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华课网校 >> 考研 >> 专业课程 >> 历年真题 >> 文章内容

2011年考研教育学真题及答案完整版_第9页

来源:华课网校  [2016年8月18日]  【

  四、分析论述题

  54.答案要点:

  (1)材料阐述的是“教育适应生活说”的教育目的观。

  (2)“教育适应生活说”针对的是“教育准备生活说”的教育目的观。后者主张,教育建立在儿童未来生活的实际需要基础上,为儿童未来完满生活作准备。前者批评这种观点错误地以准备未来作为儿童当下学习的主要动力,主张教育是生活的过程,学校教育应以现在为目的,使儿童主动参与和适应现实的社会生活。

  (3)教育适应生活说”的合理之处在于,将生活看成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避免把人生机械地分为准备阶段和生活阶段,关注儿童当下的社会生活,引导儿童通过主动参与现实的社会生活来为未来的生活作准备。但是,该理论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按照这种教育目的观进行的教育改革尝试,曾经导致儿童习得的经验缺乏广度、深度和系统性,不足以应对未来的社会生活。

  (4)结合学校教育脱离生活的现象,以及当前我国学校教育改革等,论述教育目的的确立要兼顾儿童当下和未来的生活的观点。

  【评分说明】若考生的回答与上述要点表述不同,但意思相近,可酌情给分。关于第(4)部分,仅提供了答题思路和视角,考生应作展开;考生若有其他合理论述,可酌情给1~5分。

  55.答案要点:

  (1)赫尔巴特的兴趣观:赫尔巴特认为,兴趣是一种将思维的对象保留在意识中的内心力量,是一种智力活动的特性,并具有道德的力量。他把人类所具有的方面兴趣分为两大类:经验类的兴趣和同情类的兴趣;把兴趣活动分为四个阶段:注意、期待、探求和行动。

  (2)兴趣观在其教育理论体系中的作用:

  ①培养儿童具有多方面的兴趣是赫尔巴特为教学所确立的直接的、近期的目的,教学又是实现道德教育目的的基本手段。

  ②兴趣观是赫尔巴特设置课程的基本依据之一。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编制应该与儿童的兴趣相一致,根据经验类的兴趣设置自然、物理、化学、地理、数学、逻辑学、绘画等课程;根据同情类的兴趣设置外国语、本国语、历史、政治、法律、神学等课程。

  ③兴趣观是赫尔巴特确立教学形式阶段的重要依据。兴趣以不同的形式贯穿于教学进程之中:在教学的明了阶段,学生的兴趣表现为注意;在教学的联合阶段,学生的兴趣表现为获得新观念前的期待;在教学的系统阶段,学生的兴趣表现为探求;在教学的方法阶段,学生的兴趣表现为行动。

1 2 3 4 5 6 7 8 9 10
责编:Suo

报考指南

  • 学历考试
  • 会计考试
  • 建筑工程
  • 职业资格
  • 医药考试
  • 外语考试
  • 外贸考试
  • 计算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