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学习教育
题目总量:200万+
软件评价:
下载版本
问答题
阅读某教师《苏幕遮.怀旧》的教学实录(节选),完成问题。
(师生集体背诵《长亭送别》中“端正好”曲(完毕))
师:《长亭送别》中“端正好”一曲很好地化用了范仲淹的《苏幕遮.怀旧》,把张生和莺莺的临别场面写得凄美伤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范仲淹的《苏幕遮.怀旧》一词,感受一下它的魅力。
(师提问,学生回答作者简介)
师:很好,下面我们一起进入范仲淹的世界,首先我们来听一段名家的诵读和赏析。
(放录音总长三分钟,一分钟诵读,两分钟名家鉴赏点评)
生:(认真听,纷纷点头感叹名家诵读精彩)
师:名家的诵读非常精彩,下面我们来集体朗读。
生:(集体读,完毕)
师:好,课前大家都预习了这首词,有了大概了解,下面我们具体鉴赏,词的上片写什么?
生:(集体回答)写景。师:那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景色呢?(学生沉默)
师:(追问)上片写了几幅画面,什么特点?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学生沉默)
师:(投影三张秋景图片)
生:(注视投影图片,由沉默到小声议论)
师:什么样景色,有何特点?
生1:天空碧蓝,秋高气爽。
生2:典型的秋景,天地之间色彩斑斓,天空晴朗,黄叶满地。
生3:远处水天相接,而且云雾缭绕,景色优美。
师:(总结)很好,大家看得非常细致……
问题:请指出这位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简要解析。
参考答案:
本节课教师在多媒体的使用上有两处值得商榷:第一处,教师在播放名家诵读录音的时机选择上欠妥,而且听完名家范读后并无强化措施。教师应先让学生读,可点名读,后教师范读,再名家范读,最后集体诵读,体现层次感,也符合学生情感认知升华的规律。另外,放完名家诵读后再放名家鉴赏评论,有越俎代庖、喧宾夺主之嫌。名家的解读很容易固化学生的认识,限制学生的思维空间,不利于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第二处,移花接木,偷梁换柱,图解文本。文字不同于画面,对诗歌语言的鉴赏是不能通过几幅简单直观的图片来体现的。教师忽略了语言文字本身的生动性、形象性和情感性,把文本所描绘的情景统一于某一幅图,剥夺了学生的想象空间,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相关题库
题库产品名称 | 试题数量 | 优惠价 | 免费体验 | 购买 |
---|---|---|---|---|
2021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考试题库 | 491题 | ¥29.00 | 免费体检 | 立即购买 |
微信扫码关注焚题库
-
历年真题
历年考试真题试卷,真实检验
-
章节练习
按章节做题,系统练习不遗漏
-
考前试卷
考前2套试卷,助力抢分
-
模拟试题
海量考试试卷及答案,分数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