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健康管理师学考试大纲:第十四章 第3节
第十四章 特殊人群的健康管理
第三节 儿童青少年的健康管理与健康促进
【相关阅读】2017健康管理师考试大纲|教材|二级大纲|三级大纲|职业标准比重
目 录
(一)儿童青少年健康监测与管理的目
儿童青少年健康监测(students'health surveillance)是指采用抽样调查方法,对确定的监测点学校和目标人群进行生长发育、健康状况等长期的动态观察。通过健康监测掌握学生群体的健康状况变化趋势,是学校卫生工作和健康管理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评价不同地区和学校卫生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同时可为各级政府制定改善学生健康状况的政策、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监测对象被抽选出的监测对象应具有代表性,覆盖所在地区城乡各级学校的学生。为减少样本数量,可以普通大、中、小学校不同年级的部分学生为代表。如小学以一、三、五年级学生,中学以初一、初三、高二年级,大学以大一、大三两个年级的学生为代表。每一性别、年龄组的监测人数应不少于300人。
2.监测时间一般规定在每年同一时间(如每年5月至9月底)内进行。检测人员需事先接受严格培训,以掌握统一的方法和标准。
3.监测内容
(l)生长发育状况:是评价儿童青少年健康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可从下列各方面挑选指标。①形态指标,如身高、体重、坐高、胸围、肩竟、骨盆宽、上臂围、肱三头肌和肩胛下皮褶厚度等;②功能指标,如肺活量、血压、脉博;③身体素质指标,如50m跑(反映速度)、立定跳远(反映下肢爆发力)、斜身引体、引体向上和仰卧起坐(反映肌力)、立位体前屈(反映柔韧性)、50m×8往返跑、800m或1 000m跑(反映耐力)等。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采用问卷调查等方法,了解学生的个性、人际交往、社会适应等心理卫生状况。
(2)疾病或异常:包括近视、沙眼、弱视、龋齿、牙周疾病、肥胖、营养不良、脊柱弯曲、神经官能症等。可通过测定血红蛋白、检查蛔虫卵等方法,筛查缺铁性贫血和肠道蠕虫感染。
(3)因病缺课状况:包括月病假率、因病缺课率及其病因分析等。
各地在完成国家、省市区下达的监测任务基础上,可根据实际需要和人力、物力资源,适当增加某些监测项目。
4.监测质量控制为保证监测质量,不仅需对监测对象的确定和抽样原则,监测的指标、内容、方法和过程等进行周密的设计,精心组织落实,而且应严格进行现场复测检验和数据统计前的数据逻辑检验。
(二)儿童青少年患病特点和主要死因
1.儿童青少年患病率与患病特点
(l)患病率:常用以下卫生统计指标来分析评价群体儿童青少年的健康状况,查找疾病的发生规律,为防治学生常见病提供科学依据。
①检出率:在一定时间调查的患某病人数占受检人数的百分率。公式为:
沙眼、肝炎、营养不良等的检出率属此类。肠道蠕虫感染可用感染率表示。
②发病率:在一段时期内在某群体中发现的患某病的百分率。公式为:
发病率表示在一段时间(一学期或一学年)内的总发病例,包括现患者、新发病者和重复罹患(感染)者。因为某些疾病(如急性传染病、外伤、沙眼等)患者在该时期内可能不止一次患病。若要专门表示某些慢性疾病(如近视)的新发病者所占比率,可用新发病率表示。公式为:
③因病缺课率:常以月为单位,计算因病缺课的人时数或人日数占授课总时数的比率。
为适应学校教学日历,可以四周代替一月来登记和统计,故又称月病假率。公式为:
④平均因病缺课日数:全校(或全班)学生一学期内平均每人因病缺课日数。公式为:
因病缺课率和平均因病缺课日数是反映学生健康情况的重要指标。应逐月认真做好登记,并确定缺课是否因患病引起;尽可能明确疾病诊断,进行病因分类。若遇学生因病缺课率突然增加,需要立即查明原因,采取必要措施。
(2)儿童青少年患病特点:儿童青少年时期疾病具有鲜明的年龄特征,并与集体生活、学习条件密切相关。
①婴幼儿期:常见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蛲虫病和佝偻病。
②学龄前期: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和上呼吸道感染仍较多,消化道疾病有所下降,肠道寄生虫病、龋齿、沙眼等患病率有较大增加。
③童年期(学龄期):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仍居前列,与卫生习惯和生活条件有密切关系的蛔虫、沙眼感染最多见。近年来沙眼和蛔虫感染率在城市有较大幅度下降,龋齿患病率则有上升趋势。与学习生活有密切关系的近视和脊柱弯曲异常等患病率比学龄前大幅增加。结核病、意外事故等与生活环境有密切关系。
④青春期(中学阶段):沙眼和蛔虫感染率明显降低,龋患率也呈下降趋势(与乳恒牙交替有关),而与学习负担有关的近视却逐年明显增多。青春期少女中月经异常(包括痛经)较多见。风湿病、肾炎、肝炎、结核病、胃病等较前有所增多。中学生中慢性鼻炎、副鼻窦炎较多,是兵役体检不合格的重要原因之一。青春期心理行为问题较为突出,应引起高度重视。
2.儿童青少年死亡率和死亡原因
(1)儿童青少年死亡率:通常用年龄别(组)死亡率(‰)表示,公式为: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一样,都是衡量一个国家儿童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1960年我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209.9‰,随着医疗保健水平的提高,到2000年已降至39.7‰。从年龄分布看,0岁组死亡率最高,随着年龄的增加死亡率逐步下降,5~14岁阶段降至最低,15~24岁阶段死亡率略有上升;从性别分布看,男孩高于女孩;从城乡分布看,农村显著高于城市。我国不同群体儿童死亡率受到社会经济因素的较大影响,地区差异很大。
(2)死因分析:死因构成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我国大城市呈现与发达国家类似的婴儿死因顺位,围产因素、先天异常、恶性肿瘤等位居前列。但在偏远地区和农村,迄今仍以呼吸、消化系统等感染性疾病位居死因顺位的最前列。
儿童青少年的死亡率和婴幼儿时期不同,有两大特点:第一,死亡率显著低于婴幼儿。单就这一点而言,他们是所有年龄群体中最健康的;第二,其死亡率和患病率不呈平行关系,而婴幼儿时期的患病和死亡病种基本一致。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病、多发病的患病率虽很高,但并不致死。
1991~1996年全国学校卫生监督统计年报显示,意外死亡是中小学生的首位死因,占总死亡数的40%~50%,个别群体甚至高达70%;意外死亡的死因顺位依次为溺水、车祸、跌坠、电击等。近年来我国每年死于意外事故的学生,其人数已达因疾病死亡者(死因顺位为呼吸系统疾病、传染病、恶性肿瘤、先天异常等)的两倍以上。因此,儿少卫生工作者和健康管理人员既要努力采取措施降低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患病率,更要和教育、临床医学、交通、公安、环境保护等部门密切配合,积极开展健康教育,预防意外事故发生。
(三)健康管理的实施
学校健康管理是以学生的健康需要为中心,通过学校健康促进、健康监测和常见疾病预防,教学过程和健康教育为一体的管理,积极动员学校、家长和学校所属社区内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完整的、积极的经验和知识结构,包括设置正式和非正式的健康教育课程,创造安全健康的学习环境,提供合适的健康服务,让家庭和更广泛的社区参与,共同促进学生健康。
1.信息收集,建立档案第一步是了解目标人群的健康,只有了解儿童青少年的健康状况,才能有效地维护他们的健康。具体地说,是通过体质监测和健康体检等方式收集目标人群健康信息,建立目标人群健康档案。健康信息包括个人一般情况(性别、年龄等)、健康状况和疾病家族史、生长发育基本情况(人体形态、功能、生理、生化、内分泌及心理、行为等指标)、生活方式等。具体的健康体检指标可以参考卫生部和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的通知卫医发[2008] 37号。
2.生长发育评价与健康诊断根据所收集的目标人群健康信息,对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和健康状况进行群体和个体的评价,分析其存在的主要身心问题及影响因素。针对目标人群进行相关内容的问卷调查与定性访谈,确定该目标人群的需求重点,即优先管理(干预)项目。在此评估的基础上,可以为群体和个体制定健康计划,以那些可以改变或可控制的指标为重点,提出健康改善的目标,提供行动指南以及相关的健康改善模块。
3.健康干预在前两部分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疾病与健康、健康需求、学校服务、政策和环境状况、可干预的有利和不利的因素,实施优先管理(干预)项目。除学生生长发育监测、常见疾病控制与管理、教育教学过程卫生监督之外,预防健康危险行为、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学校健康管理的重要内容。生活方式管理是指以个人或自我为核心的健康教育活动,强调个人选择行为方式的重要性。生活方式管理通过健康促进技术,比如行为纠正和健康教育,来保护人们远离不良行为,减少健康危险因素对健康的损害,预防疾病,改善健康。
以多种形式来帮助群体和个人采取行动、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控制健康危险因素,实现健康管理计划的目标。与危害的严重性相对应,吸烟、网络成瘾、缺乏体力活动、膳食不均衡、精神压力等是目前学校生活方式管理的重点。通过以生活技能为基础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作为主要途径,培养青少年良好的自我意识,促进其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同时把性知识、健康危险行为知识与之相结合,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改善和发展青少年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以学校为例,健康管理步骤见图14-1。
图14--1学校健康管理工作步骤
学校健康管理是通过健康促进学校、健康监测和常见疾病预防,教学过程和健康教育为一体的管理,积极动员学校、家长和学校所属社区内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给学生提供完整的、积极的经验和知识结构,包括设置正式和非正式的健康教育课程,创造安全健康的学习环境,提供合适的健康服务,让家庭和更广泛的社区参与,共同促进学生健康。
(一)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
完整的生长发育应包括身、心两个方面,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身体发育由形态、生理功能、运动素质共同构成;心理发育既涵盖认知、记忆、思维、想象力和创造性等智力因素,也包括气质、个性、性格、情绪、行为等非智力因素。通过对生长发育一般规律、特点和影响因素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干预建议。影响生长发育遗传因素的研究已深入到细胞、分子生物学水平。环境因素方面,除营养、疾病、体育锻炼、生活制度、环境污染等生物性因素外,家庭生活质量、学校人际环境、亲子情感联络和社会变革的影响作用也越来越受重视。
管理内容包括身体测量、人体诊察、体力测试、心理社会测验、问卷调查、生理和生化功能的检测等;生长发育调查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以及针对个体和群体的生长发育评价。
(二)儿童青少年合理营养
根据儿童青少年营养需求的特点和合理膳食要求,围绕儿童营养和膳食安排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管理,提出具体的卫生措施。
管理内容:不同年龄组合理营养与膳食安排,儿童青少年营养食谱的制订与评价,儿童青少年易患营养缺乏病的预防,儿童青少年特殊营养需求,如考试、体育运动和郊游时的营养需要。
(三)儿童少年伤害与常见疾病防治
1.以卫生部和教育部1992年联合颁布的《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规划》确定的沙眼、肠道蠕虫感染、视力不良和近视、龋齿和牙齿疾病、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和肥胖等为重点,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筛查、诊断和防治,是学校卫生的常规工作。
2.在多数传染病被消灭和控制的同时,仍应高度重视对新发生传染病的防治工作。针对学校特点,研究各种急慢性传染病和集体食物中毒的发生、消长规律;从建立应急反应机制、预防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着手采取切实预防措施。
3.根据儿童青少年疾病谱的变化(意外事故和伤害取代疾病,成为主要死因),以青春期少年为重点,开展对诸如吸烟、酗酒、滥用药物、意外事故、暴力伤害、自杀、不良生活方式、网络成瘾、不良性行为等健康危险行为的预防和监测。
4.根据一些成年期疾病在儿童期即有先兆表现的特点,从定期检测、健康知识宣教和培养良好生活习惯角度,开展对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成年疾病的早期预防。
(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
应针对儿童青少年各种常见心理、情绪和行为问题,研究其发生、发展与个体心理素质、自然人文环境、社会变革因素间的相互关系。
管理重点:针对儿童开展行为指导,针对青春期少年开展心理咨询。
1.以心理支持和行为治疗为主,配合药物、教育、改善环境等措施,治疗各种心因性紧张、神经官能性疾病和变态性行为等。
2.开展学校心理教育,结合生活技能训练,提供有关改进学习能力和社会交往、情绪宣泄,以及消费、择业、休闲活动等方面的心理指导,提高儿童青少年的自我保健能力,保障心理健康发展。
(五)儿童青少年教育过程健康管理
围绕儿童青少年在接受课程、体育和劳动教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管理,提出具体的卫生措施。
管理重点:学习中脑力工作能力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怎样根据功能素质的发育特点,合理组织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进行科学锻炼;预防和处理运动性创伤;从工种选择、劳动负荷和劳动制度等角度,合理安排劳动教育等。科学运用大脑皮层的功能活动特性,掌握对学习负荷和各种疲劳的测定方法,学习对生活作息制度的正确评价,并将这些技能用于学校卫生实际工作,对提高儿童青少年的学习能力、促进身心健康、改善和发展儿童青少年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六)儿童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重点管理内容:健康教育规划的系统化、规范化,教育的实施方法和评价模式;通过生活技能教育,培养儿童青少年良好的自我意识,促进社会适应能力提高;青春期健康教育,尤其青春期性教育和艾滋病、性病预防知识技能教育的密切结合,成为预防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最有效途径;与成年期疾病早期预防相关的专题教育等。近年来,我国儿少卫生领域引进WHO大力推荐的健康促进学校活动,有力促进了学校与社区、家庭的密切合作,在为儿童青少年营造良好的学习和身心发展环境,培养健康生活方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增强学生体质,改善学生营养不良状况
1.制定学校保健政策,每年对儿童青少年进行营养状况的监测,及时发现营养不良和营养相关疾病,并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
2.制定和实施营养标签政策,规定营养标签的强制性营养信息的标示。
3.制定和实施学校营养午餐政策,保证学校午餐提供的食物群、能量以及营养素质量标准。
4.制定和实施学校营养教育政策,将营养教育课程列入国家法定课程。
5.制定和实施食品强化相关政策,规范食品强化技术要求。
6.制定和实施政策,限制食品企业和媒体对儿童青少年进行低营养、高能量密度食品和饮料的广告宣传和营销活动。
7.加强学生体质与健康监测工作的经费支持,完善监测工作的覆盖人群范围。
8.将5年一次的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和2年一次的监测纳入财政预算,划拨专款保证调研和监测的组织、培训、实施、数据分析、报告发布等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将监测工作扩展到青少年弱势群体,与民政、残联等部门加强合作,依托现有的技术支持,将残疾儿童和青少年纳入体质与健康监测范围。
(二)、开展青少年健康促进计划,提高学生健康素养
1.根据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友展,进一步完善学校卫生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增强现有法律、法规的执法力度。
2.动员全社会参与,加强部门间合作,建立部门间有效的协调沟通机制,使学校卫生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3.建立、健全各级学校卫生行政管理体系,省级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成立专职的学校卫生工作人员队伍,从人员和经费等方面保证日常学校卫生工作。如学校卫生工作报表信息体系建立和经费的落实。
4.各级各类学校按照法律规定配备合格的校医,并建立校医资格认证和晋升机制。
5.加强学生健康信息化建设,开展学生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监测。开展学生常见病普查、普治工作(如近视、龋齿、肥胖、营养不良等)。
6.单独设置健康教育课,加强健康教育课教师的资格认证和继续教育,使他们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掌握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最新发展动态,使学校健康教育课能够适合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育水平,增强学校健康教育课的科学性、活泼性。
7.将儿童青少年纳入医疗保障制度范围内,建立对青少年友好的、符合青少年身心发育特点的卫生服务体系,如青春期生殖健康服务中心和心理咨询服务机构和热线等,进一步提高卫生服务可及性、公平性及服务质量。
8.全面实行学校营养午餐制度,为学生提供符合健康饮食标准的营养午餐。实行西部农村政策倾斜制度和流动人口儿童青少年营养补贴制度,提高营养状况;实行食品强化制度,对人群普遍容易缺乏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实行强制性食品强化。
9.结合社区行动,开展针对父母、教职员工等相关人员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活动。针对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和打工人员子弟开展专项服务。
(三)、开展心理社会能力干预活动,预防健康危险行为
1.建立青少年行为指导中心、开展青少年友好地( youth-friendly)健康咨询和青春期行为指导服务。
2.通过改善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为改变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提供支持环境。
3.积极推进生活技能为基础的健康教育。将健康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纳入学校日常教学,加强师资力量,设置课程,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将健康相关的课程内容,如心理健康、生长发育基本知识、青春期卫生、疾病预防、伤害预防、毒品预防、环境教育等都纳入健康教育之中,帮助学生不仅系统地掌握健康相关的基本知识,还能够建立良好的健康信念,提高心理社会能力,避免健康危险行为,养成良好生活方式,健康成长,并为成年期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生活技能教育为基础的健康教育
世界卫生组织评价学校生活技能教育的作用不仅是预防儿童青少年行为和健康问题的重要途径,而且有助于提高基础教育水平和质量、提高生活质量、培养良好的公民、促进终生学习和维护和平,最重要的是生活技能教育能够促进儿童青少年的健康发展,使他们有能力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
生活技能教育是把这些技能教给儿童青少年,预防其不良的健康行为问题。其理论模式是通过生活技能教育,提高心理社会能力,使儿童青少年具有良好的行为准备,进而建立健康的行为。生活技能教育目前被认为是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预防问题行为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国外许多研究表明,生活技能教育有助于提高自尊和自我概念,减少抑郁、紧张和焦虑,调整情绪,预防青少年自杀以及物质滥用等危险行为。
生活技能,可概括表现为以下10种核心能力:
1.自我认识能力
个体对自己的个性、爱好、优缺点等,能做出客观的评价。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自信心,并与周围的人保持和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2.同理能力
能站在他人的角度上考虑问题。与人交往、商讨、解决问题时,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不仅表现出充分的理解和同情,而且能主动帮助别人,相互配合、协作解决问题。
3.有效交流能力
能恰当地运用口头或身体言语(手势、姿势、表情、动作等),准确、恰当地表达自己的心情、观点和意见;而且,能在自己需要时,积极、主动地寻求他人的帮助和建议。
4.人际关系能力
能以积极的方式与他人交往,建立和保持友谊;与家人和睦相处,相互沟通;使自己经常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获得社会支持。还能在必要时采用恰当、使自己和别人都不受严重伤害的方式,巧妙断绝和他人的关系。
5.调节情绪能力
人在悲痛、愤怒时表现出的强烈的消极情绪,如处理不当,会损害健康。应能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的情绪;运用一些方法来把消极情绪逐步转化为积极情绪;使之不对健康造成危害,也不使消极情绪影响到他人。
6.缓解压力的能力
适当的压力可促使人不断进取,但过大的压力却起阻碍作用,甚至影响到自身健康。缓解压力的能力,指人能认识到压力的产生根源及其危害,并有能力采取必要措施,通过改变周围环境或生活方式,来减少这些压力;或者,学会放松自己,使压力尽量减轻到不对健康造成危害的程度。
7.创造性思维能力
人在思考问题时,能抛开以往经验的束缚,不因循守旧,而是积极探索其他可能的途径和方式。具备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人,解决问题时往往有更多选择,能做出更好的决定。
8.批判性思维能力
与创造性思维相近,但思维角度、方向、形式等有区别。这种能力也可帮助人们开阔思路,用批判的眼光来分析获得的信息和以往的经验。该能力若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有机结合,能使人多角度、全面地考虑问题,灵活适应日常生活,做出更合理的决定。
9.决策能力
人能通过权衡不同的选择,考虑每种选择带来的后果,从而做出正确决定。
10.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的过程,指人做出正确决定并付诸实施的过程,包括认识自己面临的主要问题,寻找可解决问题的方法,分析各种方法的利弊,从中选择最适合者,据此着手制定计划,解决实际问题。
《我国青少年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显示,面对繁重的学业、升学的压力、网络游戏的诱惑、垃圾食品的危害、厌食偏食的习惯、青春叛逆的行为、体育运动的减少等,青少年肥胖等慢性疾病日渐上升,体质日益下降,小胖墩、豆芽菜比比皆是,自杀、猝死等现象时有发生。专家指出:健康问题不仅影响青少年体格发育和健康成长,更重要的是影响智力发育、学习能力、人际关系以及成年后的工作效率与家庭和谐。关注青少年健康教育,不仅是落实健康中国的战略要求,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
每逢假期,家长们总是纷纷给孩子报读各种补习班,或者想找个地方托管起来,以免孩子沉迷电视、网络或手机游戏。尽管给大脑充电很重要,但是身体的充电也同样重要。成绩不好顶多是次品,身体不好那就是废品。真正的起跑线不是学习而是拥有健康的身体。
大厦的高度是由地基决定的,人生的高度是由健商决定的。健商(HQ),是继智商(IQ)、情商(EQ)之后,又一衡量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指标。健康从娃娃抓起!世健联以社会责任为己任,组织健康教育专家,根据国际食育方面的先进经验,成功开发了游戏互动、寓教于乐的“小健将健商智慧特训营”!
小健将健商特训营学会三大技能:
组合人体模型,了解生理功能,学会认知生命
亲手调制饮料,远离垃圾食品,学会珍惜生命
搭建膳食宝塔,矫正厌食偏食,学会驾驭生命
小健将健商特训营提升六种能力:
1、参观生态农庄,辨别食物分类,提升学习力;
2、演讲口才训练,锻炼公众表达,提升意志力;
3、角色互换体验,培养餐桌礼仪,提升应变力;
4、团队活动拓展,加强沟通交流,提升社交力;
5、亲情感恩教育,担当家庭责任,提升领导力;
6、打开心灵沟通,塑造开放胸怀,提升健康力
营在健商、赢在健康。小健将健商智慧特训营,是世健联在成功开发健康管理师、儿童营养师等国家职业认证项目基础上又一伟大创举! 让假日里的孩子们多了一个选择,一个让他们受益终生的健康选择!世健联十年的健康教育经验和遍布全国的分支机构,恰好能够承担起各地的服务工作,既满足了孩子和家长假日旅游的需要,又能够提升孩子们的健康素养。
通过世健联独创的“互动体验式健商教育”,让孩子们参与其中、乐在其中!让孩子们在假期中轻松愉快的收获——健康的体魄、健康的行为、健康的心灵!
结营不是结束,而是服务的开始。世健联为每一位入营青少年,免费提供为期一年的专业营养咨询和健康指导,为青少年学习提供持续的健康动力保障!
健康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健康一个家庭,美丽整个中国!
小健将健商智慧特训营,假日里孩子和家长共同的选择!
热点推荐:
2017年健康管理师报名时间_入口|健康管理师考试报名条件|报名材料|报名流程
2017健康管理师考试报名鉴定备考专题|考试时间|考试题型|考试内容|职业标准
小编推荐:
2017年健康管理师报考指南|职业前景|考试流程|培训对象|职业意义|工作内容
2017年健康管理师成绩查询时间_入口|证书样本|证书颁发时间|考试教材|大纲
对健康管理师还有相关疑问的,不妨立即拨打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0-525-585 或直接点击 快速联系通道 ,在线专家会第一时间为您服务!
下一篇:健康管理师三级考试大纲
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消防工程师造价工程师土建职称公路检测工程师建筑八大员注册建筑师二级造价师监理工程师咨询工程师房地产估价师 城乡规划师结构工程师岩土工程师安全工程师设备监理师环境影响评价土地登记代理公路造价师公路监理师化工工程师暖通工程师给排水工程师计量工程师
执业药师执业医师卫生资格考试卫生高级职称护士资格证初级护师主管护师住院医师临床执业医师临床助理医师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助理医师中西医医师中西医助理口腔执业医师口腔助理医师公共卫生医师公卫助理医师实践技能内科主治医师外科主治医师中医内科主治儿科主治医师妇产科医师西药士/师中药士/师临床检验技师临床医学理论中医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