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学习教育
题目总量:200万+
软件评价:
下载版本
[问题]
1.以上案例中社会工作者运用了基线测量法,请说明什么是基线测量法,并结合案例说明基线测量评估的操作程序。
2.用上述案例中提供的测量数据,根据下列给出的基线坐标示意图(见下图),在专用答题卡上复制此图并完成基线测量评估坐标图;对介入前后王斌每周愤怒情绪出现的平均次数进行比较,并对介入效果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1.基线测量法是在介入开始时对服务对象的状况进行测量,建立一个基线作为对介入行动效果进行衡量的标准,以评估介入前后的变化,并以此判断介入目标达到的程度。基线测量法可以应用于对个人、家庭、小组或者社区的工作介入评估,通过对服务对象介入前、介入中和介入后的观察和研究,比较服务提供前后发生的变化。基线测量法具体的操作程序包括:
(1)建立基线。建立基线的方法是:
①确定介入的目标,本案例中的介入目标是王斌的愤怒情绪。
②选择测量工具,包括直接观察或使用标准化问卷及量表。本案例中的测量工具是王斌对自己出现愤怒情绪时的相关指标进行直接观察。
③对目标行为进行测量并记录目标行为(或者思想、感觉、社会关系或社会环境)的情况。这个过程建立的是基线数据,此过程也称为基线期。本案例中在介入前对王斌每周愤怒情绪出现次数的测量过程即是基线期。
(2)进行介入期测量。建立基线后就开始对服务对象实施介入,并对基线调查中所测量的各项目标行为和指标进行再测量,以为数据比较之用。这个过程称为介入期。本案例中,从第四周开始,社会工作者为王斌进行情绪控制训练,并继续记录王斌每周愤怒情绪出现的次数即是介入期的测量。
(3)分析和比较。将基线期和介入期的数据按测量时间和顺序制成图表,将每个时期的数据资料进行连接,呈现数据的变化轨迹和变化趋势,并将基线期和介入期的数据进行对比。如果两个数据不同,一般可以认为是介入本身作用的结果。本案例中,王斌每周的愤怒情绪出现的次数在基线期和介入期发生了明显的减少。
2.根据案例中提供的测量数据,完成基线测量评估坐标图,如下图所示。
根据上图对介入前后王斌每周愤怒情绪出现的平均次数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存在非常明显的介入效果。
矫正对象王斌的主要问题是情绪不稳定,在描述自己的犯罪经历、家庭背景、社会交往等情况时常常伴随着愤怒情绪出现。社会工作者针对王斌的问题,最后决定对其采取认知行为治疗模式改变其情绪和行为。认知行为治疗模式非常注重服务对象行为的改变和学习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人的内部信息加工的特点,把人的内部意识的变化过程也作为考察的内容。这样,认知行为治疗模式既看到人的行为改变的规律,又看到人的认知行为特点,使内部和外部有机结合起来,从而用综合的方式开展个案工作。
通过上图可以看出,王斌每周愤怒情绪的出现次数在社会工作者介入后,大大减少了,说明社会工作者的介入具有明显的积极效果。
答案解析:
涉及考点
社会工作者《工作实务》(中级)考试大纲
二、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
第五节 评估
相关题库
题库产品名称 | 试题数量 | 优惠价 | 免费体验 | 购买 |
---|---|---|---|---|
2022年中级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考试题库 | 352题 | ¥78.00 | 免费体检 | 立即购买 |
微信扫码关注焚题库
-
历年真题
历年考试真题试卷,真实检验
-
章节练习
按章节做题,系统练习不遗漏
-
考前试卷
考前2套试卷,助力抢分
-
模拟试题
海量考试试卷及答案,分数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