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科疾病用药
1.皮肤寄生虫(疥疮、虱病)感染治疗药
2.痤疮治疗药
3.皮肤真菌感染治疗药
4.外用糖皮质激素
第一节 皮肤寄生虫(疥疮、虱病)感染治疗药 一、药理作用
疥疮——由疥螨引起——林旦——疗效最佳; 其次:克罗米通、硫黄软膏、苯甲酸苄酯,被公认为特效药。
1.林旦——与疥虫和虱体体表直接接触后,透过体壁,引起神经系统麻痹而死。
2.克罗米通——特异性杀灭疥螨——麻醉疥螨的神经系统,使疥螨麻痹死亡。
(二)典型不良反应 长期大量使用林旦——中枢神经系统毒性,诱发癫痫。
二、用药监护 (―)注意药品的正确应用(头、面颈部不可用药)
一定要全身涂擦(从颈部以下),特别是皮肤皱褶部位,如手指间和足趾间,腋、腹股沟、阴肛部,女性乳下、男性阴囊及阴茎、远端甲下。经24h后,用温水洗去残留药物,1次治疗痊愈率可达90%~95%。提倡2次治疗法——第1次上药之后,经24h再涂。24h后必需洗去残余药物,避免体内吸收过多。如需再用,必须在第2次停药1周后才能再用。
(二)监护药品的毒性 (1)为预防林旦对肝、肾功能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在较大面积抓破处,最好不涂。
(2)硫黄长期大量局部用药,具有刺激性——用时勿接触眼睛;可引起接触性皮炎(皮肤发红和脱屑)。
第二节 痤疮治疗药 痤疮——青春发育期,毛囊皮脂腺炎。 与雄激素和痤疮丙酸杆菌感染有关。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1.非抗生素类抗菌药——过氧苯甲酰和壬二酸。
(1)过氧苯甲酰 强氧化剂。遇有机物分解出新生态氧而发挥杀菌除臭作用,可杀灭痤疮丙酸杆菌,并使皮肤干燥和脱屑。 【注意】过氧苯甲酰—— 1.能漂白毛发——不宜用在有毛发的部位;与有颜色物品接触时,可出现漂白或褪色。 2.避免用药部位过度日光照晒。
(2)壬二酸 ①直接抑制和杀灭皮肤表面和毛囊内的细菌; ②竞争性抑制产生二氢睾酮的酶过程,减少二氢睾酮所诱发的皮肤油脂过多; ③抗角质化作用,降低色素沉着和减小黑斑病损伤。 对轻中度痤疮者——显著减少粉刺、丘疹和脓疱。
2.抗角化药(1)维A酸 调节表皮细胞的有丝分裂和细胞更新,使病变皮肤的增生和分化恢复正常,促进毛囊上皮更新。
(2)异维A酸——维A酸的异构体。 缩小皮脂腺,抑制皮脂腺活性,减少皮脂分泌,以及减轻上皮细胞分化和减少毛囊中痤疮丙酸杆菌。 对严重的结节状痤疮有高效——用于重度痤疮(尤其是结节囊肿型痤疮),毛发红糠疹。
【注意】致畸作用——妊娠期、儿童不宜使用。
(3)阿达帕林——维A酸类化合物。 与维A酸细胞核受体有较高的亲和力,有强大抗炎作用,可抑制外周血液中多形白细胞的化学趋化,并抑制花生四烯酸转化为炎症介质白三烯。
立即小结——痤疮治疗药的机制TANG
1.过氧苯甲酰——强氧化剂;
2.壬二酸——直接抑制和杀灭细菌;抑制二氢睾酮;抗角质化;
3.维A酸——调节表皮细胞的有丝分裂和细胞更新;
4.异维A酸——缩小皮脂腺;减轻上皮细胞分化;减少痤疮丙酸杆菌。
5.阿达帕林——与维A酸细胞核受体有较高亲和力,抑制白细胞化学趋化,抑制花生四烯酸转化白三烯。
【附】痤疮的治疗原则(教材在本节开始部分):
1.轻、中度——局部治疗。 2.中、重度——局部+系统治疗。
如:口服抗生素(四环素、米诺环素);女性可口服激素如孕酮和炔雌醇。
(二)典型不良反应——主要是异维A酸。 皮肤或黏膜干燥、脱皮、鼻出血、头痛、肌肉与关节痛、血脂升高、肝脏转氨酶AST及ALT升高。 妊娠期——自发性流产及胎儿发育畸形。
二、用药监护 (一)针对痤疮的不同类型选择用药
1.寻常型痤疮(皮脂腺分泌过多)——首选过氧苯甲酰。
2.轻、中度寻常型痤疮——维A酸。
3.轻、中度,炎症突出——维A酸和克林霉素磷酸酯。
4.中、重度,感染显著——阿达帕林凝胶,或15%壬二酸乳膏。
5.痤疮伴细菌感染显著者——红霉素-过氧苯甲酰凝胶、克林霉素磷酸酯。
6.囊肿型痤疮——口服维胺酯胶囊,或异维A酸。
(二)规避痤疮丙酸杆菌的耐药性
(1)尽可能使用非抗生素类抗菌药——过氧苯甲酰或壬二酸。
(2)如果某种抗生素有效,可重复使用该药物数疗程,疗程的间歇期配合使用过氧苯甲酰或壬二酸。
(3)外用抗生素的疗程为4~8周,一旦没有用药指征,应即停药。
(三)注意用药部位的保护 维A酸与过氧苯甲酰联合应用时,在同一时间、同一部位应用有禁忌,应早、晚交替使用。
立即小结——疥疮/痤疮用药TANG
1.疥疮、虱病——林旦、克罗米通、硫黄软膏、苯甲酸苄酯
2.痤疮 ①皮脂腺分泌过多——首选过氧苯甲酰。
②轻、中度——维A酸。
③轻、中度,炎症突出——维A酸、克林霉素磷酸酯。
④中、重度,感染显著——阿达帕林,或壬二酸。
⑤细菌感染显著——红霉素-过氧苯甲酰、克林霉素磷酸酯。
⑥囊肿型痤疮——口服维胺酯或异维A酸。
第三节 皮肤真菌感染治疗药
1.浅部真菌病: 皮肤癣菌病如手癣、足癣、体癣、股癣、甲癣及头癣等,还有念珠菌病和花斑糠疹。
2.深部真菌病: 皮下孢子丝菌病、着色芽生菌病。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1.抗生素类 ①多烯类: A.两性霉素B——抗真菌活性最强,唯一可用于治疗深部和皮下真菌感染。
B.制霉菌素——对念珠菌属的抗菌活性较高。毒性大,不宜注射。
②非多烯类:灰黄霉素。
2.唑类 ①咪唑类(酮康唑、咪康唑、益康唑、克霉唑、联苯苄唑)。
②三唑类(伊曲康唑、氟康唑和伏立康唑)。
3.丙烯胺类——萘替芬和特比萘芬。为鲨烯环氧酶的非竞争性、可逆性抑制剂。
4.吗啉类——阿莫罗芬 ——干扰真菌细胞膜麦角固醇的合成。
5.吡啶酮类——环吡酮胺。 使细胞膜的渗透性增加,钾离子和其他内容物漏出,细胞死亡。
渗透性强,可渗透过甲板、渗入甲下,部分可进入甲床。
二、用药监护 (1)在症状消失后需再持续治疗1~2周——防止复发。
(2)在体、股、足癣尚未根治之前,禁止应用糖皮质激素,以免加重病情。
(3)顽固、泛发或有免疫功能缺陷者——系统治疗,如伊曲康唑、特比萘芬口服。
第四节 外用糖皮质激素
醋酸氢化可的松、丁酸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糠酸莫米松、卤米松、醋酸曲安奈德
―、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一)作用特点 ——抗炎、抗过敏、免疫抑制及抗增生。
(二)典型不良反应
1.加重用药局部的皮肤感染、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接触性皮炎、口周皮炎、痤疮、色素沉着或减退及多毛。
2.长期外用——激素依赖性皮炎。
3.长期大面积外用强效、超强效糖皮质激素——系统性不良反应,如库欣综合征等。
(三)禁忌证 1.皮肤溃疡或有皮肤萎缩的部位。
2.局部有明显细菌、真菌及病毒感染的疾病。
3.不应长期、大面积使用。
A.婴儿尿布皮炎尤应慎用,应限于5~7日内。
B.儿童使用强效激素制剂,连续使用不超过2周。
C.超强效激素制剂 只用于严重、顽固的皮炎、湿疹及银屑病皮损,且只能短期使用,皮损消退后即停药,再发再用。
二、用药监护 (一)用量尽量节俭——初始剂量宜小而停药应缓慢。
(二)注意用药部位
1.面部和阴部——皮肤柔嫩及皱褶——低浓度、弱作用 ——丁酸氢化可的松。
2.手掌足跖——强效——倍他米松或氯倍他索。
【附】皮肤科外用药物注意事项
(1)刺激性药物,如维A酸类制剂,应从低浓度、小面积开始,逐步递增至高浓度、大范围。
(2)要考虑年龄、性别、皮损部位: 儿童——不宜使用强作用的糖皮质激素制剂; 皮肤皱褶及黏膜——不应使用高浓度、刺激性药物。
(3)部位不同,吸收不同:
A.前臂——涂布氢化可的松溶液,约1%被吸收,但在额部可高出6倍,在阴囊高出42倍;在跖弓则只有1/7。
B.炎症性湿疹皮肤——吸收量增加;
C.脱屑性银屑病——吸收屏障几乎不存在。
D.外用糖皮质激素药之前,若能使皮肤的含水量增加,则药物的穿透可提高5倍。因此,最好能先将皮肤浸泡于水中5min左右,随即涂药。
小结--痤疮、疥疮用药
⒈疥疮、虱病:林旦、克罗米通、硫磺软膏、苯甲酸苄酯
⒉痤疮①皮脂腺分泌过多:首选过氧苯甲酰
②轻中度:维A酸
③轻中度,炎症突出:维A酸、克林霉素磷酸酯
④中重度,感染显著:阿达帕林或壬二酸
⑤细菌感染显著:红霉素-过氧苯甲酰、克林霉素硝酸酯
⑥囊肿型痤疮:口服维胺脂或异维A酸
痤疮治疗的机制:
1.壬二酸--可直接抑制和杀灭细菌;抑制二氢睾酮;抗角质化。
2. 过氧苯甲酰—强氧化剂。
3.维A酸—调节表皮细胞的有丝分裂和细胞更新
4.异维A酸—缩小皮脂腺;减轻上皮细胞分化;减少痤疮丙酸杆菌
5.阿达帕林—与维A酸细胞核受体有较高亲和力,抑制白细胞化学趋化,抑制花生四烯酸转化白三烯。
耳朵用药: 1. 硼酸:中耳炎、外耳道炎。3%硼酸乙醇,慢性外耳道炎,促使干燥。(切忌接触眼睛)
2. 2%芬甘油:骨膜未穿孔的急性中耳炎,外耳道炎(穿孔后,酚甘油有内耳毒性,可能导致耳聋)
3. 3%过氧化氢:化脓性中耳炎、外耳道炎。
执业药师执业医师卫生资格考试卫生高级职称护士资格证初级护师主管护师住院医师临床执业医师临床助理医师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助理医师中西医医师中西医助理口腔执业医师口腔助理医师公共卫生医师公卫助理医师实践技能内科主治医师外科主治医师中医内科主治儿科主治医师妇产科医师西药士/师中药士/师临床检验技师临床医学理论中医理论
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消防工程师造价工程师土建职称公路检测工程师建筑八大员注册建筑师二级造价师监理工程师咨询工程师房地产估价师 城乡规划师结构工程师岩土工程师安全工程师设备监理师环境影响评价土地登记代理公路造价师公路监理师化工工程师暖通工程师给排水工程师计量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