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教师资格证 >> 中学 >> 教育知识与能力 >> 复习资料 >>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三十:中学生品德心理与发展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三十:中学生品德心理与发展

来源:考试网  [ 2017年06月09日 ]  【

  第七章 中学德育

  内容简介

  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学德育的相关知识,主要以单项选择题、辨析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考生需熟悉德育的主要内容,包括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理想和传统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等。熟悉和运用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包括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分析和解决中学德育实际中的问题。理解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理解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掌握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理解德育原则,掌握和运用德育方法,熟悉德育途径。了解品德结构,理解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了解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升学就业指导等的意义及基本途径。

  第一节 中学生品德心理与发展

  【高频考点提要】

  1.品德的概念;2.品德的心理结构;3.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4.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5.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6.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

  【高频考点速记】

  一、品德的概述

  (一)品德的概念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品德与道德是两个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二)品德与道德的联系

  1.个体品德的内容来源于社会道德。

  2.个体品德的形成依赖于社会道德。

  3.道德和品德的直接根源不同,但它们的最终根源是相同的,它们都要受到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

  (三)品德的心理结构

  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四种基本心理成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

  1.道德认识

  道德认识亦称为道德观念,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它主要是指一个人面对矛盾冲突的情境能自觉地意识到是非善恶,进而能就行动作出缜密的道德抉择。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

  2.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道德情感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义务感、责任感、事业感、自尊感和羞耻感。其中,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尤为重要。道德情感是道德行为的直接动因。道德情感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三种:直觉的道德情感、想象的道德情感和伦理的道德情感。

  3.道德意志

  道德意志是一个人自觉地调节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一定道德目的的心理过程,通常表现为一个人的信心、决心和恒心。意志行动过程包括:头脑中产生各种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模拟题各种行动方案的结果;衡量行动后的利弊得失;按自己的决定行动;现实生活中结果的出现;接受行为结果的反馈;反馈影响心理结构。

123
责编:3540278745

报考指南

焚题库
  • 职业资格
  • 会计考试
  • 建筑工程
  • 医药考试
  • 外语考试
  • 学历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