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教师资格证 >> 中学 >> 教育知识与能力 >> 复习资料 >> 教师资格中学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三十四:德育原则、途径与方法

教师资格中学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三十四:德育原则、途径与方法

来源:考试网  [ 2017年06月19日 ]  【

  中学生德育原则、途径与方法

  【高频考点提要】

  1.中学德育的原则: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知行统一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2.中学德育的途径;3.中学德育的方法。

  【高频考点速记】

  一、中学德育的原则

  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它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它反映了德育过程的规律性,是对德育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一)导向性原则

  1.基本含义

  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2.贯彻要求

  贯彻导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

  (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二)疏导原则

  1.基本含义

  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2.贯彻要求

  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三)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1.基本含义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2.贯彻要求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

  (2)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

  (3)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坚定不移地贯彻到底,督促学生切实做到。

  (四)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1.基本含义

  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2.贯彻要求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2)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德育网络;

  (3)处理好衔接工作,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制度化、连续性、系统性。

  (五)因材施教原则

  1.基本含义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我国的孔子提出了“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的了解学生的有效方法,并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育。

  2.贯彻要求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

  (2)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六)知行统一原则

  1.基本涵义

  既要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2.要求

  (1)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

  (2)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在接触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加深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

  (4)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七)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1.基本涵义

  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

  2.要求

  (1)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2)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3)教育者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启发他们自觉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

12
责编:3540278745

报考指南

焚题库
  • 职业资格
  • 会计考试
  • 建筑工程
  • 医药考试
  • 外语考试
  • 学历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