放疗病史者。
小口诀(TANG)
腹泻便秘粘血便,
精神创伤阑尾炎,
盆腔放疗也危险。
项目 在结肠癌诊断中的价值——TANG小结
①粪便潜血试验 普查筛检或早期诊断的线索;
②X线气钡灌肠对比造影 可发现充盈缺损、肠腔狭窄、黏膜皱襞破坏等,显示癌肿部位和范围;
③血清癌胚抗原(CEA) 手术效果的判断及术后复发的监测(60%高于正常)——而非诊断!
④超声、CT、MRI 有助于发现转移灶和肿瘤周围浸润情况;
⑤纤维结肠镜 确诊,超声内镜还可判断肿瘤浸润深度及周围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助于术前肿瘤分期。
(五)治疗——手术为主的个体化综合治疗。
1.术前准备 ——肠道准备
目的:使肠道空虚清洁,尽量减少肠腔内细菌数量,防止术后感染。
术前12~24小时:服用泻剂清空肠道(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
术前一天:服用甲硝唑。
2.手术方法
(1)根治性手术:
切除癌肿所在肠袢+肠系膜+区域淋巴结。
(2)姑息性手术——结肠造口术。
可以是暂时性的,待病情好转可再行根治术;
也可是永久性的,用于伴有完全性肠梗阻、全身情况差不允许做根治性切除术者。
3.其他:化疗
奥沙利铂(或伊立替丁)、氟脲嘧啶、四氢叶酸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