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答案】B
【解析】完全竞争市场具有的特征有:市场上有许多生产者和消费者;同行业各个企业生产的产品不存在产品差异;买卖双方市场信息都有充分了解;资源可以自由流动、企业可以自由进入或退出市场
2.【答案】A
【解析】假冒行为是指经营者通过假借或者冒充其他商品的名称、注册商标、包装等方式,使用户或者消费者产生误解,扰乱市场秩序、损害同业竞争者利益的行为。具体包括:①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②与知名商品名称、包装、装潢相混淆;③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姓名,引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④伪造、冒用各种质量标志和产地的行为。
3.【答案】C
【解析】根据抽样方法的不同,可以将抽样分为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两类,其中概率抽样也称随机抽样,是指依据随机原则,按照某种事先设计的程序,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单元的方法。主要的方法包括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整群抽样和多阶段抽样。
4.【答案】A
【解析】1988年7月,巴塞尔委员会发布了《关于统一国际银行资本衡量和资本标准的报告》,简称巴塞尔报告。其主要内容就是确认了监督银行资本的可行的统一标准。包括:①资本组成;②风险资产权重;③资本标准;④过渡期安排。
5.【答案】C
【解析】需求价格弹性的定义是,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百分比的比率,即:需求价格弹性系数=需求量的相对变动÷价格的相对变动。根据该公式,可以计算销售量=1000×(1+10%×0.5)=1050台。
6.【答案】B
【解析】无差异曲线是一条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曲线,在这条曲线上的所有各点的两种商品的组合带给消费者的满足程度是完全相同的,消费者对这条曲线上各个点的偏好程度是无差异的。
7.【答案】C
【解析】马斯格雷夫认为,在经济发展初级阶段,需要政府部门增加投资兴建交通运输、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政府投资在总投资中所占比重较大。在经济发展的中期阶段,私人部门获得很大发展,政府投资在总投资中所占比重相对下降。在经济发展的成熟阶段,人们开始追求高质量的生活,要求政府提供更舒适的环境、更发达的交通、更快捷的通信和更良好的教育等,使政府投资在总投资中比重又进一步提高。同时,伴随着市场失灵问题日益突出,要求政府立法、增加投资、提供各种服务来协调处理各种冲突和矛盾,也使财政支出进一步增长。
8.【答案】D
【解析】消费者偏好的可传递性即假定有A、B、C三种组合,如果消费者对A的偏好大于B,对B的偏好又大于C,那么对A的偏好必定大于对C的偏好。这一性质可以保证消费者偏好的一致性。假设无差异曲线1和2相交于A,因为A和B都在无差异曲线2上,那么消费者必定同样偏好这两种商品组合;同样,A和C处于无差异曲线1上,所以消费者也必定同样偏好这两种商品组合。根据偏好的可传递性的假定,消费者必定同样偏好B和C,但这显然不可能。因为B比C具有更多的商品,那么B必定比C更受消费者偏好。因此,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9.【答案】A
【解析】两个变量间的关系可以用散点图来展示。
10.【答案】D
【解析】需求收入弹性有下列几种类型:
Ey>1,表明收入弹性高,即需求数量的相应增加大于收入的增加。
Ey=1,表明收入变动和需求数量变动是呈相同比例的。
Ey<1,表明收入弹性低,即需求数量的相应增加小于收入的增加。
Ey=0,表明不管收入如何变动,需求数量不变。
Ey<0,表明收入增加时买得少,收入降低时买得多。
11.【答案】D
【解析】预期违约,即在合同有效成立后履行期限届满前的违约行为。实际违约是指合同履行期限届满后发生的违约。
12.【答案】A
【解析】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13.【答案】D
【解析】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而非可调整的固定汇率。
14.【答案】A
【解析】绝对优势理论是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18世纪提出的。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19世纪初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20世纪初,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开始从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别来解释各国生产成本和价格的不同,重新分析国际贸易的基础,这就是所谓的要素禀赋理论。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的发展出现了许多赫克歇尔-俄林理论无法解释的新的趋势,例如,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量迅速发展。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等提出了规模经济贸易理论。
15.【答案】B
【解析】财政政策的稳定功能是指政府通过财政政策,调整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实现总
供需的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进而实现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例如,在经济过热、存在通货膨胀时,政府要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等,控制总需求,抑制通货膨胀;在经济萧条、存在通货紧缩时,政府要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等,扩大总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16.【答案】C
【解析】低档品是收入弹性为负值的商品,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其需求量反而减少。
17.【答案】A
【解析】商业贿赂行为是指经营者暗中给予对方交易人员或者其他对交易具有影响的人员以财物或者其他好处以争取交易机会的行为。根据法律规定,经营者销售或者购买商品,可以以明示方式给对方折扣,可以给中间人佣金,但是经营者给对方折扣、给中间人佣金的,必须如实入账;接受折扣、佣金的经营者必须如实入账。故选项A不属于商业贿赂行为。
18.【答案】C
【解析】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19.【答案】C
【解析】标准差不仅能度量数值与均值的平均距离,还与原始数据具有相同的计量单位。标准差为零即所有数据与均值的距离的平均值为零,而距离不可能小于零,因此距离只能为零,所有数据都等于均值。所以每个人都答对了同样数目的题。
20.【答案】B
【解析】常见的金融风险有四类:①由于市场因素(如利率、汇率、股价以及商品价格等)的波动而导致的金融参与者的资产价值变化的市场风险;②由于借款人或市场交易对手的违约(无法偿付或者无法按期偿付)而导致损失的信用风险;③金融参与者由于资产流动性降低而导致的流动性风险;④由于金融机构的交易系统不完善、管理失误或其他一些人为错误而导致的操作风险。
21.【答案】C
【解析】价格总水平变动不仅具有直接效应,还具有一些间接效应。主要包括:对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影响、对收入分配结构的影响,以及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22.【答案】C
【解析】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企业所得税上的分享比例是60:40。
23.【答案】A
【解析】重点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在所要调查的总体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
的调查。所选择的重点单位虽然只是全部单位中的一部分,但就调查的标志值来说在总体中占绝大比重,调查这一部分单位的情况,能够大致反映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24.【答案】D
【解析】企业将资金运用于生产经营过程,就形成了资金的循环与周转。它又分为供应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三个阶段。在供应过程中,随着采购活动的进行,企业的资金从货币资金形态转化为储备资金形态。在生产过程中,随着劳动对象的消耗,资金从储备资金形态转化为生产资金形态;随着劳动力的消耗,企业向劳动者支付工资、奖金等劳动报酬,资金从货币资金形态转化为生产资金形态;随着固定资产等劳动手段的消耗,固定资产和其他劳动手段的价值通过折旧或摊销的形式部分地转化为生产资金形态。当产品制成后,资金又从生产资金形态转化为成品资金形态。销售过程是产品价值的实现过程。在这个阶段,企业将生产的产品销售出去,取得销售收入,发生货款结算等业务活动,资金从成品资金形态转化为货币资金形态。
25.【答案】A
【解析】流动资产是指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变现、出售或耗用,或者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或者预计在资产负债表日起1年内变现的资产,以及自资产负债表日起1年内交换其他资产或清偿负债的能力不受限制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流动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款项、应收利息、应收股利、其他应收款、存货等。在资产负债表上,按流动性从高到低进行排列的顺序为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存货和待摊费用等。
26.【答案】C
【解析】我国从1994年开始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27.【答案】B
【解析】我国货币层次划分为:①M0=流通中货币;②M1=M0+单位活期存款,即狭义货币供应量;③M2=M1+单位定期存款+个人存款+其他存款(财政存款除外)。即广义的货币供应量。
28.【答案】A
【解析】价格总水平决定于总需求和总供给的比例关系。一般来说,当价格总水平下降时,总需求扩大;当价格总水平上升时,总需求减少,价格总水平和总需求呈反方向变动。从长期来看,总供给变动与价格总水平无关,不论价格总水平P如何变化,总产出不变。从短期来说,当价格总水平上升时,总供给扩大;当价格总水平下降时,总供给减少,价格总水平和总供给呈同方向变动。价格总水平是由总需求和总供给共同决定的。如果总需求增长快于总供给的增长,价格总水平就有可能上升;反之,如果总需求增长慢于总供给的增长,价格总水平就有可能下降。
29.【答案】D
【解析】消转是指纳税人用降低征税物品成本的办法使税负从新增利润中得到抵补。这种转嫁方式既不是通过提高销售价格的形式前转,也不是通过压低进价的方式后转,而是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措施降低成本、增加利润来抵消税负。消转在实质上是用生产者应得到的超额利润抵补税负,实际上税负并没有转嫁,而是由纳税人自己负担了。因此,消转是一种特殊的税收转嫁形式。
30.【答案】B
【解析】存款保险基金的来源包括:①投保机构交纳的保费;②在投保机构清算中分配的
财产;③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运用存款保险基金获得的收益;④其他合法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