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管理的传染病分为 B
A、甲类、乙类 B、甲类、乙类、丙类
C、乙类、丙类 D、甲类、乙类、丙类、丁类
2、目前《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法定管理传染病共有 种 D
A、35 B、37 C、36 D、39
3、2008年5月起, A 按照丙类传染病管理。
A、手足口病 B、水痘 C、风疹 D、梅毒
4、医疗卫生机构对于甲类、乙类、丙类传染病的报告时限分别为 C
A、2小时、6小时、24小时 B、6小时、24小时、48小时
C、2小时、24小时、24小时 D、6小时、24小时、24小时
5、有关部门、医疗卫生机构机构应对传染病做到 C 、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扩散。
①早发现 ②早治疗 ③早隔离 ④早报告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6、对疑似甲类传染病病人,在明确诊断前应 D
A、置之不理 B、在家中隔离
C、可以多人同住一病房 D、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7、下列不属于未及时报告的为 A
A、甲类和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报告卡生成时间—诊断日期)<2小时
B、乙类传染病(除SARS、人禽流感、肺炭疽):(报告卡生成时间—诊断日期)>24小时
C、丙类传染病:(报告卡生成时间—诊断日期)>24小时
试题来源:【公卫执业医师考试宝典免费下载 】 |
8、决定病人隔离期限的重要依据是 D
A、临床症状的轻重 B、能否排出大量病原体
C、活动范围的大小 D、疾病的传染期
E、疾病的潜伏期
9、根据卫生部发布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监测报告实施方案》,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发现SARS病人或疑似病人时,城镇应于 A 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向当地县疾控机构报告。
A、2 B、6 C、12 D、24
10、某市2010年人口数是100万,登记报告法定传染病病人1207例,经过当年度居民传染病漏报调查,共调查了250例病例,漏报1例。该市本年度传染病的实际(估计)发病率为 A
A、121.18/10万 B、120.7/10万
C、120.8/10万 D、145.7/10万
11、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和医学观察时限,取决于疾病的 D
A、传染期 B、恢复期 C、临床症状期 D、潜伏期
12、下列哪条不具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 E
A、决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或医学观察期限
B、确定免疫接种时间
C、推断患者受感染的时间,并依次追踪传染源
D、评价预防效果好坏
E、判断传染力的大小
13、某地发生一起疾病暴发,有10人发病,全部送医院治疗,并对其排泄物进行了彻底消毒。至此,有人认为疫源地已经消灭,故针对疫源地的各种措施就可以结束,这种说法 D
A、正确,因为达到了疫源地消灭的条件
B、正确,因为传染源已经隔离
C、错误,因为外环境只进行消毒不行,还要进行灭菌
D、错误,易感接触者尚未度过最长潜伏期,还可能出现新病例,形成新的疫源地
E、以上都不对
14、下列哪一组传染病可以在诊断后24小时内报告 D
A、伤寒、霍乱、钩虫病
B、血吸虫病、鼠疫、钩端螺旋体病
C、伤寒、肺炭疽、出血热
D、甲肝、流感、风疹
15、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场所和物品,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 C
A、进行严密消毒后处理
B、按照领导提出的要求进行处理
C、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D、不做处理
16、传染病的流行需具备的基本条件是 D
A、有病原体存在 B、有病原体存在并且传播容易实现
C、有易感人群即可流行
D、有传染源、有能实现的传播途径,有易感性高的人群存在
17、下列哪条不符合经空气传播的特点 D
A、具有冬春季节性升高现象
B、在未免疫人群中发病呈周期升高
C、在未免疫城市人群中常在儿童期即被感染
D、在交通不便的山区中,发病期呈典型的周期现象
E、易感者在人群中比例是决定流行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18、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发现符合不明原因肺炎定义的病例后应如何报告 B
A、直接报告疾控机构
B、先报告医疗机构相关部门,组织本单位专家组进行会诊和排查,仍不能明确诊断的,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进行报告
C、直接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进行网络直报
19、各级医疗单位和基层卫生组织发现暴发或重大疫情时,应立即电话
报告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报告后应做好疫情记录并立即组织力量赶赴现场调查处理,从接到疫情报告到抵达现场不超过 B 小时
A、1 B、2 C、4 D、6
20、按照《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下列哪个部门可依法公布本辖区内的传染病疫情信息 A
A、国家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B、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C、地市级卫生行政部门 D、县级卫生行政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