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教师资格证 >> 考试试题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完成问题,余光中乡愁

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完成问题,余光中乡愁

来源:来源:焚题库 [2019-07-05] 【

类型:学习教育

题目总量:200万+

软件评价:

下载版本

    问答题

    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完成问题。 

    余光中

    《乡愁》

    原文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注释:选自《余光中诗选》(海峡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余光中,台湾诗人。

    课文导语

    乡愁是王维登高的茱萸,是李白床前的月光,是琦君童年的一杯春酒。乡愁是一种美丽的故乡情结。不论你漂泊何处,也不论你身在何方,故乡始终魂牵梦萦在你心灵最深处。那么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又是怎样的呢? 

    单元导语 

    爱国思乡之情,人所共有。这一组以爱国与思乡为主题的诗歌,蕴涵着诗人深沉而炽烈的情感,感动了无数读者。吟诵并欣赏这些诗歌,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加深对祖国和家乡的感情。学习新诗,要关注诗中饱含着诗人思乡情感的具体形象。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人表达的思乡感情,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欣赏凝炼的诗歌语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规定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课后练习 

    一、《乡愁》一诗中,诗人抓住“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这四种物象表达内心情感。说说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一步步加深、升华的。 

    二、下面这首诗,也是抒写乡愁的,说说它与课文在表达特点上各有什么不同。 

    乡愁 

    席慕容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别离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学生情况

    九年级,班级人数45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幻灯片,播放视频、音频文件等。 

    问题: 

    1.回答上述材料中的“课后练习”第二题。

    2.请为本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并说明依据。 

    3.请为本诗歌设计一节探究课,探究主题为:合作探究,品味乡愁。

    参考答案:

    1.(1)从内容上讲:余光中的《乡愁》侧重写个人在大陆的经历:小时候,母子分离;长大后,夫妻分居;后来,与母亲死别。而这些正是诗人余光中思想中最执著的主导情感--归乡意识。在诗中,诗人个人经历的倾诉,随着“乡愁”在人生每个阶段对应物的改变,“乡愁”的情绪越来越浓。诗的结尾,使感情的燃烧更为撩人愁思--“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让诗具有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更把个人故乡之思上升到代表一群人的家国之念,表现了浓浓的爱国之情。席慕容从小都没见过自己的家乡,故乡的一切,都是父辈们片言只语中拼出的模糊的影子,只出现在她的梦里。只有诗,才能让她寄托无限的乡愁。 

    (2)从表现形式上讲:余光中的诗共四节,每节四行,节与节之间相当均衡对称,长句与短句相间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在诗中也运用了复沓的手法营造出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如“乡愁是”“在这头、在那头”的四次重复。“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的叠词运用,使诗文如怨如诉,更使诗歌犹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写出了浓重的乡思情。席慕容的《乡愁》七行三节,形散神不散,第一节写乡音的清新缭绕,“笛声总在月亮的晚上响起”时时刻刻地怀恋故乡。第二节写乡情的怅惘,如雾里别离,浓似血却又隔着一层迷蒙的云雾,从而过渡到乡愁的永恒,这在形式上极具新颖意味,层次渐进,使主题由模糊而渐鲜明,比喻贴切自然,语言朴素优美,更使整首诗具有牧歌式的情调。 

    (3)从表达感情上讲:在叙述自己思乡的感情基础上,余光中将这种情感体验流露到每一位中国人的心中,将所有海外游子的乡愁心声用一湾浅浅的海峡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更将这种乡愁的民族本性深深扎根在人们心灵的殿堂里,把一切亲情、对祖国的眷恋之情都熔于一炉,表达出亲人团聚,国家统一的“中国情结”。席慕容用细腻的笔法把乡愁化成一棵倚靠希冀的大树,枝叶朝着那个太阳永不降落的草原方向蔓延生长。

     2.《乡愁》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是一个新诗单元,按主题编排,主题是“土地情思”。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维度来看,这个单元的重点是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加强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从知识和能力角度看,要“关注诗中包含着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反复诵读课文,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欣赏凝炼的诗歌语言”。所以,单元教学目标细化在课文中,课文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能力目标: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会其中丰富的想象、优美的意境和诗人抒发的真挚感情,揣摩诗歌形象、含蓄、精炼的语言。把握诗歌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了解作者,激发爱国热情,打动学生心灵。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诗歌。通过研讨分析深入理解诗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加深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课程标准对初中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要求是:“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初中阶段学习诗词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去写诗词,而是通过欣赏名作,学习语言艺术,提高审美能力,培养高尚情操。从这一目的出发,本课将教学的重点定位在:引导学生感悟诗人的爱国感情,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难点定位在:诗人是通过哪些具体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人为什么要选择这些形象来表情达意? 

    3.合作探究品味乡愁 

    一、品读文本,感悟余光中的乡愁 

    1.随着同学们声情并茂地朗读,课堂上也弥漫了浓浓的乡愁。通过朗读这首诗,我们可以体会到在诗人漫长的生活经历中,对故乡绵绵的思念一直萦绕在诗人的心头,诗人怅惘叹息不已,可以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瞧瞧,谁是火眼金睛,发现得最多、最快!)明确:四个时间词语概括了诗人的整个人生,也就是浓浓的乡愁牵动了诗人的一生。 

    2.四个时间序词,代表哪四个人生阶段?四个人生阶段又因什么而愁? 

    明确:小时候(少年)--母子分离;长大后(青年)--夫妻分离;后来(中年)--母子死别;现在(老年)--游子与大陆的分离。 

    3.运用了哪些意象来表达乡愁?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4.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乡愁情绪? 

    ①诗人将不可捉摸的抽象的乡愁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上,形象生动感人。

    ②把感情寄托在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以小见大) 

    ③名词代表漂泊、隔绝、诀别的具体事物,不同时期的乡愁内涵是不同的,乡愁不断升华。 

    5.哪一节突出本诗的主旨?(最后一节) “浅浅的海峡”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和人为因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看多少英雄少年,白了头在一夜间!风流少帅张学良困居台湾几十年,有多少离愁别恨,客死他乡!我们看视频《余光中谈写作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和情感。 

    二、拓展延伸,体味不同人的不同乡愁 

    1.链接席慕容的《乡愁》、冰心的《乡愁》等。 

    2.搜寻描写乡愁的诗句。 

    3.观看沈西苓导演的电影《乡愁》。 

    三、深情恋歌,唱响乡愁 

    1.学唱歌曲《乡愁》。 

    2.学写抒写乡愁的诗歌。

    查看答案解析 进入焚题库

    相关题库

    题库产品名称 试题数量 原价 优惠价 免费体验 购买
    2021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考试题库 1191题 ¥50.00 ¥29.00 免费体检 立即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