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胃十二指肠外科疾病
1.溃疡病的外科治疗
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手术适应证 |
①内科治疗无效的十二指肠溃疡;②胃溃疡及恶变;③急性穿孔;④大出血;⑤并发瘢痕性幽门梗阻;⑥应激性溃疡;⑦胰源性溃疡。
| ||
胃大部切除术 |
理论基础 |
①切除胃窦部消除了由于胃泌素引起的胃酸分泌;②切除大部分胃体,减少分泌胃酸和胃酸分泌的靶器官;③切除溃疡的好发部分;④切除溃疡本身。除胃远侧2/3~3/4,包括胃体的大部、整个胃窦部、幽门及十二指肠球部。 | |
手术方式 |
a.毕I式胃大部切除术 |
原则胃大部切除后,残胃与十二指肠吻合。 优点:①手术操作简单;②并发症较少。 | |
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 |
原则胃大部切除后残胃与上端空肠吻合,将十二指肠残端自行缝合。 优点:①能切除足够胃不致吻合口张力过大,术后溃疡复发率低;②十二指肠溃疡不加切除也能愈合。 缺点:①手术操作较复杂;②术后胃肠道功能紊乱可能性较毕I式多。 | ||
高选择性胃迷走神经切断术 |
理论基础 |
①切断了迷走神经,消除了神经性胃酸分泌;②消除了迷走神经引起的胃泌素分泌,减少了体液性胃酸分泌。 | |
优点 |
①消除了神经性胃酸分泌;②不会引起胃滞留,不需要附加引流手术;③保留幽门括约肌功能减少了碱性胆汁返流及倾倒综合征的发生机会;④保留了胃正常容积,不影响进食量。 | ||
缺点 |
①由于解剖变异,切断不易保证完全;②神经再生,有复发可能 |
2、术后的并发症及防治
(1)胃切除术后的并发症及防治
①术后胃出血 |
发生在术后24小时以内,一般不超过300mL。若术后不断吸出新鲜血液,尤其在24小时后仍继续出血者,可诊断为术后出血。引起的原因有:a.吻合口出血;b.遗漏病变术后出血;c.旷置的高位胃溃疡出血或旷置的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一般多采用非手术治疗止血。若不能止血,则行血管造影,注入血管收缩剂或栓塞相关的动脉止血。 |
②十二指肠残端破裂 |
一般发生在术后24~28小时,应立即再手术。 |
③胃肠吻合口破裂或瘘 |
一般因张力过大或吻合口缝合不当造成。诊断确定后,手术治疗。 |
④术后呕吐 |
引起呕吐的原因有:残胃蠕动无力或称胃排空延迟 ;术后梗阻,可根据梗阻部位分为输入段梗阻、吻合口梗阻和输出段梗阻。 |
⑤倾倒综合征 |
分早期和晚期。早期是指再进食后30分钟以内发生者,是由于胃容积减小,导致胃快速排空,引起胃肠功能和血管舒张功能的紊乱:表现出全身无力、头昏、昏厥、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心动过速;胃肠症状有,上腹饱胀不适、腹泻。晚期是指胃排空过快,糖过快进入空肠而被大量吸收,血糖急速增高而引起大量胰岛素分泌之后又引发血糖降低而发生这一综合征。 |
⑥碱性反流性胃炎 |
三联征:剑突下持续烧灼痛,进食无效,制酸剂无效;胆汁性呕吐,呕吐后腹痛仍旧;体重下降。 |
⑦吻合口溃疡。 |
|
⑧营养性并发症 |
如体重减轻、贫血、腹泻与脂肪泻、骨病。 |
⑨残胃癌 |
|
(2)迷走神经切断术后并发症
a.吞咽困难由于神经的损伤造成痉挛性狭窄所致;b.胃小弯缺血坏死 血管结扎不当或剥离不当所致;c.腹泻。
2.胃癌
(1)胃癌的病理分型
大体类型 |
早期胃癌 |
凡病变仅侵及粘膜或粘下层者,不论病灶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均为早期胃癌。癌灶直径0.6~1.0cm和小于0.5cm分别称小胃癌和微小胃癌它们和原位癌均为早期胃癌。 |
进展期胃癌 |
又称中、晚期胃癌,病变超过粘膜下层。 | |
组织类型 |
①普通型: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低分化腺癌、粘液腺癌、印戒细胞癌。 ②特殊型癌:腺鳞癌、鳞状细胞癌、类癌、未分化癌。 |
(2).胃癌的浸润和转移:
①胃癌的直接浸润
②胃癌的淋巴转移是胃癌的主要转移途径,早期即可发生淋巴结转移。
③血行转移:胃癌腔期常发生血行转移。
④腹膜转移癌细穿破浆膜后,种植于腹膜及其他脏器的表面。
(3)临床表现:
早期症状不明显,类似慢性胃炎或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症状。随病情发展后出现:①胃部疼痛;②食欲减退,消瘦乏力,进行性贫血;③恶心呕吐;④呕血和黑便。晚期出现上腹肿块或其他转移症状。
(4)诊断:
早期诊断的各项指标:①40岁以上,出现上述早期消化道症状或长期溃疡而近期症状明显改变或有疼痛节律的改变,必须进行详细的检查;②对胃癌前期病变者作定期系统随诊检查;③X线钡餐检查、纤维胃镜和胃液细胞学检查是提高胃癌早期发现的关键性手段,可提高早期诊断率。
(5)治疗原则
早期治疗胃癌最有效的方法是根治手术。除确有远处转移或恶病质外,应争取及早剖腹探查。根治手术的原则是按肿瘤的位置,整块的切除胃的全部和大部,以及大小网膜和局部淋巴结,重建消化道。手术切除范围距癌肿6~8cm才算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