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下部结构施工
一、沉入桩基础
二、钻孔灌注桩
三、墩台、盖梁施工技术
四、装配式梁(板)施工技术
桥梁施工流程 :材料进场检验(钢筋、水泥)→施工准备(测量放样)→桥梁下部结构施工→上部结构施工→附属结构施工
桥梁基础施工
1.沉桩方式
锤击沉桩---宜用于砂类土、黏性土
振动沉桩---宜用于密实的黏性土、砾石、风化岩
射水沉桩---密实的砂土、碎石土、砂砾土;黏性土及重要建筑物附近中慎用
静力压桩---宜用于软黏土(N<20)、淤泥质土
钻孔埋桩---宜用于黏土、砂土、碎石土且河床覆土较厚的情况
2.准备工作
(1)沉桩前应掌握工程地质钻探资料、水文资料和打桩资料。
(2)沉桩前平整场地,并应满足沉桩所需的地面承载力。
(3)对地质复杂的大桥、特大桥,为检验桩的承载能力和确定沉桩工艺应进行试桩。
(4)贯入度应通过试桩或做沉桩试验后会同监理及设计单位研究确定。
3.施工技术要点
(1)预制桩的接桩可采用焊接、法兰连接或机械连接。
(2)桩锤、桩帽或送桩帽应和桩身在同一中心线上;桩身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0.5%。
(3)沉桩顺序:自中间向两个方向或四周对称施打;先深后浅;先大后小,先长后短。
(4)桩终止锤击一般情况下以控制桩端设计标高为主,贯入度为辅。
终止锤击控制
①当桩端标高等于设计,而贯入度较大,应继续锤击,使贯入度接近控制贯入度;
②当贯入度已达控制贯入度,而桩端标高未达设计,应在满足冲刷线下最小嵌固深度后继续锤击100mm左右(或30~50击),如无异常变化,即可停止;
③若桩尖标高比设计值高相差超过规定值,应与设计和监理单位研究决定。
(5)在沉桩过程中发现以下情况应暂停施工,并应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①贯入度发生剧变;
②桩身发生突然倾斜、位移或有严重回弹;
③桩头或桩身破坏;
④地面隆起;
⑤桩身上浮。
二、灌注桩施工
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准备→埋设护筒、钻机就位→黏土造浆→钻进成孔→清孔→吊装钢筋笼→安装导管及混凝土下料斗→灌注混凝土
护筒: 埋设深度符合相关规定,顶面宜高出施工水位或地下水位2m,并宜高出施工地面0.3m。高度应满足孔内泥浆面的高度。
泥浆:
①泥浆制备:高塑性黏土或膨润土;
②泥浆面:高出地下水位1.0m以上;
③要求:相对密度、含砂率、黏度等;
④现场设施:泥浆池、泥浆收集设施。
沉渣厚度 :端承型桩100mm;摩擦型桩300mm。
钢筋笼:
①沉管:钢筋笼内径应比套管内径小60~80mm;导管:钢筋笼内径应比导管连接处外径大100mm以上。
②钢筋笼放入泥浆后4h内必须浇筑混凝土。
导管:
①导管直径:20~30cm,节长2m。
②导管试拼、试压:孔底静水压力1.5倍。
③导管控制:就位至孔底300~500mm;首次埋入混凝土灌注面1.0m;灌注中埋入深度宜为2~6m。
加入一级建造师考试交流群780122570 ,可协助报名,有报名提醒。也可在线做题,在线听课,一级建造师考试抢先学。
水下灌注:
①坍落度:良好和易性,180~220mm。
②必须连续施工,作业组长指挥,并应控制提拔导管速度,严禁将导管提出混凝土灌注面。灌注过程中的故障应记录备案。
③超灌:应高出设计高程0.5~1m。
1.成桩方式及适用条件
泥浆护壁 |
正循环 |
黏性土、粉砂、细沙、中砂、粗砂、含少量砾石、卵石(含量少于20%)的土、软岩 |
反循环 |
黏性土、砂类土、粗砂、含少量砾石、卵石(含量少于20%,粒径小于钻杆内径2/3)的土 | |
冲抓钻 |
黏性土、粉土、砂土、填土、碎石土及风化岩层 | |
冲击钻 | ||
旋挖钻 | ||
潜水钻 |
黏性土、淤泥、淤泥质土及砂土 |
冲击钻:
(1)开孔时,应低锤密击,反复冲击造壁,保持孔内泥浆面稳定。
(3)每钻进4~5m应验孔一次,在更换钻头前或容易缩孔处,均应验孔并应做记录。
(4)排渣过程中应及时补给泥浆。
(5)冲孔中遇到斜孔、梅花孔、塌孔等情况时,应采取措施后方可继续施工。
旋挖钻:
(2)泥浆制备的能力应大于钻孔时的泥浆需求量,每台套钻机的泥浆储备量不少于单桩体积。
(3)成孔前和每次提出钻斗时,应检查钻斗和钻杆连接销子、钻斗门连接销子以及钢丝绳的状况,并应清除钻斗上的渣土。
(4)旋挖钻机成孔应采用跳挖方式,并根据钻进速度同步补充泥浆,保持所需的泥浆面高度不变。
(5)孔底沉渣厚度控制指标符合要求。
干作业 |
长螺旋钻 |
地下水位以上 |
黏性土、砂土及人工填土非密实的碎石类土、强风化岩 |
钻孔扩底 |
坚硬、硬塑的黏性土及中密以上的砂土风化岩层 | ||
人工挖孔 |
黏性土、黄土及人工填土 | ||
沉管 |
夯扩 |
桩端持力层为埋深不超过20m的中、低压缩性黏性土、粉土、砂土和碎石类土 | |
振动 |
黏性土、粉土和砂土 | ||
爆破 |
地下水位以上的黏性土、黄土碎石土及风化岩 |
长螺旋钻孔:
(1)钻头与桩位点偏差不得大于20mm,钻进时遇到卡钻、钻机摇晃、偏斜,应立即停钻。
(3)钻至设计标高后,应先泵入混凝土并停顿10~20s,再缓慢提升钻杆。提钻速度应根据土层情况确定,并保证管内有一定高度的混凝土。
(4)混凝土压灌结束后,应立即将钢筋笼插至设计深度,并及时清除钻杆及泵(软)管内残留混凝土。
钻孔扩底:
灌注混凝土时,第一次应灌到扩底部位的顶面,随即振捣密实;灌注桩顶以下5m范围内混凝土时,每次灌注高度不大于1.5m。
人工挖孔:
(1)必须在保证施工安全前提下选用;
(2)孔径1200~2000mm,最大可达3500mm,挖孔深度不宜超过25m;
(3)井圈中心线与设计轴线的偏差不得大于20mm;上下节护壁混凝土的搭接长度不得小于50mm;每节护壁必须保证振捣密实,并应当日施工完毕;应根据土层渗水情况使用速凝剂;模板拆除应在混凝土强度大于2.5MPa后进行;
(4)孔底处理。
钻孔灌注桩质量事故预防措施(1K42010017版教材P347-351)
1.钻孔垂直度不符合规范要求
场地平整度和密实度差、钻杆弯曲、接头间隙大、钻头翼板磨损不一、软硬土层交界面、倾斜岩面。
2.塌孔与缩径
地层复杂、钻进速度过快、护壁泥浆性能差、成孔后放置时间过长没有灌注混凝土等原因所致。
3.堵管
导管破漏、距孔底深度太小、二次清孔后灌注准备时间太长、隔水栓不规范、混凝土配制质量差、灌注中导管埋深过大等。
4.钢筋骨架上浮
混凝土初凝和终凝时间太短、清孔时孔内泥浆悬浮的砂粒太多、灌注至钢筋骨架底部时速度太快。
5.桩身混凝土强度低或混凝土离析
现场混凝土配合比控制不严、搅拌时间不够、水泥质量差。
6.桩身混凝土夹渣或断桩
初灌混凝土量不够、灌注过程拔管长度控制不准、初凝和终凝时间太短或灌注时间太长、清孔时泥浆悬浮的砂粒太多。
7.桩顶混凝土不密实或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超灌高度不够、混凝土浮浆太多、孔内混凝土面测定不准。
8.混凝土灌注过程因故中断处理措施
(1)若刚开灌不久,孔内混凝土较少,可拔起导管和吊起钢筋骨架,重新钻孔至原孔底。
(2)迅速拔出导管,清理导管内积存混凝土和检查导管后,重新安装导管和隔水栓,按初灌方法灌注,隔水栓排出后,立即将导管插入原混凝土内,此后便可按正常的灌注方法继续灌注。(初凝时间内完成)
(3)拔除钢筋骨架,待已灌混凝土强度达到C15后,先用同级钻头重新钻孔,并钻除原灌混凝土的浮浆,再用φ500钻头在桩中心钻进300~500mm深,完成接口处理。
三、墩台、盖梁施工技术
1.现浇混凝土墩台、盖梁
(1)重力式混凝土墩、台施工
①浇筑前应对基础混凝土顶面做凿毛处理,清除锚筋污锈。
②墩台混凝土宜水平分层浇筑,每层高度宜为1.5~2m。
③分块浇筑:接缝应与截面尺寸较小一边平行,邻层分块接缝应错开,接缝做成企口形。
④分块数量:200㎡内不得超过2块;300㎡内不得超过3块;每块面积不得小于50㎡。
⑤明挖基础上灌筑墩、台第一层混凝土时,要防止水分被基础吸收或基顶水分渗入混凝土而降低强度。
(2)柱式墩台施工
①稳定计算中应考虑风力影响。
②墩台柱的混凝土宜一次连续浇筑完成。柱身高度内有系梁连接时,系梁应与柱同步浇筑。V形墩柱混凝土应对称浇筑。
(3)盖梁施工
①在城镇交通繁华路段施工盖梁时,宜采用整体组装模板、快装组合支架,以减少占路时间。
②悬臂盖梁混凝土浇筑从悬臂端开始,设计无要求时,孔道压浆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拆除底模板。
四、装配式梁(板)施工技术
依据吊装机具不同,可选择起重机架梁法、跨墩龙门吊架梁法、穿巷式架桥机架梁法。
1.技术要求
(1)预制构件与支承结构
装配式桥梁构件在脱底模、移运、堆放和吊装就位时,设计无要求时混凝土的强度一般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的75%。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吊装时,如设计无要求,其孔道水泥浆的强度不应低于30MPa。
(2)吊运方案
①吊运(吊装、运输)应编制专项方案,并按有关规定进行论证、批准。
②吊运方案应对各受力部分的设备、杆件进行验算,起吊过程中构件内产生的应力验算必须符合要求。梁长25m以上的预应力简支梁应验算裸梁的稳定性。
2.安装就位的技术要求
(1)吊装时构件的吊环应顺直,吊绳与起吊构件的交角小于60o时,应设置吊架或吊装扁担,尽量使吊环垂直受力。
(2)构件移运、停放的支承位置应与吊点位置一致,并应支承稳固。在顶起构件时应随时置好保险垛。
(3)吊移板式构件时,不得吊错板梁的上、下面,防止折断。
责编:Caixing
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消防工程师造价工程师土建职称公路检测工程师建筑八大员注册建筑师二级造价师监理工程师咨询工程师房地产估价师 城乡规划师结构工程师岩土工程师安全工程师设备监理师环境影响评价土地登记代理公路造价师公路监理师化工工程师暖通工程师给排水工程师计量工程师
执业药师执业医师卫生资格考试卫生高级职称护士资格证初级护师主管护师住院医师临床执业医师临床助理医师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助理医师中西医医师中西医助理口腔执业医师口腔助理医师公共卫生医师公卫助理医师实践技能内科主治医师外科主治医师中医内科主治儿科主治医师妇产科医师西药士/师中药士/师临床检验技师临床医学理论中医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