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剩余产品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 )。
A:物质条件
B:政治条件
C:直接条件
D:间接条件
答案:A
解析:见教材第6页。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物质基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政治条件,财政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2、基础教育属于( )。
A:社会公共需要
B:准社会公共需要
C:个人需要
D:半个人需要
答案:A
解析:社会公共需要的三个层次:1、国家政权的职能和执行某些社会职能的需要。如国防、外交、公安、司法、监察、行政管理,以及普及教育、基础科学研究、生态环境保护、卫生防疫、保 健等。这类保证执行国家职能的需要是典型的社会公共需要。所以基础教育属于社会公共需要,2、注意高等教育是属于准社会公共需要。3、大型公共设施。见教材第7页。
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是( )。
A:国家
B:计划
C:财政
D:市场
答案:D
解析:在不同的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的方式是不同的。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计划配置在整个社会经济中起着主导作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起主导作用的是市场配置。从总体上来说,市场配置是有效率的。
4、当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时,财政应采取的政策是( )。
A:财政平衡政策
B:财政结余政策
C:财政赤字政策
D:略有结余政策
答案:C
5、充分就业中的“充分”是指( )。
A:100%的就业水平
B:99%以上的就业水平
C:98%以上的就业水平
D:达到了某一社会认可的比率
答案:D
解析:财政的职能可以概括为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和经济稳定职能三个方面。其中,经济稳定就包括了充分就业这个方面。充分就业是指有工作能力且愿意工 作的劳动者能够找到工作做。“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就业人口全部就业了,而是指就业率达到了某一社会认可的比率,比如97%等。
6、下列财政支出中,( )实际上是公共部门提供公共商品或劳务的流动成本。
A:行政事业单位的经常支出
B:社会保障支出
C:行政事业单位的投资
D:财政补贴
答案:A
解析:行政事业单位的经常支出,是指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为公共部门的日常活动所安排的支出,包括对公共部门工作人员的工薪支出、公共经费支出,以及生产公共商品或劳务所需要的其他日常支出。行政事业单位的经常支出实障上是公共部门提供公共商品或劳务的流动成本。
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不包括( )。
A:失业保险基金支出
B:企业改革补助
C:红十字事务支出
D:自然灾害生活补助
答案:A
解析: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是政府用于社会保障与就业方面的支出,具体包括社会保障和就业管理事务、民政管理事务、财政对社套保险基金的补助、补充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企业改革补助、就业补助、抚恤、退役安置、社会福利、残疾人事业、城市居民最低社会保障、其他城镇社会救济、农村社会救济、自然灾害生活补助、红十字事务等方面的支出。选项A属于社会保险基金支出。
8、在安排发展性支出中,首先应安排的是( )。
A:逐步提供职工生活水平
B:公共基础设施投资
C:增加国家物资储备
D:非生产性基本建设投资的最低需要
答案:B
解析:发展性支出本身的安排应按一定的顺序进行:①保证公共基础设施投资的最低需要支出,以便于在人口不断增长和生产日益扩大的情况下维持社会成员的原有消费水平;②用于逐步提高职工及群众生活水平的支出;③用于增加国家物资储备的支出。
9、文教科学卫生支出主要由( )承担。
A:中央财政
B:地方财政
C:国有企业
D:集体企业
答案:B
解析:科教文卫支出大部分是由地方财政预算承担的。在卫生支出中,中央与地方各自负担的份额稳定在11:89的水平,即大部分是由地方财政预算承担的。
10、文教科学卫生支出中,办公费的定额属于( )。
A:单项定额
B:综合定额
C:扩大定额
D:扩大综合定额
答案:A
解析:文教科学卫生支出定额按范围划分,可分为单项定额、综合定额和扩大综合定额。其中,单项定额是具体开支项目的定额,如办公费、邮电费、水电费等定额。
11、企业亏损补贴的对象是( )。
A:商品
B:国有企业
C:居民
D:民营企业
答案:B
解析:企业亏损补贴,是指由于国家政策的多方面干预使企业发生亏损而由国家财政给予的补贴。这种补贴要列入国家计划,且仅限于国有企业,所以也称计划亏损补贴。
12、用收费形式组织财政收入,主要是基于社会成员的( )。
A:强制性原则
B:效率性原则
C:自愿性原则
D:专门性原则
答案:C
解析:收费是在政府活动中引入市场原则的行为,是政府的一种准市场活动。对于付费者而言,其付出与获益之间具有明显的对称性。因此,收费从总体上看不具有税收那样的强制性,而主要是基于社会成员的自愿性原则。
13、以财政收入的( )为标准分类,可突出税收收入在财政收入中的主体地位。
A:征收权力
B:收入来源
C:形式
D:管理权限
答案:C
解析:以财政收入的形式为标准分类,可将财政收入分为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两大类。这种分类方法突出了税收收入在财政收入中的主体地位,是一种实用性较强的财政收入分类方法,在我国的财政统计工作中经常采用的就是这种分类方法。
14、西方财政学者所说的价格再分配所得是指( )。
A:制度外收人
B:财政收入虚增
C:通货膨胀税
D:赤字债务化
答案:C
解析:在GDP因物价上升形成名义增长而无实际增长的情况下,财政收收入的增长可通过价格再分配机制实现,此时的财政收入通常可以分为两部分:①CDP正常增量的分配所得;②价格再分配所得,即西方财政学者所说的“通货膨胀税”。
15、基于竞争的原则,鼓励企业在同一起跑线上开展竞争,以达到社会经济有序发展的标称为( )。
A:机会均等
B:合理负担
C:横向公平
D:纵向公平
答案:A
解析:机会均等,是指基于公平竞争的原则,通过税收杠杆的作用,力求改善不平等的竞争环境,鼓励企业在同一起跑线上开展竞争,以达到社会经济有序发展的目标。
16、在政府征收的各种税收中,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较大的是( )。
A:个人所得税
B:企业所得税
C:利息税
D:消费税
答案:A
解析:在政府征收的各种税收中,个人所得税对劳动供给的影响较大。在人们的收入水平既定的前提下,通过征收个人所得税对人们实际收入的影响,能够改变人们对工作和闲暇的选择。
17、税之间相互区别的主要标志是( )。
A:纳税人
B:征税对象
C:税率
D:纳税环节
答案:B
解析:征税对象也称课税对象,是税法中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是国家据以征税的依据。通过规定征税对象,解决对什么征税这一问题。征税对象是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最主要标志。
18、代表征税广度的是( )。
A:纳税人
B:税目
C:税率
D:税源
答案:D
解析:税目是征税时象的具体化,反映具体的征税范围,代表征税的广度。不是所有的税种都规定税目,有些税种的征税对象简单、明确,没有另行规定税目的必要,如房产税等。
19、社会保障最早创立于( )。
A:德国
B:英国
C:美国
D:丹麦
答案:A
20、不适合于现收现付制的社会保险项目是( )。
A:养老保险
B:失业保险
C:医疗保险
D:疾病保险
答案:A
解析:现收现付制的养老保险筹资模式,在人口结构年轻化、养老保险基金需求量不大的条件下是比较适用的,但是它难以应付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在人口老化的情况下,现收现付制势必给后代人造成沉重的缴费负担。所以A不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