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口腔生理功能
咀嚼: Mastication
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通过咀嚼肌的收缩,使下颌关节、颌骨、牙齿及牙周组织产生节律性运动.
咀嚼系统: masticatory system
咀嚼肌,颌骨,颞下颌关节、颌骨、牙、牙周组织及有关的神经血管,为发挥咀嚼功能的统一整体,简称咀嚼系统。
咀嚼的意义:
粉碎食物,通过牙齿对食物进行粉碎加工
将食物与唾液混合,形成食团,便于吞咽
满足食欲,增强味觉。通过咀嚼食物,刺激唾液分泌,对食物进行初级消化。
刺激消化液分泌
对牙齿自洁和牙龈生理性按摩作用
调节牙槽骨和牙髓的血液循环
促进、维持合、颌、面的正常发育生长
咀嚼的神经控制
⑴咀嚼的发动:受大脑皮质及皮质下中枢神经活动的控制
大脑皮质中央前后回的面、咀嚼和下颌代表区--》
面、下颌、舌产生咀嚼运动--》
基底神经节及丘脑外侧部--》 咀嚼运动
⑵周期性咀嚼活动的神经控制:
早期 反射学说:外周输入变化控制开闭口运动交替发生,产生周期性咀嚼运动
去大脑实验运动:
食团刺激牙周、牙龈、硬腭 --》 开颌反射--》
肌梭 --》 闭口反射
目前 脑干的型式发生器
⑶咀嚼运动的反馈控制:
由口腔内几乎所有的感受器、本体感受器控制
意义:根据口腔内条件的变化来调节咀嚼的力量和方向,
保证咀嚼运动的顺利进行。
咀嚼循环类型 cycle type
运动模板 motor template
咀嚼运动过程及其生物力学杠杆作用:
咀嚼的基本动作:切割 捣碎 磨细
咀嚼的运动形式:开闭 前后 侧方
咀嚼运动的动力:咀嚼肌
咀嚼运动的轴心: 颞下颌关节
切碎、捣碎、磨细食物的器官:牙齿
切割运动及其生物力学杠杆:
通过下颌的前伸运动,由上下颌牙进行前伸咬合完成
Ⅲ类杠杆
重点:前牙切咬的食物
支点:颞下颌关节
力点:提下颌肌群,以咬肌和颞肌为主
阻力臂﹥动力臂 有利于维护前牙及其牙周组织的健康
▲前牙合运循环:下颌自牙尖交错位前伸,经切牙对刃,再滑回牙尖交错位,周而复始称为前牙的合运循环。
捣碎和磨细及其生物力学杠杆作用:
捣碎:通过下颌的开闭作用,由上下颌前磨牙将食物压碎(垂直方向),多用于较酥碎的食物。
磨细:通过下颌的侧方运动,由上下颌磨牙进行侧咬合来完成。
后牙的合运循环:下颌后牙由牙尖交错位向下、外(向工作侧),再向上使工作侧同名牙尖相对。然后,下颌后牙颊尖的颊斜面沿上颌后牙颊尖的舌斜面向舌侧滑行,返回牙尖交错位。下颌后牙颊尖舌斜面从中央窝沿上颌后牙舌尖颊斜面向舌侧继续滑行,约至一半处分离,再重复上述运动,周而复始,称为后牙的合运循环。
Ⅱ类杠杆
重点:后牙研磨的食物
支点:非工作侧的髁状突
力点:工作侧的升颌肌群,以咬肌和翼内肌为主
动力臂﹥阻力臂 可增加机械效能
▲研磨食物的后阶段,同时存在Ⅱ、Ⅲ类杠杆作用
咀嚼周期
咀嚼食物时,下颌运动所具有的一定的程序和重复性,此种程序和重复性称为咀嚼周期。
咀嚼时下颌运动轨迹的特征:
①轨迹图形具有似滴泪水的形态
②时间变化为:
快(开口)→慢(最大开口)→快(闭口)→慢(咬合接触)
咀嚼周期所需的时间平均为:0.875秒
其中咬合接触时间为0.2秒,牙尖交错合接触约0.1~0.15秒
咀嚼周期可随食物的大小、硬度、滋味、特点及某些疾病的性质而不同
如:咀嚼胡萝卜 约0.58 秒 咀嚼口香糖 约0.77秒
咀嚼运动的类型:
单侧咀嚼:非正常咀嚼运动,多因回避合障碍或牙体、
牙周疾病及牙列缺损等因素造成,是导致颞下颌关节疾病的重要因素。
双侧咀嚼:双侧交替咀嚼:多;双侧同时咀嚼:少,常出现在咀嚼末期
咀嚼运动中的肌电图
肌电图 electromyograph(EMG):
是将体内肌肉兴奋时的生物电变化,通过电极导入肌电图仪进行适当的增强而显示的图像。
EMG表现的不仅是肌肉本身的兴奋活动,也反映了支配该肌肉的运动神经元的活动。
正常肌电图
静息电位:
神经纤维处于安静状态下,存在于细胞内外的电位差。膜内为-90mV,膜外为零。
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峰电位spike potential)
神经传导兴奋冲动,所表现的生物电变化.
单个运动单位动作电位特征:
每一个动作电位具有:波形 波幅 持续时间 频率
波形:单相、双相、三相、多相及干扰相
常见双相、三相,约占80%
波幅:一般在400-3000mV,随肌肉不同而不同
持续时间:一般在3-10mS
频率:约5-30次/秒
开闭口运动:开口 二腹肌前腹有明显电位
闭口 颞肌和咬肌有电位呈现
牙尖交错合:颞肌、咬肌均有密集和高幅电位波形,呈干扰相
前后运动: 前伸 二腹肌前腹有电位变化
后退 颞肌后束电位变化明显
对刃合 颞肌、咬肌有电位变化
侧方运动:工作侧颞肌后束电位变化明显
形成侧方咬合时,工作侧颞肌前份和咬肌有电位变化
正常咀嚼肌电图与异常咀嚼肌电图的区别
1正常咀嚼肌EMG的放电期与静止期分期明显,异常EMG则不明显,且有的在静止期仍可见振幅很小的短瞬爆发放电。
2正常咀嚼肌EMG的规则性和周期性保持时间可较长(数十秒),异常EMG则不能保持一定时间。
3正常咀嚼肌EMG无论在牙尖交错位或非牙尖交错位作咀嚼负荷测试时,左右两侧同名咀嚼肌电活动协调,异常者不协调。
咀嚼肌力、合力及牙周潜力
咀嚼肌力:提颌肌收缩时所能发挥的最大力,又称咀嚼力。
Weber测量法:正常肌肉横断面积所发挥的力,平均10Kg/cm2
颞肌: 8cm2
咬肌: 7.5cm2 195Kg
翼内肌: 4cm2
(二)合力:上下牙咬合时,牙周组织所承受的实际咀嚼力量,又称 为咀嚼压力。
影响合力的因素:
大小与咀嚼力密切相关,
因人而异,与年龄、健康状况
牙周膜耐受力等相关
通过训练增大
(三)最大合力:牙周组织所能承受的最大力。
由合力计测量
男性﹥女性
最大合力的顺序:第一磨牙﹥第二磨牙﹥第三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一前磨牙﹥尖牙﹥中切牙﹥侧切牙
日常咀嚼食物所需的合力约为最大合力的一半,因此正常牙周组织尚储存一定的承受力,称为牙周潜力或牙周储备力。
光咬合分析 phoocclusion analysis
光学检查的方法,用特殊材料制成的光合片,经咬合后发生一定变形,其透光性质发生改变,在偏振光镜下观察,可以看到因形变发生折射率变化而呈不同颜色的区域,根据一定的换算推算不同颜色区域所承受咬合力的大小。
计算机咬合印记图象分析
用硅橡胶印模材料记录不同的咬合接触关系,在一定的光学系统下观察咬合印记处的透光情况,通过透光程度比较,判断咬合接触的特征------部位、范围、密合程度。
咀嚼效率
定义:机体在一定时间内,对定量食物咀碎的程度,是咀嚼作用的实际效果。也是衡量咀嚼能力大小的一个重要生理指标。
测定咀嚼效率的方法:
⑴称重法:计算单位时间内咀碎一定量食物所做工作的百分率。
⑵吸光度法:利用光栅分光光度仪,以其可见光对咀嚼后的试物悬浊液进行测定。
⑶比色法:利用试物对生物染料苋菜红溶液的吸附作用。
影响咀嚼效率的因素
⑴牙齿的功能性接触面积:接触面积越大,咀嚼效率越高
⑵牙周组织的健康情况。
⑶颞下颌关节的疾患。
⑷全身性疾患或口腔内软组织炎症、外伤后遗症等。
⑸其他因素:如年老,过度疲劳,精神紧张,不良咀嚼习惯等。
咀嚼时的牙齿运动
牙齿有生理性动度,可保证其承受压力,调节出入牙髓的血液循环。
磨耗情况
Carlssion 分级
0度:釉质上没有可见的磨耗小面,合面及切端形态良好。
1度:釉质上出现明显
的磨耗小面。
2度:磨耗累及牙本质
3度:牙本质暴露区超过2平方毫米,基 本失去正常合面及切端形态,牙冠高度降低。
4度:继发性牙本质暴露。
磨耗的生理意义
①通过磨耗,消除建合初期可能出现的早接触点,建立平衡的合关系。
②随着年龄的增长,牙周组织对外力的抵抗能力逐渐减弱。磨耗可使牙尖高度降低,可减少咀嚼时牙周组织所受的侧向压力,使牙尖形态与牙周组织功能相适应。
③对于高龄者,磨耗可减少临床牙冠的长度,保持冠根比例协调,从而不致由于杠杆作用而使牙周组织负担过重。
④全牙列邻面持续地磨耗可代偿牙弓持续地向前移动,使前牙不至因后牙的推动而拥挤。
病理性磨耗:
后牙合面过度磨耗,前牙切嵴磨耗小 --》 深覆合TMJ损伤
正常横合曲线 --》 反横合曲线面 --》 牙折
邻面点状接触 --》 面接触 --》 食物嵌塞
舌、唇、颊、腭在咀嚼中的作用
舌在咀嚼中的作用:
推送并保持食物
转送食物
搅拌食物
选择嚼碎的食团以备吞咽
清洁口腔
辨认食物中的致伤物质
压挤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