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
一、体温
1.体温及其正常值:临床上所说的体温是指机体核心部分的平均温度。临床上通常用口腔、直肠、腋窝的温度来代表体温,正常值分别为36.7℃~37.7℃、36.9℃~37.9℃、36.0℃~37.4℃。
2.体温的生理性波动
⑴体温的昼夜变化:清晨2~6时体温最低,午后1~6时最高,波动幅度一般不超过1℃。
⑵性别的影响:男性体温比女性体温略低0.3℃。女性体温还随月经周期而变动。
⑶年龄的影响:新生儿体温高于正常人。老年人体温偏低。
⑷肌肉活动的影响:肌肉剧烈活动时,体温可上升1~2℃。
⑸情绪激动、精神紧张以及进食等均可影响体温。
3.体温相对恒定的生理学意义:保证体内新陈代谢顺利进行。
二、机体的产热和散热
1.产热过程
(1)主要产热器官:是肝脏(安静状态)和骨骼肌(运动状态)。
(2)形式:机体安静时在寒冷环境中主要依靠寒战产热和非寒战产热两种形式增加产热量。
1)寒战是指在寒冷环境中骨骼肌发生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特点是屈肌和伸肌同时收缩。寒战是寒冷条件下最有效的产热方式,可提高代谢率4~5倍。
2)非寒战产热又称代谢产热,以褐色脂肪组织的产热量为最大。
(3)产热的调节:
1)体液调节:甲状腺激素是调节产热活动最重要的体液因素。
2)神经调节:寒冷刺激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使甲状腺激素和儿茶酚胺类物质分泌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