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掌握)
一般性政策工具也称为“三大法宝”,即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
(1)存款准备金政策
存款准备金分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
法定存款准备金是金融机构按照其存款的一定比例向中央银行缴存的存款。这个比例通常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称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如果中央银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金融机构就要增加向中央银行缴存的存款准备金,减少贷款的发放,全社会货币供应量就会相应下降,反之则会增加货币供应量。
超额存款准备金是金融机构存放在中央银行、超出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部分,主要用于支付清算、头寸调拨或作为资产运用的备用资金。
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作用包括:一是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对货币乘数有影响。二是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对超额准备金有影响。三是变动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社会公众信用需求预期。
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优点是:对所有存款货币机构的影响是平等的,对货币供给的影响是强有力的,效果明显,收效迅速。缺点是:提高准备金率容易引起货币流动性不足,而且对结构调整不起作用。
从理论上说,变动法定准备金率是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给量最简单的办法,然而,中央银行一般不愿轻易使用变动法定准备金率这一手段。
(2)再贴现率政策
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用持有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融资。再贴现率原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持有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所作的政策性规定,现泛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放款利率。
再贴现政策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再贴现率的确定与调整;二是规定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
再贴现政策的作用表现为:一是再贴现率的升降会影响商业银行金融机构持有的准备金以及向中央银行借款的成本,从而影响它们的贷款量和货币供应总量。二是再贴现政策对调整信贷结构有一定的效果。三是再贴现政策的告示效应。中央银行通过升降再贴现率,启发社会公众自主调节信用需求,从而影响经济的发展。
再贴现政策的优点:一是有利于中央银行发挥最后贷款人的作用;二是有利于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来影响经济;三是对货币供应总量、供给结构具有灵活性和微调性。
缺点是:再贴现的主动权在商业银行,中央银行并不能强迫或阻止其贴现行为。随着货币市场的发展,商业银行对贴现窗口的依赖性大大降低,再贴现政策只能影响到前来贴现的银行;再贴现率如果经常变动,会引起市场利率的经常性波动,使企业或商业银行无所适从。
(3)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为了影响货币供应量、市场利率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的政策措施。
中央银行公开买卖有价证券,直接影响利率水平高低和利率结构变化。中央银行根据需要同时购入或卖出不同期限的有价证券,可以达到调节利率结构的目的。公开市场操作可以直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从而影响金融机构的放贷能力,影响货币供应量。
公开市场业务的优点是:一是中央银行具有完全的主动权,可以控制操作规模大小;二是可以灵活精巧地进行操作,具有较强的伸缩性;三是可以微调,具有较强的可逆转性,一旦发现错误可以立即逆向操作;四是调控效果和缓,震动性小。
缺点是:公开市场操作技术性强,政策意图的告示作用较弱,需要有发达的证券市场为前提。
公开市场业务要有效发挥作用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中央银行必须具有强大的、是以干预和控制整个金融市场的金融实力;二是要有一个发达的、完善的金融市场且市场必须是全国性的,证券种类必须齐全,并达到一定规模;三是必须有其他政策工具的配合。
现实生活中,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常常需要配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