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讲义:教师职业理念
教育观
1.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2.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3.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考查题型:
1.单选
2.材料分析
一、素质教育观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与外延
1.素质的概念
教育理论界关于素质的话题开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有关素质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素质就是生理学和心理学上所使用的素质概念。主要是由遗传素质或其他先天因
素决定的,所以人们通常又将其称为遗传素质或先天素质或禀赋。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教育大辞典》认为,素质是指有机体与生俱来的某些解剖生理上的特点,如:身体的构造、形态、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特点,尤其是大脑的结构和机能的特点。广义的素质:主要指在先天和后天共同作用下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或质量。《教育大辞典》认为,广义的素质是指“公民或某种专门人才的基本品质,如国民素质、民族素质、教师素质、作家素质等,都是个体在后天环境、教育影响下形成的。”广义的素质既指个体素质,又可以指群体素质。一般来说,素质教育中的素质是指广义素质概念而言 。通过有限的学校教育不可能把素质所包含的所有内容给予青少年一代。所以,我国教育方针中规定的素质教育实际上是一种对儿童、青少年的基础素质的教育。基础素质大致可以
包括如下方面:
第一,自然素质,分为身体和生理的素质。主要有身高、体重的正常发育,消化、循环、内分泌等主要生理系统的健康和良好教育,以及良好的运动和适应能力。
第二,心理素质。包括直接承担人的认识过程的智力因素和影响人的认识过程及构成人的其他心理活动的非智力因素。
第三,社会文化素质。包括思想观念、道德行为规范、科学文化知识、劳动生活技能以及审美的知识和情趣等等。
2.素质教育的概念
在学术界,关于素质教育的概念主要有如下几种表述:
(1)素质教育是以开发儿童身心潜能、完善和全面提高新一代合格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人类以自身的身心素质为对象的再生产和再创造,是人类运用自身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历史成果去开发、塑造和完善年轻一代身心结构与功能的社会实践方式。
(3)素质教育是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充分发掘人的天赋条件,提高人的各种素质水平,并使其得到全面、充分、和谐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术、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素质教育的意义有三: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第二是让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第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
(6)素质教育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综上所述,我们把素质教育定义为: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3.教育观与素质教育观
(1)教育观
教育观是指人们对教育这一事物以及它与其它事物关系的看法。具体地说就是人们对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教育要素及其属性和相互关系的认识,还有人们教育与其它事物相互关系的看法,以及由此派生出的对教育的作用、功能、目的等各方面的
看法。
(2)素质教育观
①素质教育的提出
1993 年 2 月《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的号召以来,素质教育成为新时期教育改革的关键词和风向标。2001 年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促进幼儿素质的全面发展是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而幼儿素质教育的实施也是我国整个教育界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 年 6 月修订的《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这表明“素质教育”成为国家意志。
②素质教育观
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得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
4.素质教育的内涵
199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决定》提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内涵的表述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1)实施素质教育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方向..
(2)实施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 ......为根本宗旨 ....”
(3)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4)实施素质教育最终要“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的、德智体美及劳 ......
动和心理教育等方面全面发展 .............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目标..。素质教育有两个不可忽视的方面:一方面是个体的人全面素质发展,另一方面是全体教育对象的发展。个体的人的素质只是部分得到发展,或是教育对象中只有部分人得到发展,就
不是素质教育。所以素质教育是“两全”教育。
总之:素质教育是:
(1)面向全体学生 ......的教育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的教育
(3)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的教育
(4)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的教育
①创新精神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一种精神状态;
②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本所在;
③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5.素质教育的外延
素质教育不是对特定阶段、特定学校提出的要求,而是对各级各类学校提出的要求。素质教育是连续的全方位的教育活动 。
1999 年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应当
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 还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总之,素质教育是全方位的、全过程的。
(二)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
1.教育对象的全体性 ...
不得人为地忽视任何一个学生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教育对象的全体性 ...,是中小学素质教育最基本的特征 ......。
2.教育内容的基础性 ...
相对于专业性、职业性的定向教育而言,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内容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观点、基本行为规范、基本学习生活能力等方面的教育,主要是让受教育者拥有“一般学识",而不是使其拥有"一技之长”;不是进行某一专业或职业的特殊训练。
3.教育空间的开放性 ...
安排灵活与组合适当的生动活泼的开放性教育场所;重视利用课外的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与和谐发展。
4.教育目标的全面性 ... 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应把握好两方面的规定性:其一,对个体来说,既要保证全面而和谐地发展,又使其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其二,对群体而言,既应保证他们全面和谐地共同发展,又允许群体中的个体之间的发展存在相对的差异性。
5.教育价值的多元化 ...
素质教育既重视个体实现个性化,又重视其实现社会化,既有利于个体适应社会,又有益于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6.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在重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同时,改变那种只重书本知识、忽视实践能力培养的现象。要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结构和内容,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体系。要改变过分强调学科体系、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实际的状况,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重视实验课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要增强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课程、教材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
7.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注重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素质教育强调教育要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和形成学生的健全个性和精神力量,使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各级各类教育都要坚持因材施教,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在出人才的问题上,要鼓励和支持冒尖,鼓励和支持当领头雁,鼓励和支持一马当先,坚决克服用"一个模子"来铸造人才的倾向。
8.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
终身学习是指社会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持续的学习过程。“终身教育”一词,最早在 1965 年由法国的 保罗·朗格朗 正式提出。素质教育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正规学校已经不再是一个学生为一生准备一切的地方,知识和技术需要时时追加和更新,学习伴随人的一生。因此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素质教育所具有的特性与国际社会的教育改革目标不谋而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提出的“四个学会”,即学会共同生活、学会认知、学会做 ...............事和学会生存......,与我们赋予素质教育的内涵有许多相通之处。
二、素质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一)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亚里士多德、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齐等人都曾提出过使人的体力、智力、和道德等多方面和谐发展的问题。但他们在提出和探讨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汇总脱离社会生产和生活,只是从“神的意志”或“人的本性”出发来说明和解释人的发展。到了 19 世纪,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等人也提出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但没能从根本上说清人的发展与社会物质生产、生活条件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为考察和说明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科学的方法论,对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指出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历史必然性。马克思的“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概念的提出,是建立在对人类历史发展、特别是对资本主义历史阶段的全面剖析的基础之上的。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人的发展的目标,也是人类世世代代为之 的崇高理想。它是指人的劳动活动、才能、社会关系、个性全面而自由发展,具体说来有如下四个方面:首先,人的劳动活动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其次,人的才能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第三,人的社会关系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第四,人的个性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与社会生产发展相一致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确立了科学的人的发展观,指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必然,对我国教育目的的确立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 社会主义教育目的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作为其理论基础的。马克思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也是教育改革的理论基础。也是新课程的理
论基础。
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
1.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分工。
2.人的全面发展是大工业生产的客观要求,同时大工业生产也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3.资本主义的绝对矛盾限制了个人的全面发展。
4.个人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
(1)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人全面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
(2)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给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共产主义条件下将使人的全面发展成为现实。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
5. 全面发展教育的特征 第一,全面性 ...。全面发展教育是要促进人全面和谐地发展,因此必须重视受教育者身、心两方面素质的提高。第二,全体性 ...。人的全面发展是现代社会对每个公民的基本要求,因此,全面发展教育必须面向所有社会公民。第三,层次性 ...。全面发展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有丰富的内涵和内容,多种多样的形式和结构,各级各类学校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培养目标,逐步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第四,长期性 ...。全面发展教育是现代社会对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的要求也会不断变化,因此接受全面发展教育是每个公民终身的任务和追求。第五,主动性 ...。全面发展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应准确和深刻地理解全面发展教育的内涵,主动积极地追求,方可实现全面发展的理想。
(二)新时代背景下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1.“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育人为本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强调:“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实施教育的主导思想。育人为本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育人为本是教育的生命和灵魂,是教育的本质要求和价值诉求。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要求教育不仅要关注人的当前发展,还要关注人的长远发展,更要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不仅要关注被育之人、育人之人,还要关注所服务的对象:国家和人民,为国家服务、为人民服务,不断满足国家和人民群众的需要。“育人为本”的教育实践自然就是“以学生为本”。即教育首先要考虑到学生发展的需要,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课程,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学生的和谐发展。“育人为本”在教学中体现为:
(1)坚持以人为本要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2)坚持以人的全面进步和发展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3)关注每个人接受教育机会的公平性: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
(4)满足每个人接受教育的个性需要和期望:因材施教
2.当代教育对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理解 第一个层面是人的心智..的全面和谐发展。强调教育对人的自然素质的培养和提高。第二个层面指人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这是将人的生理、心理、文化素质等统一起来把握的全面和谐发展, 强调教育对人的心理素质、文化素质及其他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第三个层面是个体和社会 .....的协调统一和全面发展。这是在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具体地、历史地把握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强调教育对人的社会素质的培养和提升。
3.素质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具体实践与体现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为素质教育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素质教育实质上是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具体实践与体现。
4.全面发展与平均发展
教育寓言——《动物学校》
鸭子、兔子、松鼠、鹰以及泥鳅
跑、跳、爬、游泳、飞行
5.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 由于个性本身就是多层次、 多侧面的总和,所以个性发展包含有全面的意思,而且不只是全面,它还有综合、有层次、有结构的含义。
热点关注: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网2018下半年成绩查询常见问题
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消防工程师造价工程师土建职称公路检测工程师建筑八大员注册建筑师二级造价师监理工程师咨询工程师房地产估价师 城乡规划师结构工程师岩土工程师安全工程师设备监理师环境影响评价土地登记代理公路造价师公路监理师化工工程师暖通工程师给排水工程师计量工程师
执业药师执业医师卫生资格考试卫生高级职称护士资格证初级护师主管护师住院医师临床执业医师临床助理医师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助理医师中西医医师中西医助理口腔执业医师口腔助理医师公共卫生医师公卫助理医师实践技能内科主治医师外科主治医师中医内科主治儿科主治医师妇产科医师西药士/师中药士/师临床检验技师临床医学理论中医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