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1—20题,每题0.5分;21一60题,每题1分,共50分)
1.儿童心理学中的“儿童”是广义的,其年龄阶段一般是指( )。
A.0— 3岁
B.3—6岁
C.6—12岁
D.O一18岁
2.幼儿园对幼儿实行的教育包括( )。
A.德、智、体、美、劳诸方面
B.德、智、体、心诸方面
C.德、智、体、美诸方面
D.美、智、德、心诸方面
3.皮亚杰认为儿童表征发生的年龄段是( )。
A.1.5—2岁
B.2—4岁
C.4—5岁
D.5—6岁
4.( )原则源自于杜威的“做中学”。
A.独立自主性
B.启蒙性
C.综合性
D.活动性
5.幼儿记忆的基本特点是( )。
A.有意记忆占优势,无意记忆逐渐发展
B.机械记忆的效果优于意义记忆的效果
C.接近联想优于相似联想
D.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6.根据我国现时通行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3—4岁儿童属于( )。
A.先学前期
B.幼儿中期
C.幼儿初期
D.幼儿晚期
7.被誉为“幼儿园之父”的教育家是( )。
A.陶行知
B.陈鹤琴
C.卢梭
D.福禄贝尔
8.正常情况下,( )最容易造成分离焦虑。
A.小班幼儿入园时期
B.幼儿园放假后
C.老生新学期开学
D.每周一早上
9.在方位知觉方面,4岁儿童( )。
A.仅能辨别上下
B.开始能够辨别以别人为基准的左右方向
C.开始能够辨别前后
D.开始能够辨别以自己为中心的左右方向
10.有个孩子听到妈妈说:“你是好孩子。”他说:“不,我是坏孩子。”这说明这个孩子处于( )。
A.关键期
B.敏感期
C.最佳期
D.危机期11.幼儿教育的阶段性由( )决定。
A.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B.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
C.幼儿身心发展的速度
D.幼儿的家庭环境
12.人类短时记忆的广度约为( )。
A.5±2个信息单位
B.6±2个信息单位
C.7±2个信息单位
D.8±2个信息单位
13.全班幼儿在同一时间内做相同的事,活动过程以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为主的是( )。
A.小组活动
B.集体活动
C.个别活动
D.自由活动
14.下列哪种活动反映了儿童的形象思维?( )
A.做游戏: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
B.知道饭前便后要洗手
C.给娃娃穿衣、喂奶
D.儿童能算出2+3—5
15.家长参与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工作不包括( )。
A.适当减少对孩子的生活料理
B.提高对孩子的学习要求
C.教一些小学的读、写、算知识
D.加强对孩子的读、写、算方面的准备
16.情绪是婴儿交往的主要工具,这是因为情绪具有( )。
A.传递功能
B.唤起功能
C.调节功能
D.信号作用
17.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应该把教师工作视为( )。
A.专门职业
B.非独立的社会职业
C.独立的社会职业
D.非专门职业
18.角色扮演训练中提供的行为范例变为幼儿自己的信念与准则,一般发生在角色扮演的( )阶段。
A.及时模仿
B.简单再现
C.认同
D.内化
19.( )被称为“第二断乳期”。
A.青年期
B.少年期
C.幼儿期
D.学龄初期
20.1904年,清政府颁布( ),规定学前教育机构为“蒙养院”。
A.《学校系统改革案》
B.《蒙养堂章程》
C.《钦定学堂章程》
D.《奏定学堂章程》21.亲子关系通常被分为三种类型:民主型、专制型和( )。
A.放任型
B.溺爱型
C.保护型
D.包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