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教师资格证 >> 考试试题 >> 初中语文试题 >>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来源:来源:焚题库 [2019-04-18] 【

类型:学习教育

题目总量:200万+

软件评价:

下载版本

    问答题

    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完成问题。 

    宋濂

    《送东阳马生序》

    原文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单元导语 

        本单元所选的古诗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或写景,或状物,或咏史,或抒写人生志趣,或表现亲朋情谊,无不浸透着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感悟和深入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和理想人格的追求。学习本单元,要注意在大致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体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了解古人写景、叙事、议论的艺术,体会语言运用的妙处;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增强语感。 

        课文导语 

        这篇课文是作者给同乡后学的临别赠言。感情真挚诚恳,循循善诱。熟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勤奋学习的。

       课后练习 

       1.背诵课文,说说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他为什么能够这么做。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x0VuWbRg1k.png

       3.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的方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 

       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欣赏文学作品,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学生情况

       八年级,班级人数50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视频、音频文件等。

     问题: 1.回答上述材料中“课后练习”第3题,不少于200字。 

       2.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说明确定依据。

       3.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本篇课文的教学过程,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

    参考答案:

    1.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这体现出的是学生对老师的尊敬。老师传道授业解惑,其所懂所学多于学生,他不仅教给学生知识,还会传授学生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这些都值得学生学习。而学生应该以谦虚的态度学习,不骄不躁,只有这样才能领悟到学习的真谛。而尊重老师不仅仅代表对其本人的尊敬,更多的是对其所学知识,对真理的尊敬的热爱,“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所以只有本着对知识的渴望,对知识的热爱,才会达到自己预期的学习境界,这就是本课所传授出来的对于老师、对于知识的尊敬。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使用常用古汉语辞典,解决并积累文言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整篇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探讨以及朗读的方式,学习运用对比表现中心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前人的刻苦好学和虚心求师的精神,并且树立起尊师重道的精神。 

    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1)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三个维度都要考虑,设立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教学目标。 

    (2)《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送给他的同乡后生的文章,意在勉励其勤苦学习。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阅读浅易文易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的要求,将“能使用常用古汉语辞典,解决并积累文言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整篇课文”设定为知识与能力目标。

    (3)《送东阳马生序》在写法上采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突显了作者的勤奋刻苦,内容深刻。而且初中生需要掌握一定的写作手法,所以将“通过小组探讨以及朗读的方式,学习运用对比表现中心的写法”设定为过程与方法目标,这也是由单元目标确定的。 

    (4)这篇课文感情真挚诚恳,循循善诱。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容易学到对自身有用的知识。但他们在把握情感方面仍存在一定难度。所以,结合单元目标和本文特点,将“感受前人的刻苦好学和虚心求师的精神,并且树立起尊师重道的精神”设定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3.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新课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这样的文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二、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录音,学生边听边在生字、多音字、通假字下做记号。听毕,借助注释、词典自行理解。 2.译读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句。如有疑难问题,同桌之间讨论解决。教师巡视,答疑解惑: (2)教师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三、精讲课文,理清思路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指名学生读课文第一段: 

    2.学生自主学习,并思考:

     (1)这一段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文章是如何写自己学习时的困难条件的?请引用原文的关键词语或者句子回答。

     (3)作者写学习时极为艰苦的条件,目的是什么? 

    (4)根据课文,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作者求学时候的情景。 

    (二)精讲点拨,释疑解难结合学生自学和讨论的结果,稍作点拔: 

    1.学生讨论后明确:这一段是讲述作者本人求学的艰难和用心之专。

    2.主要体现在借书抄录,衣食粗劣,生活简朴,跋涉艰难等方面。主要语句有: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2)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3)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4)余则缢袍敝衣处其间。 

    3.从本段最后几句话可以看出,作者认为,勤奋和艰苦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这正是学有所成就的根本原因。

     4.要求学生描绘,一是检查学生对课文文句的理解掌握程度。要想准确描述出来,必须理解文句的准确意思,在此基础上,再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二是要学生体会作者求学的艰难,从而感受到自己求学的幸福。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指名学生读课文第二段: 

    2.学生自主学习,并思考: 

    (1)这一段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2)文章从哪些方面表现了明代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

     (3)作者写这些太学生学习条件优越的用意何在?

     (4)领会文章写作上的基本特点。 

    四、课堂小结,推荐作业 

    1.课堂小结:读完这篇文章,你对学习有什么感受? 

    2.推荐作业:写一篇读后感.字数不少于300字。

    查看答案解析 进入焚题库

    相关题库

    题库产品名称 试题数量 原价 优惠价 免费体验 购买
    2021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考试题库 1191题 ¥50.00 ¥29.00 免费体检 立即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