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心发展的概念
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理的发展,也称为身体的发展。
(二)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
1.内发论
内发论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代表人物及观点:
(1)孟子:提出“人之初,性本善”的“性善论”观点。
(2)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发展的根本动因。
(3)威尔逊:把“基因复制”看做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4)格赛尔:提出“成熟势力说”,认为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并通过双生子的爬梯实验来证明他的观点。
(5)霍尔:他的典型论断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6)高尔登:“优生学”的代表人。
2.外铄论
外铄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代表人物及观点:
(1)荀子:认为“人之初,性本恶”。
(2)洛克:提出“白板说”。
(3)华生:认为“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
(4)斯金纳:继承华生的观点,认为人的行为乃至复杂的人格都可以通过外在的强化或惩罚手段来加以塑造、改变、控制或矫正。
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环境(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人是能动的实践主体,没有个体的积极参与,个体的发展是不能实现的;在主客观条件大致相似的情况下,个体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对人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三)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1.遗传
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也叫遗传素质。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环境
环境泛指个体生活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客观条件,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等,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同时,环境对儿童的身心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但是这种制约作用必须通过人的内部因素来实现。
3.个体主观能动性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4.学校教育
(1)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方面:
①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②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③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2)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的主要表现
①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②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③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④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消防工程师造价工程师土建职称公路检测工程师建筑八大员注册建筑师二级造价师监理工程师咨询工程师房地产估价师 城乡规划师结构工程师岩土工程师安全工程师设备监理师环境影响评价土地登记代理公路造价师公路监理师化工工程师暖通工程师给排水工程师计量工程师
执业药师执业医师卫生资格考试卫生高级职称护士资格证初级护师主管护师住院医师临床执业医师临床助理医师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助理医师中西医医师中西医助理口腔执业医师口腔助理医师公共卫生医师公卫助理医师实践技能内科主治医师外科主治医师中医内科主治儿科主治医师妇产科医师西药士/师中药士/师临床检验技师临床医学理论中医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