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复习要点:统计
1、统计研究对象的特点:数量性、总体性、客观性、具体性。
2、统计指标包括:指标名称、指标数值、计量单位、时间限制、空间限制、计算方法。
特点:数量性、综合性、具体性。
分类:数量和质量;总量、平均和相对;时期和时点;描述、评价和预警。
3、相对指标分结构相对、比例相对、计划完成相对、动态相对、比较相对和强度相对指标。
4、统计的职能:信息、咨询和监督。
5、统计调查形式:抽样调查、统计报表、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
6、抽样调查的特点:随机选取样本单位;推断总体数量特征;调查结果只有可控性误差。
7、统计调查的方法:直接观察法、采访法、报告法和通讯法。
8、统计调查方案内容:任务的目的;对象和单位;项目和调查表;时间和期限;组织实施计划。
9、统计调查误差:登记、代表性误差。
10、统计数据整理程序:资料审核、数据排序、分组汇总、编制图表。
11、统计分组:按品质和数量标志。
12、变量组列编制:组数、组距和组限(上组限不在内)
13、统计表: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和指标数值。
14、统计平均数特点:总体同质性、数量抽象性、一般代表性。
15、平均指标种类: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16、变异指标在统计分析中作用:可以衡量平均数的代表性;是进行质量控制的基础;是衡量风险程度的尺度。
17、变异指标分类标准:标志值、平均数、正态分布
18、统计指数作用:综合反映不财事物在数量上总的变动方向和程度;通过指数体系对现象的总变动进行因素分析;研究事务在长时间内的变动趋势。
19、时间序列种类:绝对数、相对数、平均数时间序列。
20、编制时间序列原则:时期长短一致;总体范围一致;指标经济内容一致;计算方法统一;计算价格和计量单位可比。
21、发展水平的形式:最初水平、最末水平、中间水平、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
22、时间序列变动影响因素:长期趋势、季节变动、循环变动、不规则变动。
23、长期趋势的测定:扩大时距法、移动平均法、最小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