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

统考地区

省考地区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教师资格证 >> 幼儿 >> 保教知识与能力 >> 复习资料 >> 2019幼儿教师资格证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第一章第七节

2019幼儿教师资格证《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第一章第七节

来源:考试网  [ 2019年02月14日 ]  【

  第七节 幼儿个性、社会性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一、幼儿个性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一)个性的概述

  1.个性的概念现代心理学一般把个性定义为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一个人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倾向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2.个性的结构个性是一个复杂的、多侧面、多层次的系统,它由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三个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子系统构成。

  (1)个性倾向性个性倾向性是指决定个体对待客观事物的态度与行为的内部动力系统。个性倾向性是决定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动力系统,对一个人的心理与行为起着促进和引导的作用。由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等多种心理成分组成。

  ①需要是个性倾向性的源泉和基础;动机是个性发展的内驱力。

  ②兴趣是认识倾向的表现形式,是个性发展最现实、最活跃、最能动的因素。

  ③理想、信念、世界观是人意识到的需要系统,是个性倾向性的集中表现,是个性心理的核心,它指导着人的行动,影响着人的整个心理面貌。个性倾向性有两个基本特征,即积极性和选择性。

  ①个性积极性使人以不同的态度和积极性去组织自己的行动。

  ②个性选择性使人有目的、有选择地对客观世界进行反应。

  个性倾向性中各种心理成分从不同的层次和水平上,对人的心理活动进行组织和引导,使心理活动有目的、有选择地对客观现实进行反映,共同决定个人行为的动力。因此,个性倾向性也叫个性的动力系统。

  (2)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也称个性的自我调节系统,是自己对自己以及对他人关系的意识,其主要表现形式是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它是自我意识的首要成分,也是自我调节控制的心理基础;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方面的表现,自尊心、自信心是自我体验的具体内容;自我调节是自我意识的意志成分,主要表现为个人对自己的行为、活动和态度的调控。

  3.个性的特性

  研究个性必须探讨它的特性及表现,这样才能把个性心理与其他心理现象区别开来。个

  性具有以下几方面特性。

  (1)自然性与社会性

  人的个性是在先天的自然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学习、教育与环境的作用逐渐形成起来的。因此,个性首先具有自然性,人们与生俱来的感知器官、运动器官、神经系统和大脑在结构上与机能上的一系列特点,是个性形成的物质基础与前提条件。但人的个性并非单纯自然的产物,它总是要深深地打上社会的烙印。初生的婴儿作为一

  个自然的实体,还谈不上有个性。个性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他在很大程度上受社会文化、教育教养内容和方式的塑造。可以说,每个人的人格都打上了他所处的社会的烙印,即个体社会化结果。由此可见,个性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2)稳定性与可塑性

  个性的稳定性是指个体的人格特征具有跨时间和空间的一致性。在个体生活中暂时的偶

  然表现的心理特征,不能认为是一个人的个性特征。例如,一个人在某种场合偶然表现出对他人冷淡,缺乏关心,不能以此认为这个人具有自私、冷酷的个性特征。只有一贯的、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得以表现的心理现象才是个性的反映。尽管如此,个性或称人格决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现实生活非常复杂,随着社会现实和生活条件、教育条件的变化,年龄的增长,主观的努力等,个性也可能会发生某种程度的改变。特别是在生活中经过重大事件或挫折,往往会在个性上留下深刻的烙印,从而影响个性的变化,这就是个性的可塑性。当然,个性的变化比较缓慢,不可能立竿见影。

  (3)独特性与共同性

  个性的独特性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和行为是各不相同的。因为构成个性的各种因素在每个人身上的侧重点和组合方式是不向的。这如同世界上很难找到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一样,也很难找到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强调个性的独特性,并不排除个性的共同性。个性的共同性是指某一群体、某个阶级或

  某个民族在一定的群体环境、生活环境、自然环境中形成的共同的典型的心理特点。正是个性具有的独特性和共同性才组成了一个人复杂的心理面貌。

  (二)幼儿个性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1.幼儿个性倾向性的发展学前期儿童个性倾向性的发展,主要反映在需要、动机及兴趣的发展方面。

  (1)幼儿需要和动机的发展

  ①需要和动机的概念

  需要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的要求的反映。它在心理上通常被体验为一种不满足感,或者是有获得某种对象和现象的必要感。需要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需要分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两种。动机是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动机可能是意识到的,也可能是未被意识到的。需要和动机既有联系又有差别。

  ②幼儿需要的发展

  幼儿需要的发展遵循着一个规律,即年龄越小,生理需要越占主导地位。幼儿期儿童的社会性需要逐渐增强。同时,需要的发展已经显现出明显的个性特点,比如:开始出现多层次、多维度的整体结构。

  ③幼儿活动动机的发展

  进入幼儿期以后,随着儿童社会性需要及其目的性的发展,孩子的活动动机有了较大发展。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从动机互不相干到形成动机之间的主从关系;从直接、近景动机占优势发展到间接、远景动机占优势;从外部动机占优势到内部动机占优势。

  (2)幼儿兴趣的发展

  兴趣是人积极地接近、认识和探究某种事物并与肯定情绪相联系的心理倾向。兴趣有三个特点:指向性、情绪性和动力性。兴趣随幼儿年龄发展而不断分化和稳定。

  2.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1)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

  ①自我感觉的发展(1 岁前)

  儿童由 1 岁前不能把自己作为一个主体同周围的客体区分开到知道手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是自我意识的最初级形式,即自我感觉阶段。

  ②自我认识的发展(1~2 岁)孩子会叫妈妈,表明他已经把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了。更重要的是,孩子在

  15 个月以后已开始知道自己的形象。

  ③自我意识的萌芽(2~3 岁)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是和儿童言语的发展相联系的,掌握代词“我”是自我意识萌芽的最重要标志,能准确使用“我”来表达愿望时,这标志着儿童的自我意识产生。

  ④我意识各方面的发展(3 岁后)

  婴幼儿在知道自己是独立个体的基础上,逐渐开始对自己的简单的评价;进入幼儿期,孩子的自我评价逐渐发展起来,同时,自我体验、自我控制已开始发展。幼儿期自我意识各方面的发展有个基本的规律,即 3~4 岁期间,儿童自我评价发展迅速;4~5 岁期间,儿童的自我控制发展迅速,而自我体验的发展相对较平稳,趋于渐变状态。

  (2)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幼儿自我意识是由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组成。自我评价就是一个

  人在对自己认识的基础上对自己的评价;自我体验是一个人通过自我的评价和活动产生的一

  种情感上的状态,如自尊心、自信心、羞愧感等;自我控制反映的是一个人对自己行为的调

  节、控制能力,包括独立性、坚持性和自制力等。

  ①幼儿自我评价发展的趋势和主要特点:

  a.从依从性的评价发展到自己独立评价;

  b.从对个别方面的评价发展到对多方面的评价;

  c.从对外部行为的评价向对内心品质的评价过渡;

  d.从具有强烈情绪色彩的评价发展到根据简单的行为规则的理智评价。

  ②幼儿自我体验发展的趋势和主要特点:

  a.从初步的内心体验发展到较强烈的内心体验;

  b.从受暗示性的体验发展到独立的体验。

  ③幼儿自我控制发展的趋势和主要特点:

  a.从主要受他人控制发展到自己控制;

  b.从不会自我控制发展到使用控制策略;

  c.儿童自我控制的发展受父母控制特征的影响。

 查看更多试题内容请点击下载:

  【焚题库】2019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历年真题+章节题库+考前密训试题】

加入2019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交流群648031666。教师资格考试报名 ,还能和考友一起学习交流!

责编:limingjuan2018

报考指南

焚题库
  • 职业资格
  • 会计考试
  • 建筑工程
  • 医药考试
  • 外语考试
  • 学历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