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集中式给水
1.定义:指由水源集中取水,经统一净化处理和消毒后,通过输水管送到用户的供水方式。
供水方式 |
集中式给水(自来水) |
分散式给水(河水、井水) |
优点 (xz) |
有利水源选择和保护; 易于保证水质;用水方便 |
一旦受污染影响小 |
缺点 (xz) |
一旦受污染影响大 |
不利水源选择和保护; 不易于保证水质;用水方便 |
2.☆水源选择的原则:①水量充足:要求95%保证率的枯水流量大于总用水量;②水质良好:符合标准、地方病区应选含氟(≯1 mg/L) 、含碘量(≮10ug/L)适宜水源;③便于防护:水源周围卫生状况良好,不受废水污染;取水点应设置在工矿企业的上游;优先选用地下水作为水源;④技术经济合理。
地表水水源卫生防护
①取水点周围100m半径水域内, 严禁可能污染水源的一切活动
②取水点上游1000m 和下游100m水域内,不得排入废水。不得设置污染源,不得进行污水灌田和施用危害大的农药
③取水点上游1000m 以外的地区,应限制污染物的排放
④取水点的最低水深应有2.5m以上
2.★水的净化和消毒:(所有都看)净化处理有常规净化、深度净化、特殊净化三种。常规净化工艺过程包括混凝沉淀(或澄清)、过滤和消毒。
目的:为了去除悬浮物质、胶体物质和细菌。
①混凝沉淀:在天然水中加入混凝剂,使水中的悬浮物质和胶体物质相互粘附聚合成较大颗粒,然后从水中沉淀下来。
A原理:压缩双电层作用(铝铁盐混凝剂在水中PH<3时)、电中和作用(PH4.5-6.0)、吸附架桥作用(PH7-7.5,也有电中和作用)
B种类及特性:b1混凝剂:常用金属盐类混凝剂(铝盐和铁盐)和高分子混凝剂(聚合氯化铝和聚丙烯酰胺);b2助凝剂:作用是调节或改善混凝条件(石灰);改善絮凝体结构。
C影响因素:水中微粒的性质和含量;水温;PH和碱度;有机物和溶解盐含量;混凝剂的种类和用量;混凝剂的投加方法、搅拌强度和反应时间。
②过滤:以具有孔隙的粒状滤料层如石英砂,截留水中的杂质,使水获得澄清的工艺过程。
A过滤净水原理:筛除作用接和触凝聚作用。
B滤池工作周期:成熟期、过滤期、清洗期。
C影响过滤效果的因素(xz):滤层厚度和直径;滤速;进水水质、浑浊度、比色、有机物、藻类等;滤池的类型。
③消毒:主要有氯化消毒、二氧化氯消毒、紫外线消毒和臭氧消毒。
A氯化消毒:供饮用水消毒的氯制剂主要有液氯、漂白粉和漂白粉精。
a1作用机制:次氯酸是一种强氧化剂,影响多种酶系统,对核酸的致死性损害(对病毒)。
★有效氯:含氯化合物中具有杀菌作用的有效成分,或含氯化合物中氯
的价数大于-1价的氯。漂白粉有效氯28-33%,漂白粉精60-70%,优氯净60-64%。
a2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
1)加氯量和接触时间:(加氯量=需氯量+余氯)
★需氯量 :用氯消毒时,杀死细菌以及氧化有机物和还原性无机物所消耗的有效氯量。
★余氯 :氯化消毒时,在达到消毒效果后,水中还剩余一些有效氯。余氯分游离氯(HOCl,
OCl -)和化合氯(NH2Cl,NHCl2)。作用:抑制残存细菌的繁殖;指示二次污染;指示
加氯量是否超标。一般要求氯加入水中后,接触30分钟,有0.3-0.5mg/L游离氯,而
对化合性余氯则要求接触1-2小时后有1-2mg/L余氯。
2)水的pH值:↑消毒效果↓;HOCL比OCL-的效果好80倍。
3)水温:水温每提高10℃,病菌杀灭率约高 2-3倍。冬季消毒接触时间比夏季长。
4)水的浑浊度:水中悬浮颗粒能消耗有效氯,细菌多附在悬浮物中,不易受到氯的作用。
5)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大肠杆菌抵抗力最低,病毒次之, 原虫包囊抵抗力最强
a3优点:加氯量省、接触时间短、效果可靠;经济、方便、实用。
缺点:水中含酚时,形成氯酚,产生臭味;游离余氯较不稳定, 不宜保持至管网末梢,对病毒杀灭效果较差;能产生三卤甲烷类致癌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