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例题 1:2013 年多选】需求的构成要素有( )。
A.消费者偏好
B.商品价格
C.生产者预期
D.消费者有支付能力
E.消费者有购买欲望
【答案】DE
【解析】“需求的构成要素”在 2011 年也考过单选。需求的构成要素包括:购买欲望和支付能力。
【例题 2:2014 年单选】某月,因替代品价格上升,甲商品需求量变动 500 千克,同期互补品价格上升,导致甲商品的需求量变动 800 千克,那么,在相关产品价格变动的共同作用下,该月甲商品需求量的实际变动量是( )。
A.增加 300 千克
B.增加 1300 千克
C.减少 300 千克
D.减少 1300 千克
【答案】C
【解析】“替代品、互补品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在 2009 年也考过单选。
替代品价格上升,导致甲商品需求量增加 500 千克;互补品价格上升,导致甲商品需求量减少 800千克,二者共同影响是甲商品需求量减少 300 千克。
【例题 3:2019 年多选】下列选项中,影响需求的因素有( )。
A.消费者收入
B.消费者偏好
C.替代品的价格
D.生产成本
E.税率
【答案】ABC
【解析】“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在 2017 年、2010 年也考过多选。选项“D 生产成本”属于影响供给的因素,选项“E 税率”不属于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
【例题 4:2019 年单选】影响需求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
A.商品本身的价格
B.消费者预期
C.消费者偏好
D.消费者收入
【答案】A
【解析】“影响需求的最重要、最关键的因素”在 2015 年也考过单选。
价格(指产品自身的价格)是影响需求的最重要、最关键的因素。
一般来说,价格和需求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
【例题 5:多选】下列关于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一般来说,消费者收入增加,需求也会增加,消费者的收入和需求呈同向变动
B.价格是影响需求的最重要、最关键的因素
C.如果预期价格将下跌,许多消费者将推迟购买
D.在互补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会引起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随之上升
E.消费者的偏好支配着他在使用价值相同或接近的替代品之间的消费选择
【答案】ABCE
【解析】一般来说,商品的需求与互补品的价格呈反方向变化。在互补商品之间,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其自身需求量会降低,互补品的需求量也会降低。选项 D 错误。
【例题 6:2015 年多选】能够导致某种商品的需求曲线发生位移的因素包括( )。
A.消费者偏好
B.该商品自身的价格
C.消费者收入
D.价格弹性
E.生产成本
【答案】AC
【解析】需求变动:(线移动)假定价格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和消费者偏好等因素的变化引起需求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移。
【例题 7:2019 年单选】以纵轴代表价格、横轴代表产量绘制某种消费品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假设其他条件不变,当消费者收入增加时,在坐标图上表现为这种产品的( )。
A.供给曲线向右上方移动
B.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C.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
D.需求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答案】C
【解析】“需求曲线的位移”在 2018 年、2012 年也考过单选。
首先,判断消费者收入影响的是需求,而且其变化会导致需求曲线的位移;其次,消费者收入增加会导致需求增加,因此会导致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平移。
【例题 8:多选】下列关于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是一回事
B.需求量的变动是沿着既定的需求曲线进行的
C.需求的变动由消费者收入或者消费者偏好等因素的变动引起的
D.需求量的变动是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
E.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移
【答案】BCDE
【解析】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并不是一回事。需求量的变动,是假定其他因素不变,价格变动对需求的影响,所以需求量的变动是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需求变动是由消费者收入或消费者偏好等因素的变化引起需求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移。
【例题 9:2017 年单选】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是( )。
A.消费者偏好
B.生产成本
C.消费者预期
D.消费者收入
【答案】B
【解析】选项 ACD 是影响需求的因素,选项“B 生产成本”是影响供给的因素。
【例题 10:2013 年单选】以纵轴代表价格、横轴代表产量绘制某种产品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假设其他条件不变,当生产成本上升时,在坐标图上就表现为这种产品的( )。
A.供给曲线将向左移动
B.需求曲线将向左移动
C.需求曲线将向右移动
D.供给曲线将向右移动
【答案】A
【解析】“供给曲线的位移”在 2014 年也考过单选。
首先,判断生产成本影响的是供给,而且其变化会导致供给曲线的位移。其次,生产成本的提高会导致供给量下降,因此会导致供给曲线向左平移。
【例题 11:2011 年单选】市场供给力量与需求力量相互抵消时所达到的价格水平称为( )。
A.平均价格
B.理论价格
C.平准价格
D.均衡价格
【答案】D
【解析】均衡价格是市场供给力量和需求力量相互抵消时所达到的价格水平,即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时的价格。
【例题 12:单选】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 Qd=60-5p,供给函数 Qs=-10+5p,则该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是( )。
A.6;20
B.10;20
C.7;25
D.8;30
【答案】C
【解析】当 Qd=Qs时的价格为均衡价格,此时的供求数量为均衡数量。所以:60-5p=-10+5p解之得:p=7,将其代入需求函数(或供给函数)Qd= Qs=60-5×7=25
【例题 13:单选】据说在银行系统里即使长相很平庸的男性找个漂亮的女同事做老婆并不难,而在矿产开采如煤矿等企业工作的众男士们就悲催多了,但矿产开采行业的女性通常会被格外追求,从经济学角度看,你认为合理的解释是( )。
A.银行系统男士普遍收入较高,经济基础决定其选择优势
B.银行系统普遍是女性多而男性少,供需失衡导致女性“跌价”
C.用经济学解释婚姻是不合理的,因为爱情是无价的
D.以上解释都不正确
【答案】B
【解析】在银行系统里面工作的女性多,在矿产开采如煤矿等企业工作的男性多,根据经济学的供求原理,在银行体系里面工作的男性找女同事容易,而在矿产开采如煤矿等企业工作的众男士们就悲催多了。
【例题 14:2019 年单选】关于保护价格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我国,保护价格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干预措施
B.实施保护价格的目标是保护特定消费者群体的利益
C.在我国,保护价格属于政府定价范畴
D.实施保护价格容易导致市场短缺
【答案】A
【解析】“最高限价和保护价格”在 2008 年、2007 年也考过单选。在我国,实行最高限价和保护价格都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干预措施。
【例题 15:2012 年单选】当某种生活必需品价格(例如粮食)的市场价格上涨幅度过大,有可能影响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时,政府一般可以采取的干预方式是( )。
A.限制进口
B.实施最高限价
C.实施保护价格
D.增加政府库存
【答案】B
【解析】当某种或某些产品价格上涨幅度过大,有可能影响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或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时,政府一般可以采取最高限价。
【例题 16:2016 年单选】政府为了保护农业生产者利益,在必要时对某些农产品采取的价格干预措施是( )。
A.规定保护价格
B.调整均衡价格
C.规定最高限价
D.降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
【答案】A
【解析】所谓保护价格,也称为支持价格或最低限价,由政府规定一个具体的价格,市场交易只能在这一价格之上进行,目的是保护生产者利益或支持某一产业的发展。
【例题 17:2019 年多选】运用均衡价格模型分析最高限价的效应可以得出的结论和观点有( )。
A.最高限价总会导致消费者利益受损
B.最高限价会导致市场供给短缺
C.最高限价的长期实施会致使通货膨胀
D.当政府监管不力时,会出现黑市交易和黑市高价
E.最高限价严重地影响了价格机制的正常运行,只宜在短期或在局部地区实行
【答案】BDE
【解析】“最高限价”在 2018 年、2016 年、2009 年也考过多选。
最高限价的目标是保护消费者利益或降低某些生产者的生产成本。选项 A 错误。
最高限价的目的往往是为了抑制某些产品的价格上涨,尤 其是为了应对通货膨胀。虽然,实施最高限价会导致诸如黑市高价,走后门等情况出现,但不一定会致使通货膨胀。选项 C 错误。
【例题 18:2014 年多选】关于政府实施最低保护价格的说法,正确的有( )。
A.保护价格总是高于均衡价格
B.保护价格总是低于均衡价格
C.实施保护价格有可能导致市场过剩
D.实施保护价格有可能导致配给制
E.保护价格的顺利实施需要政府建立收购和储备系统
【答案】ACE
【解析】保护价格总是高于均衡价格,选项 B 错误。实施最高限价有可能导致配给制。选项 D 错误。
【例题 19:2010 年多选】在一般情况下,政府对农产品实施保护价格可能产生的结果有( )。
A.供给短缺
B.生产者变相涨价
C.市场过剩
D.生产增长
E.生产者收入下降
【答案】CD
【解析】选项 AB 属于最高限价可能出现的情况。政府对农产品实施保护价格时,政府往往要建立政府的收购和储备系统,虽然因为保护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市场供给过剩,农产品不好卖,但是由于政府会按保护价格收储过剩的农产品,所以生产者收入不会下降。选项 E 错误。
【例题 20:2013 年单选】已知某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是 0.5,当价格为每台 32 元时,其销售量为 1000 台。如果这种商品价格下降 10%,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其销售量是( )台。
A.950
B.1050
C.1000
D.1100
【答案】B
【解析】需求价格弹性系数 0.5=需求量变动率/价格变动率 10%,可得需求量变动率为 5%,即销售量增加了 5%,原来销售量为 1000,提高 5%后,销售量=1000×(1+5%)=1050 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