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析我国武汉市的城市区位因素:
地理位置:位于长江和汉江汇合处;中国大陆的中部。
自然因素:① 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期;② 处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③ 长江、汉江汇合处,方便人流、物流的集散和中转。
社会经济因素:① 附近铁矿、棉花资源;② 长江和汉江汇合处,京广铁路穿过,交通便利;③ 科技发达;④ 劳动力丰富,素质高;⑤ 湖北省省会城市,华中地区最大的经济、文化中心;⑥ 现代工业、新兴高科技产业(光谷)。
2.上海市的发展:
优越的区位因素:① 便捷的交通; ② 广阔的消费市场; ③ 高素质的劳动力;④ 宽广的经济腹地; ⑤ 充足的商品供应; ⑥ 丰富的农副产品;⑦ 雄厚的技术力量。
城市化问题
产生原因:城市人口膨胀;用地规模扩大;
表现:① 环境质量下降; ② 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③ 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加; ④ 用地紧张。
措施:① 分散城市职能、建卫星城,开发新区,有效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② 改善城市交通设施和居住条件,缓解城市交通和住房压力;③ 加强城市的绿化和美化,综合治理城市环境,维护城市生态平衡。
3.兰州问题:
石化工业区不合理:
① 位于河流谷地 工业废气不利于扩散;
② 位于城市盛行风向的上风向,造成城市大气污染;
③ 位于城区河流上游,污染城市水源。
山谷地形对城市的不利影响:
① 易发生滑坡、泥石流、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
② 使污染物不易扩散,加重城市大气污染;
③ 使城市的空间发展受到限制。
4.城市道路网问题:
形式:环行-放射式 方格--环行-放射式
作用:
放射线:方便市中心交通,使市中心成为通达度最高的地区。
环线:缩短了城市各端点的距离,避免把大量人流、车流引入市中心,减少市中心的交通拥堵和交通污染。
5.城市交通环境问题:
两大问题: ① 交通线路拥堵; ② 交通环境污染。
解决交通线路拥堵:根本措施是合理规划城市道路。
解决交通环境污染: ① 实施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技术措施;② 广种花草树木,绿化美化交通道路;③ 合理规划城市道路。
6.逆城市化问题:
原因:① 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② 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发展:英国---美国、西欧、日本---北欧(联系经济发展水平记忆)
表现:① 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② 大城市中心区萎缩;③ 中小城镇发展迅速; ④ 乡村人口数量增多。
7.城市中工业区区位特点及原因:
① 不断向市区外缘迁移。原因:城市土地日益紧张,工业企业污染环境的问题突出。
② 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原因:工业生产活动的大量运输需求。
8.集中供热的优越性:
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综合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① 有较好的经济效益。集中供热热效率高,分散供热热效率低,城市集中供热可节约20~30%的能源。
② 有良好的环境效益。城市污染主要来源于煤直接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和烟尘。集中供热的锅炉采用率的除尘器,除尘率更高,能有效降低城市污染。
③ 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城市集中供热对于方便人民生活,节省城建珍贵用地,缓解城区用电紧张的局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9.城市分布特点:
西北地区:沿河流、山麓地带和沙漠绿洲分布(依托河流、绿洲而生)。
南方地区: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与平原区。
10.城市环境的主要污染源:
大气污染: ① 城市居民生活燃料所排放出的烟尘;② 工矿企业生产所排放的烟气;③ 各类交通工具所排放的尾气。
水污染:① 城市工业废水;② 居民生活污水,造成城市水源的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 ① 工业生产发展,建设规模扩大;② 居民消费水平提高,使城市固体垃圾急剧增加。
噪声污染:① 交通运输;② 工业生产;③ 建筑施工;④ 社会活动。
11.城市垃圾处理:
A. 城市垃圾处理原则:尽可能实现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B. 城市垃圾的处理方法:解决城市垃圾污染问题,必须从源头入手,实行全过程控制。
① 对废纸、塑料、玻璃、金属等加以分类收集;
② 对有机物可实行堆肥处理;
③ 对其它无利用价值的垃圾主要实行焚烧和填埋处理。
C. 正确认识城市垃圾填埋:
优点:简便、经济,处理量大、操作工艺简单、建设投资少,运用费用低等特点。
缺点: 一方面填埋场占地较大,场址选择困难,卫生的处理成本也会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填埋法占地面积大,建造垃圾填埋场,必须进行严格的防渗漏处理,以免垃圾中有害物质受雨水、地表径流冲刷而渗漏,污染地下水和相邻地区土壤。同时存在严重的二次污染。
D. 垃圾填埋场的选址要求:远离生活区和水源地,避开城市上风向和水源上游、避免污染物漂浮、扩散和渗漏。
E. 城市垃圾综合利用
a.城市垃圾综合利用的作用:
① 减少垃圾数量,消除污染,保护环境;
② 在不增加资源和能源消耗的情况下创造了新的财富;
③ 增加各种新的就业岗位。
b. 城市垃圾综合利用的过程:
① 通过破碎、分选等方式,直接利用和回收;
② 通过化学的、生物的方法回收、处理垃圾。
c. 城市垃圾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
① 用城市垃圾发电(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大城市已普遍采用);
② 生产新能源--沼气;
③ 生产有机复合肥料;
④ 生产新型建筑材料。
d. 城市垃圾利用的“5R”原则:包装简易、及时回收、重复利用、能修则修、循环使用。
12.商业中心的区位因素:
A. 商业城市:
① 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② 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或稳定的商品来源;
③ 广阔的经济腹地。
B. 市内商业中心:
① 市场最优原则(城市几何中心);
② 交通最优原则(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高速公路沿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