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健康相关行为
一、A1
1、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分为四大类,下列哪项不属于这四大类
A、生物学因素
B、环境因素
C、生态因素
D、行为生活方式
E、卫生服务
2、影响人类行为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环境因素
B、个人因素
C、相邻因素
D、认知因素
E、社会态度
3、在影响行为的各因素中,对行为具有激发作用的因素是
A、生物因素
B、学习因素
C、先天因素
D、环境因素
E、后天因素
4、人类的行为有本能行为和
A、生物行为
B、社会行为
C、自发行为
D、自主行为
E、主动行为
5、心理危机干预首先应做的工作是
A、组成若干干预小组
B、迅速地普遍地开展心理咨询
C、评估目标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
D、把小学生先集中起来做心理辅导
E、对各级干部进行心理知识培训
6、控制心血管疾病的最有效的方法是
A、临床治疗
B、健康教育
C、个体预防
D、社区综合防治
E、改善生活方式
7、社会环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它相对于自然环境又被称为
A、机体外环境
B、机体内环境
C、物质环境
D、非物质环境
E、其它
8、行为矫正的三大要素是
A、内容、条件和过程
B、对象、医生和居民
C、目标、措施和手段
D、情景、对象和医生
E、对象、环境和过程
9、在健康教育领域内应用较为广泛的行为矫正技术有
A、脱敏法
B、示范法
C、厌恶法
D、强化法
E、以上都正确
10、下列不属于团体行为干预方法的是
A、应用竞争机制
B、动员群众参与
C、树立典型和培养骨干
D、行为矫正技术
E、开发领导
11、根据行为改变阶段理论,当行为改变处于第一阶段(没有准备阶段)时,相应的干预策略是
A、提供方法,鼓励尝试
B、激发动机,支持鼓励
C、继续支持,不断强化
D、环境支持,预防复发
E、提供信息,提高认识
12、健康教育中知信行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必然关系
B、因果关系
C、趋势关系
D、依存关系
E、递进关系
13、戒烟项目中完全不吸烟属于
A、无转变打算阶段
B、打算转变阶段
C、转变准备阶段
D、转变行为阶段
E、行为维持阶段
14、根据健康教育的知-信-行理论,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健康教育的目标是行为改变
B、知识是行为改变的基础
C、一旦掌握了知识就意味着行为改变
D、态度反映了行为的倾向性
E、信念是行为改变的动力
15、要使一个人的行为发生改变,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内因
B、外因
C、环境
D、促成
E、强化
16、知觉自己有可能成为该疾病或危险因素的受害者,是导致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心理活动的哪个因素
A、危害性
B、易感性
C、效益
D、障碍
E、自我效能
17、促进健康的行为不包括
A、戒除不良嗜好
B、预警行为
C、违规行为
D、合理利用卫生服务
E、日常健康行为
18、以下促进健康的行为中,属于二级预防的是
A、保健行为
B、预警行为
C、求医行为
D、遵医行为
E、戒除不良嗜好行为
19、危害健康行为通常可分为四类
A、日常危害健康行为、致病性行为模式、预警行为、高危险行为
B、日常危害健康行为、致病性行为模式、不良疾病行为、预警行为
C、致病性行为模式、高危险行为、预警行为、不良疾病行为
D、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致病行为模式、不良疾病行为、违反社会法律和道德的危害健康行为
E、日常危害健康行为、致病性行为模式、不良疾病行为、避免有害环境行为
20、健康相关行为是指
A、个体与健康有关的行为
B、个体或群体与健康有关的行为
C、个体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
D、个体或群体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
E、个体或群体与健康或疾病有关的行为
21、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学者布瑞斯洛提出7种基本健康行为,下列哪项不属于健康行为
A、正常规律的三餐,不吃零食
B、适量运动
C、尽可能多睡
D、不吸烟
E、不饮酒
22、驾车时使用安全带属于促进健康行为中的
A、基本健康行为
B、日常促进健康行为
C、保健行为
D、避开环境危害行为
E、预警行为
23、下列不属于促进健康的行为是
A、积极的休息和睡眠
B、体育锻炼
C、饮酒
D、心理平衡
E、合理营养和平衡膳食
24、促进健康的行为具有下列特征
A、有利性
B、有利性、规律性
C、有利性、规律性、和谐性
D、有利性、规律性、和谐性、一致性
E、有利性、规律性、和谐性、一致性、适宜性
二、A2
1、环境因素影响行为,而行为又对环境造成影响,所以环境既是行为的激发因素,又是行为的
A、组织者
B、接受者
C、形成者
D、定型者
E、作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