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太爱寻求标准答案。比如在一次模考过程中,学生一进门,考官一般都会问:“How are you?”而相当一部分学生只会回答:“Fine, thank you, and you?”多一句都不会说。整个上午下来,答案也基本都是“Fine, thank you.”之类的答案。于是考官刻意对后面的考生这样问道:“It's freezing outside, how are you?”可得到的回答依然是 “Fine, thank you, and you?”
这样的回答并没有错误,我们的课本上就是这么写的。但是其实针对“How are you?”这样的问题,老外的回答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
“Great, cheers!”、“Pretty good!”、“I'm okay!”、“Could be better. Thanks!”、“Not too bad. Thanks, yourself?”
透过上面的例子我们不难看出,虽然说雅思评分主要是根据客观语言能力,但打分毕竟还是个主观的过程,如果你说的内容不那么千篇一律而能引起考官的兴趣,那么相比与你同等语言水平的人,你在分数上极有可能会更讨巧。
众所周知,雅思的口语考试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Part1: Daily conversation,Part2: Individual long run 以及Part3: 2 way discussion. 我们在第一部分就要提供足够"雅思"的答案来给考官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因为极有可能两个问题之后考官凭经验已经在心中给你打了个分,接下来的问题都只是在证明这个分数而已。
如何使答案与众不同吸引考官呢?答案一定不能千篇一律,准备的时候要注意创造性!
创造性体现在我们回答问题时思维的独特性和立异性。一些有个有创造性的答案往往可以独辟蹊径,获取高分。下面就口语考试Part1: Daily conversation中的一些问题,为大家举例说明雅思口语考试中的6大创造性答题法:拟人答题法,谚语答题法,逆向答题法,细节答题法,迂回答题法和幽默答题法。
如何使答案与众不同吸引考官呢?答案一定不能千篇一律,准备的时候要注意创造性!雅思小编为大家介绍雅思口语个性答题技巧之二
逆向答题法:
Flowers
Examiner: Do you like flowers? 你喜欢鲜花儿么?
Candidate: Not at all! I'm a little strange. They remind me of funerals. I like grass. 一点都不喜欢,我这个人有点怪。鲜花让我想起葬礼,我喜欢草!
Music
Examiner: What type of music do you like? 你喜欢什么类型的音乐?
Candidate: Well, I am not too fond of music. But sometimes I do like listening to religiousmusic. It gives peace to my mind and joy to my soul.
我不是特别喜欢音乐。但有时候我喜欢听些宗教音乐,它让我感到安静祥和。
逆向思维就是跳出常规,反向而行,换一种眼光,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从而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新事物、新动态、新思想。逆向思维的作用就是摆脱大多数人的思维模式所作的事情,去寻个别的、新鲜的人和事,从而做到与众不同,出奇制胜,获取高分。
细节答题法:
Your Studies
Examiner: After you graduate, what effect do you think you will have on society? 毕业后,你认为你会对社会有何影响?
Candidate: Well, it's a tough question. Let me see. I think I can make an impact in our local community by helping those people around us when we can. May not go down in History, but we may gain a place in someone's heart. That's all I can figure out now。
这是个难题,我想一下。我认为我可以在社区里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可能不会留垂青史,但至少在一些人心中占有了一定的位置。
这种答题方法又可以叫做:以小见大答题法。我们在口语中容易犯一些错误:其中之一就是很多同学喜欢说很深刻的大道理,但在雅思口语考试中应该以小见大,举小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细节答题法的好处是能将"小我"的生活积累和人生体验与社会风云和时代精神连接起来,使难度较大或主题宏阔的写作内容简单化,同时也为真实的、创造性的情感表达找到了一个合宜的方式和路径。"以小见大"常常是以实写虚,以小角度写大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