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师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审计师 >> 综合辅导 >> 审计理论与方法 >> 文章内容

审计师考试《审计理论与方法》精编考点详解:审计程序

来源:考试网  [2016年11月26日]  【

  第二节 审计程序

  审计程序是保证实现审计目标的手段。一方面,可以保证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减少资源消耗;另一方面,可以保障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依法审计,保障审计人员和被审计单位的合法权益。

  一、国家审计的审计程序(重点)

  二、内部审计的审计程序

  三、社会审计的审计程序

  国家审计

  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审计报告

  内部审计

  制定年度审计计划→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终结阶段

  社会审计

  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终结阶段

  一、国家审计的审计程序

  国家审计程序通常包括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和审计报告三个阶段。(会区分不同阶段的任务,掌握其中涉及的专有名词)

  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审计报告

  查谁? 怎么查? 结果?

  (一)审计计划阶段

  1.编制年度审计项目计划

  审计机关应当根据法定的审计职责和审计管辖范围,编制年度审计项目计划。(与内部社会审计区别?)

  审计机关按照下列步骤编制年度审计项目计划:

  第一步:调查审计需求,初步选择审计项目;

  第二步:对初选审计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确定备选审计项目及其优先顺序;

  第三步:评估审计机关可用审计资源,确定审计项目,编制年度审计项目计划。

  审计机关编制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可以采取文字、表格或者两者相结合的形式。审计机关应当将年度审计项目计划下达审计项目组织和实施单位执行。年度审计项目计划一经下达,审计项目组织和实施单位应当确保完成,不得擅自变更。

  2.编制审计工作方案

  审计机关业务部门编制审计工作方案。

  审计工作方案的内容主要包括: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审计内容和重点;审计工作组织安排;审计工作要求。

  实施过程中情况的变化,可以申请对审计工作方案的内容进行调整,并按审计机关规定的程序报批。

  审计机关应当定期检查年度审计项目计划执行情况,评估执行效果。审计项目实施单位应当向下达审计项目计划的审计机关报告计划执行情况。

  (二)审计实施阶段

  这个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

  3.编制审计实施方案;

  4.获取审计证据,进行审计记录;

  5.检查重大违法行为。

  1.成立审计组,送达审计通知书

  应当在实施项目审计前组成审计组。审计组实行审计组组长负责制。审计组组长由审计机关确定,审计组组长可以根据需要在审计组成员中确定主审。

  成立审计组考虑三方面问题:

  (1)人员素质;

  (2)保持连续性,必要时也需要轮换;

  (3)严格遵守回避制度。

  2.进行调查了解

  审计组应当调查

  (1)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相关情况

  (2)评估被审计单位存在重要问题的可能性

  (3)确定审计应对措施

  (4)编制审计实施方案

  (风险导向审计的思路)

  第一,调查的内容

  审计人员可以从下列方面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相关情况:(内部和外部的总体情况)

  (1)单位性质、组织结构;

  (2)职责范围或者经营范围、业务活动及其目标;

  (3)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及其执行情况;

  (4)财政财务管理体制和业务管理体制;

  (5)适用的业绩指标体系以及业绩评价情况;

  (6)相关内部控制及其执行情况;(第七章)

  (7)相关信息系统及其电子数据情况;

  (8)经济环境、行业状况及其他外部因素;

  (9)以往接受审计和监管及其整改情况;

  (10)需要了解的其他情况。

  第二,调查的方法:(与第六章第三节对比)

  (1)书面或者口头询问被审计单位内部和外部相关人员;

  (2)检查有关文件、报告、内部管理手册、信息系统的技术文档和操作手册;

  (3)观察有关业务活动及其场所、设施和有关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

  (4)追踪有关业务的处理过程(穿行测试);

  (5)分析相关数据。

  第三,调查的范围

  审计人员根据审计目标和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运用职业判断确定调查了解的范围和程度,重点调查了解已经发生变化的情况。

  第四,判断标准(如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等)

  职业判断所选择的标准应当具有客观性、适用性、相关性、公认性。(第五章)

  第五,如何判断“重要问题”

  审计人员应当运用职业判断,根据可能存在问题的性质、数额及其发生的具体环境,判断其重要性。(在调查阶段需要做的)

  审计人员判断重要性时,应关注:性质严重,金额大。

  审计人员判断重要性时,可以关注下列因素:(性质、金额)

  (一)是否属于涉嫌犯罪的问题;

  (二)是否属于法律法规和政策禁止的问题;

  (三)是否属于故意行为所产生的问题;

  (四)可能存在问题涉及的数量或者金额;

  (五)是否涉及政策、体制或者机制的严重缺陷;

  (六)是否属于信息系统设计缺陷;

  (七)政府行政首长和相关领导机关及公众的关注程度;

  (八)需要关注的其他因素。

  审计组应当评估被审计单位存在重要问题的可能性,以确定审计事项和审计应对措施。

  【例题2·多选题】国家审计人员在判断被审计单位存在问题的重要性时,通常会关注的因素有:
  A.是否需要特殊的审计技术
  B.是否属于涉嫌犯罪的问题
  C.是否属于信息系统设计缺陷
  D.是否涉及较大的数量或者金额
  E.是否关系到政策、体制的严重缺陷

  

『正确答案』BCDE
『答案解析』审计人员在判断重要性时,可以关注下列八个因素:是否属于涉嫌犯罪的问题;是否属于法律法规和政策禁止的问题;是否属于故意行为所产生的问题;可能存在问题涉及的数量或者金额;是否涉及政策、体制或者机制的严重缺陷;是否属于信息系统设计缺陷;政府行政首长和相关领导机关及公众的关注程度;需要关注的其他因素。

  3.编制审计实施方案

  编制和调整审计实施方案可以采取文字、表格或者两者相结合的形式。

  审计人员实施审计时,应当持续关注已作出的重要性判断和对存在重要问题可能性的评估是否恰当,及时作出修正,并调整审计应对措施。

  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审计组应当及时调整审计实施方案:

  (1)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审计工作方案发生变化的;

  (2)审计目标发生重大变化的;

  (3)重要审计事项发生变化的;

  (4)被审计单位及其相关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

  (5)审计组人员及其分工发生重大变化的;

  (6)需要调整的其他情形。

  一般审计项目的审计实施方案应当经审计组组长审定,并及时报审计机关业务部门备案。重要审计项目的审计实施方案应当报经审计机关负责人审定。

  4.获取审计证据,进行审计记录(与第六章相同)

  审计人员可以采取检查,观察,询问,外部调查,重新计算,重新操作,分析等方法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获取审计证据。审计人员应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获取审计证据,审计证据应当具有适当性和充分性。

  5.检查重大违法行为

  重大违法行为是指被审计单位和相关人员违反法律法规、涉及金额比较大、造成国家重大经济损失或者对社会造成重大不良影响的行为。

  注意:发现重大违法行为的线索,审计组或者审计机关可以采取下列应对措施:

  (1)增派具有相关经验和能力的人员;

  (2)避免让有关单位和人员事先知晓检查的时间、事项、范围和方式;

  (3)扩大检查范围,使其能够覆盖重大违法行为可能涉及的领域:

  (4)获取必要的外部证据;

  (5)依法采取保全措施;

  (6)提请有关机关予以协助和配合;

  (7)向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

  (8)其他必要的应对措施。

  总结:审计实施阶段主要工作包括:

  1.成立审计组,送达审计通知书;

  2.进行调查了解;

  3.编制审计实施方案;

  4.获取审计证据,进行审计记录;

  5.检查重大违法行为。

  【例题3·单选题】审计机关在审计过程中发现重大违法行为线索时,不应采取的应对措施是:
  A.依法采取保全措施
  B.向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
  C.对有关责任人员进行拘禁
  D.提请有关部门予以协助配合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审计人员没有拘禁权。

  【例题4·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国家审计实施阶段的工作有:
  A.成立审计组
  B.编制审计工作方案
  C.编制审计实施方案
  D.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相关情况
  E.起草审计报告

  

『正确答案』ACD
『答案解析』选项B编制审计工作方案,属于审计计划阶段;选项E起草审计报告,属于审计报告阶段。

  (三)审计报告阶段

  这个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编审、复核、审理、签发审计报告和审计决定;公布审计结果;检查审计整改情况。

  1.编审、复核、审理、签发审计报告和审计决定(注意各自的职责,文件的名称)

  编审(1)

  审计组在起草审计报告前,审计组组长应当确认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证据已经审核,并从总体上评价审计证据的适当性和充分性。

  出审计报告草稿→征求被审计单位或个人意见(特殊情况除外) →反馈后判断是否修改、无反馈进行说明→违法违规的职权范围内“审计决定书”,超出职权“审计移送处理书”

  复核(2)

  审计组 审计机关业务部门复核:

  将复核修改后的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等审计项目材料连同书面复核意见,报送审理机构审理。

  审理(3)

  审理机构将审理后的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连同审理意见书报送审计机关负责人。

  签发(4)

  审计报告送达→被审计单位、被调查单位;

  经济责任审计报告送达→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人员;

  审计决定书送达→被审计单位、被调查单位、被处罚的有关责任人员。

  审计机关在审计中发现的下列事项,可以采用专题报告、审计信息等方式向本级政府、上一级审计机关报告。

  ①涉嫌重大违法犯罪的问题;

  ②与国家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有关政策及其执行中存在的重大问题;

  ③关系国家经济安全的重大问题;

  ④关系国家信息安全的重大问题;

  ⑤影响人民群众经济利益的重大问题;

  ⑥其他重大事项。

  2.公布审计结果

  履行规定的保密审查和审核手续,报经审计机关主要负责人批准。未经授权不得公布。

  3.检查审计整改情况

  审计机关应当建立审计整改检查机制,督促被审计单位和其他有关单位根据审计结果进行整改。

  两个阶段:

  (1)审计实施过程中,应当及时督促被审计单位整改审计发现的问题。

  (2)出具审计报告、作出审计决定后,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检查或者了解被审计单位和其他有关单位的整改情况。

  对于定期审计项目,可以结合下一次审计检查。

  检查内容:

  (1)处理处罚决定的执行情况;

  (2)根据审计机关自行纠正事项采取措施的情况;

  (3)根据审计机关建议采取的措施;

  (4)对审计机关移送处理事项采取措施的情况。

  二、内部审计的审计程序

  制订年度审计计划→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终结阶段

  (一)制定年度审计计划

  年度审计计划一般由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制订,应当报组织适当管理层批准后施行。

  (二)准备阶段

  1.确定重要性与审计风险

  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中可能存在的差异和漏洞的严重程度。在考虑重要性时,应当结合被审计单位的性质、规模、经营活动等各个方面的因素,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考虑。(在三种类型的审计当中都要考虑重要性的问题)

  内部审计中的审计风险,是指内部审计人员的审计结论偏离事实的可能性。

  2.编制审计方案

  审计方案一般由审计项目负责人编制,报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批准后施行。

  3.发出审计通知书(同国家审计)

  实施具体审计项目之前,内部审计机构应事先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

  (三)实施阶段

  1.测试内部控制

  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效果性进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和意见,参与组织内部控制的建设,但是内部审计人员不能负责内部控制制度的决策及实施,以免独立性受到影响。

  2.获取审计证据

  内部审计人员可以运用检查、观察、询问、函证和分析等方法,获取充分、相关、可靠的审计证据,以支持审计结论和建议。充分性是审计证据数量上的标准。相关性、可靠性是审计证据质量上的标准。

  3.编制审计工作底稿

  (四)终结阶段

  1.编制审计报告

  2.分级复核审计报告

  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在提交审计报告前,对审计报告进行审核、检查,以确保审计报告的质量。

  3.后续跟踪

  后续跟踪是在审计报告正式提交后,对被审计单位是否及时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所作的审查。

  三、社会审计的审计程序

  社会审计的审计程序由准备、实施和终结三个阶段组成。

  特点:一是由于社会审计是受托审计,因此社会审计通常不编制年度审计项目计划;二是由于社会审计组织不具有行政处理处罚权,因此社会审计在出具审计报告后,不做出审计处理处罚的决定。

  (一)准备阶段

  1.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

  对审计风险做出评估,并结合自身承受力,就是否可以接受被审计单位的审计委托做出决定。

  2.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特殊点)

  审计业务约定书是会计师事务所与委托人共同签订的,用以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明确委托目的、审计范围及双方责任与义务等事项的书面合同。它也是一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书面文件。

  3.编制审计方案(和国家审计内容相似)

  编制审计方案时应当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1)了解被审计单位及所属行业的基本情况;

  (2)初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3)初步执行分析性复核;

  (4)初步评估重要性水平;

  (5)初步评估审计风险;

  (6)编写审计方案。

  (二)实施阶段

  1.对内部控制进行内部控制测试

  2.对财务报表项目进行实质性测试

  实质性测试是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各项目认定的正确性与公允性进行的证实性测试。它包括对交易和余额的详细测试和对会计信息及非会计信息的分析性测试。

  尽管大多数的财务报表审计都要执行内部控制测试程序,但并不是每次财务报表审计都必须执行这类程序。而实质性测试程序则是在每次财务报表审计中都必须执行的。

  如果在实施了必要的审计手续后,仍无法获取所需的审计证据,则注册会计师应出具保留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补充:

  四种意见类型:

  无保留意见

  保留意见:小错误,小范围受限制

  否定意见:大错误

  无法表示意见:大范围受限制

  3.重新确定重要性水平

  注册会计师应根据在准备阶段所确定的重要性标准,评价所发现的问题是否重要。

  由于在项目审计实施阶段,注册会计师往往会获得许多有关审计项目的意外信息,并且经常会受到许多诸如审计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重要性水平可能会变化。

  (三)终结阶段

  1.复核审计工作底稿

  普遍采用的是主任会计师(所长或指定代理人)、部门经理(或签字注册会计师)和项目经理(或项目负责人)的三级复核制度。

  2.出具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经会计师事务所签章后,即可报送委托人,无须经其他单位审定。注册会计师应对所出具的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3.建立审计档案

  将审计工作底稿归类为永久性档案和当期档案加以分档保管。

  【例题5·单选题】下列有关审计程序的表述,正确的是:
  A.只有国家审计才需要向被审计单位发出审计通知书
  B.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是社会审计特有的审计程序
  C.国家审计应在审计实施阶段编制审计工作方案
  D.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可在审计后对被审计单位做出处理处罚决定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选项A内部审计也发审计通知书;选项C国家审计应在审计计划阶段编制审计工作方案;选项D社会审计在审计后不会对被审计单位做出处理处罚决定。

  【例题6·单选题】下列有关实质性测试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财务报表审计必须执行实质性测试程序
  B.实质性测试必须采用详查法
  C.分析性复核是实质性测试中必须使用的方法
  D.审计人员只有在实质性测试时才需要编制审计工作底稿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实施阶段中实质性测试的规定。

责编:liujianting
  • 会计考试
  • 建筑工程
  • 职业资格
  • 医药考试
  • 外语考试
  • 学历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