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教师资格证 >> 中学 >> 教育知识与能力 >> 模拟试题 >> 中学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章节试卷二

2016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章节试卷二

来源:考试网  [ 2016年08月12日 ]  【

2016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章节试卷二

  第三章 中学教学

  一、单项选择题

  1.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加以论证的是( )。

  A.卢梭

  B.洛克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

  2.在下列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是( )。

  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制

  C.分组教学

  D.道尔顿制

  3.教学活动中师生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而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为( )。

  A.教学组织形式

  B.教学模式

  C.教学方法

  D.教学策略

  4.教学过程的结构指的是教学进程的( )。

  A.基本部分

  B.基本内容

  C.基本途径

  D.基本阶段

  5.将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统一起来,这是( )。

  A.系统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量力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6.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在课上或课外进行实际操作,将已经学过的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方法是( )。

  A.练习法

  B.实习法

  C.实习作业法

  D.实验法

  二、辨析题

  7.现代教育的活动中心观点就意味着活动应该成为教学的目的和中心。

  8.个别化教学就是个别教学。

  9.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三、简答题

  10.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11.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四、材料分析题

  12.一位教师教授“因式分解”这一单元时,发现学生的基础知识差别较大,于是对八位成绩好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让他们到图书馆自学《因式分解及其应用》一书。经过自学,他们完成了规定的习题作业,集体选编了几十道有代表性的习题。教师将习题有选择地按程度分别介绍给其他同学练习和讨论,进一步推动了全班的学习,使全班提前五课时完成了“因式分解”单元的教学任务。

  指出上面案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符合或违背了什么教学原则,并简要解释。

  13.对学生来说,由于知识基础的差异和个性品质的不同,对新课程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比如,新课程提倡的研究性学习,就使很多学生不知所措。一个班少则有四五十人,多则有六七十人,要进行有效的合作探究,难度很大。据上课教师分析,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受益最多的是那些主动性强的学生,三分之二的学生是跟着走或跟不上。在众多的课堂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只是那些性格外向的学生,性格内向的学生只能做旁观者。这种状况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两极分化。

  对于新课程改革中遇到的这个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采取什么有效的方法,才能使所有学生在新课程改革中受益?

12
责编:二二莉

报考指南

焚题库
  • 职业资格
  • 会计考试
  • 建筑工程
  • 医药考试
  • 外语考试
  • 学历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