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用透明的云母片遮住上面的一条缝,则( )。
A.干涉图样不变
B.干涉图样下移
C.干涉图样上移
D.不产生干涉条纹
【答案】C
【解析】用透明的云母片遮住上面的一条缝后,这条光路的光程增大,改变为r+2(n-1)d,原先的中央明纹变宽,相应的干涉图样均上移。
2.用杂化理论推测,分子的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的是( )。
A.NF3
B.BF3
C.AsH3
D.SbH3
【答案】B
【解析】BF3中中心原子采用sp2杂化,分子的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
2019年结构工程师考试题库—网校课程 | ||
考试题库 | 2019年一级结构工程师考试题库 | 在线做题 |
网校课程 |
2019年结构工程师精讲班+模考试题班+专业基础考题预测班+历年真题解析 |
在线试听 |
3.对构件进行抗震验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1)在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中不考虑结构重要性系数;
(2)框架梁端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时混凝土受压高度限制为:一级抗震等级时x≤0.25h,二、三级抗震等级x≤0.35h;
(3)框架梁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应大于2.5%;
(4)结构构件的截面抗震验算设计应满足S≤R/γRE;
(5)抗震等级为一级的框架梁,其受力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比值不应小于1.25;
(6)抗震等级为一级的框架梁,其受力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
A.(1)(2)(4)(5)(6)
B.(2)(3)(4)(5)(6)
C.(2)(3)(4)(5)
D.(3)(4)(5)(6)
【答案】A
【解析】《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5.4.1条规定:在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中不考虑结构重要性系数γ0;结构构件的截面抗震验算设计应满足S≤R/γRE;第6.3.3条规定: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不应大于2.5%,且计入受压钢筋的梁端混凝土受压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一级不应大于0.25,二、三级不应大于0.35;第3.9.2条规定:抗震等级为一、二级的框架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采用普通钢筋时,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比值不应小于1.25;且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
4、梯形明渠恒定均匀流的水力最优断面是指:
(A)湿周最大的断面;
(B)水力半径最大的断面;
(C)边坡系数为0的断面;
(D)水力半径为水深一半的断面。
答案:【D】
解析:湿周最小的断面,称为水力最优断面。计算结果表明,对于梯形断面来说,水力半径为水深一半的断面恰好是水力最优断面。
5、为使模型结果能够解决原型的实际问题,需要满足的全部条件为( )
(1)使模型和原型之间有几何相似
(2)使模型和原型之间有运动相似
(3)使模型和原型之间有动力相似
(4)模型与原型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保持一致
(A)(1)(2);
(B)(2)(3);(C)(1)(2)(3);
(D)(1)(2)(3)(4)。
答案:【D】
解析:要使模型和原型之间有几何相似
6、向量组α1={1,1,1},α2={0,2,4},α3={1,2,3},则α1,α2,α3( )
(A)α1,α2,α3线性相关
(B)α1,α2,α3线性无关
(C)矩阵[αT1,αT2,αT3]的秩为1
(D)矩阵[αT1,αT2,αT3]的秩为3
答案:【A】
7. 水土损失的影响因素包括:
(A)流体的重力,黏滞力及边壁的阻滞力;
(B)流体的重力,惯性及黏滞力;
(C)流体的惯性,黏滞力及边壁的阻滞力;
(D)流体的重力,惯性及边壁的阻滞力。
答案:【C】
解析:水头损失的影响因素包括流体的惯性,黏滞力及边壁的阻滞力,流体的重力不是水头损失的影响因素。
8、层流的沿程水头损失与流速的( )成正比。
(A)一次方;
(B)平方;
(C)平方根;
(D)1.5~2.0次方。
答案:【A】
9、三根等长并联管,沿程水头损失系数相同。直径比为d1:d2:d3=1:1.2:1.5,则通过的流量比为:
(A)Q1:Q2:Q3=l:1.577:2.756;
(B)Q1:Q2:Q3=l:1.44:2.25;
(C)Q1:Q2:Q3=l:1.728:3.375;
(D)Q1:Q2:Q3=l:2.488:7.594。
答案:【A】
解析:hf=λ×(l/D)×(v*v/2g),可知,v1、v2、v3=l:1.095、1.225,根据流量公式Q=v×A,根据题意可知,Q1、Q2、Q3=l:1.577、2.756。三根等长并联管,故三根管的沿程水头损失相同。再根据沿程水头损失公式
10、一动点与两定点A(2,3,1)和B(4,5,6)等距离,这个动点的轨迹方程是:
(A)2x+2y+5z=0;
(B)4x+4y+10z-63=0;
(C)4x+4y+l0z-61=0;
(D)2z+2y+5z-30=0。
答案:【B】
解析:与A,B等距离,设动点为(x,y,z),则(x-2)2+(y-3)2+(z-1)2=(x-4)2+(y-5)2+(z-6)2,解出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