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与评价
一、A1
1、职业卫生工作的基础是
A、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
B、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评价
C、职业性有害因素的预防
D、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控制
E、职业性有害因素的监测
2、分析和探索未知职业性有害因素的传统方法是
A、实验研究
B、临床病例观察
C、职业流行病学调查
D、类比法
E、工程分析法
3、下列属于未知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和鉴定方法的是
A、类比法
B、实验研究
C、检査表法
D、工程分析法
E、经验法
4、对生产工艺流程、生产设备布局、化学反应原理、所选原辅材料及其所含有毒杂质的名称、含量等进行分析,推测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的方法属于
A、类比法
B、检査表法
C、工程分析法
D、职业流行病学调査
E、检验、检测法
5、生产过程中不产生粉尘的工艺过程是
A、岩石钻孔
B、粮谷类加工
C、煤燃烧
D、趁热过滤
E、铅蒸汽冷凝
6、依靠被测气体分子的扩散进行空气样品采集的方法是
A、主动采集
B、被动采集
C、集气法
D、个体采样
E、定点区域采样
7、反映工人接触水平的最佳方式是
A、主动采集
B、被动采集
C、集气法
D、个体采样
E、定点区域采样
8、评价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最常用的方法是
A、有害因素危险度评价
B、生物监测
C、健康监护
D、职业流行病学调查
E、环境监测
9、对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工矿企业进行验收或对劳动卫生防护的效果进行卫生学评价时,要连续监测( )次
A、1
B、2
C、3
D、4
E、5
10、吸收到体内的外源性物质的原形或其代谢产物的含量称为
A、内剂量
B、生物效应剂量
C、易感性标志物
D、接触性生物标志物
E、效应性生物标志物
11、生物效应剂量属于
A、效应性生物标志物
B、接触性生物标志物
C、易感性标志物
D、内剂量
E、外剂量
12、生物监测的特点不包括
A、反映机体总的接触量
B、反映机体总的负荷
C、反映环境总的接触量
D、具有系统性
E、具有连续性
13、下列关于生物接触限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A、我国颁布了17种化学物的职业接触生物限值
B、用于保护绝大多数劳动者健康
C、用于保护每个劳动者健康
D、铅具有职业接触生物限值
E、苯具有职业接触生物限值
14、下列关于生物监测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些化学物不能或难以进行生物监测
B、如果所有人的测得值都在生物监测接触限值以下,可以认为工作环境是符合职业卫生要求的
C、生物监测结果的解释远比环境监测结果的解释复杂
D、如果大部分人的测得值都在生物接触限值以下,而少数人测得值远高于生物接触限值,说明一定是少数人的工作岗位,暴露了较高浓度水平的污染物
E、生物监测不能反映车间空气中化学物瞬间浓度变化的规律
15、职业卫生基本情况调査的目的是
A、建立工矿企业职业卫生档案
B、探究职业性有害因素对职业人群健康的影响
C、尽快有效地抢救病人
D、识别职业性有害因素
E、评价职业性有害因素
16、对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在正常生产运行阶段,存在和(或)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效果等进行综合的阶段性分析和评价,属于
A、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B、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C、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D、职业卫生调査
E、生物监测
17、危险度评价方法不包括
A、危害性鉴定
B、剂量-反应关系评价
C、接触评估
D、危险度管理
E、危险度特征分析
二、A2
1、卫生监督人员在对用人单位监督检查时,对职业病防治措施和制度是否健全、职业病危害是否告知、职业病防护措施和用品提供和使用、职业培训是否按期进行等方面进行了检查,这种监督称为
A、职业危害监督
B、“四同时”
C、预防性危害监督
D、经常性职业卫生监督
E、卫生行政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