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学习教育
题目总量:200万+
软件评价:
下载版本
根据下列材料设计教学片段:
(1)《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2)课文摘录: 19世纪初,西方发明了轮船、火车。后来,这两种近代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火车、轮船的出现,使人们出行的速度大大加快。在滇越铁路通车以前,从昆明到上海,翻山越岭,大约需要半年左右时间才能到达。通车后,可以先乘火车到海防,再转乘轮船去上海,全程只需短短的几天。火车、轮船这类便捷的交通工具.还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流通。近代以来,西方发明的照相机和电影传入中国,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为后人留下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我们可以从保留至今的老电影、老照片里,了解过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强令男子剪掉辫子、女子停止缠足,用新式的礼服代替过去的翎顶补服。还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其他不好的社会习俗也逐渐得到了改变。
要求: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参考答案:
【参考设计】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假期到过哪些地方去旅行?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假期一般有哪些娱乐活动?和同学、朋友怎样联系?
(得出结论:交通、娱乐、通讯方式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师:19世纪后半期,许多科技发明纷纷由西方传人中国,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本课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
(教师指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内容)
师: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的?
生1:近代交通通讯的出现。
生2:近代文化生活的变迁。
生3: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
依据课文中的各子目课题,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1组:精读第一子目,出示情景剧《穿越时空的旅行》,学生演练,并针对近代交通通讯的出现,提出自己还想弄清楚的问题。
2组:下发相关资料,结合课文内容,研究近代文化生活的变迁,分别撰写百字小论文。
3组:研究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自编自演情景短剧来展示这些变化。
(教师重点指导怎样把“剪辫子,易服饰,变礼节,改称呼,废缠足”编成情景短剧,为学生提供道具,如剪刀、用毛线编成的辫子、西服等)
成果展示:
(1)汇报《穿越时空的旅行》
师:我们从中得到哪些有效的信息?
生4:近代火车、轮船传人中国,使人们出行变得方便、快捷,促进了商品流通;电报、电话也在这一时期传人中国,便于人们通讯联系。
师:你还想了解哪些有关近代交通通讯的问题?
(生成问题、配合投影探究解决)
(2)宣读历史小论文“文化生活的变迁”
师:我们了解到哪些重要的信息?
生5:照相、电影传人中国,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及代表作品,中文报纸的出现和发展,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及其贡献。
师:无声电影是如何让观众明白人物在说什么的?
(学生通过思考互相交流)
(3)自编自演情景剧:《剪辫子》《盐商见总统》
师:我们从中发现了社会习俗的哪些变化?
生6:剪辫子、易服饰、改称呼、变礼节、废缠足。
师:这些变化体现了当时社会怎样的发展趋势?
(学生通过讨论得出:剪辫易服、废缠足表现出自由、民主的潮流;改称呼、变礼节反映出平等的发展趋势)
三、课堂小结
师:请同学小结本课内容,(投影配合)以抢答的方式巩固本课所学。中国建造的第一艘轮船是--号: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运营的铁路是--唐胥铁路:我国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定军山》;我国拍摄的第一部有声电影是--《歌女红牡丹》;中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影片是--《渔光曲》;中国近代最著名的报纸是--《申报》;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商务印书馆。
四、课后作业
老照片是今天的人们了解过去历史的一种重要资料来源,其中的内容包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请同学们回家后收集一下自己家中的历史老照片,在下一次历史活动课上讲述自己家中历史照片中的信息。
五、教学反思(略)
相关题库
题库产品名称 | 试题数量 | 原价 | 优惠价 | 免费体验 | 购买 |
---|---|---|---|---|---|
2021教师资格证《初中历史》考试题库 | 656题 | ¥50.00 | ¥29.00 | 免费体检 | 立即购买 |
微信扫码关注焚题库
-
历年真题
历年考试真题试卷,真实检验
-
章节练习
按章节做题,系统练习不遗漏
-
考前试卷
考前2套试卷,助力抢分
-
模拟试题
海量考试试卷及答案,分数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