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一、中毒机制
一氧化碳经呼吸道进入血液,与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HbCO)。由于CO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与血红蛋白亲和力大240倍,同时碳氧血红蛋白的解离较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速度慢3600倍,易造成碳氧血红蛋白在体内的蓄积。HbCO不能携氧,而且还影响氧合血红蛋白正常解离,即氧不易释放到组织,从而导致组织和细胞的缺氧。此外,CO还可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影响细胞呼吸,这些因素更加重组织和细胞缺氧。
CO中毒时,脑、心对缺氧最敏感,最先受损害。
配套练习:2020年初级护师内科护理学练习: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人的护理
二、临床表现
1.轻度中毒:血液HbCO浓度可在10%~20%。此时若及时脱离中毒环境,吸入新鲜空气,症状可较快消失。
2.中度中毒:除上述症状加重外,常出现神志不清,多为浅昏迷,面色潮红,口唇呈樱桃红色,脉快、多汗。血液中HbCO浓度30%~40%。如能及时脱离中毒环境,积极抢救,多在数小时后清醒。一般无明显并发症。
3.重度中毒:血液HbCO浓度可高于50%。病人出现深昏迷、抽搐、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全身大汗、血压下降。最后因脑水肿,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4.迟发性脑病(神经精神后发症)
重度中毒病人抢救清醒后,经过约2~60日的“假愈期”,可出现迟性脑病的症状。昏迷时间超过48小时者,迟发性脑病发生率较高。
三、辅助检查
1.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测定:轻度中毒时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为10%~20%,中度中毒时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为30%~40%,重度中毒时为50%以上。
2.脑电图检查可见缺氧性脑病波形。
四、治疗原则
1.立即将病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松解衣服。
2.纠正缺氧 轻、中度中毒病人可用面罩或鼻导管高流量吸氧,8~10L/min;严重中毒病人给予高压氧治疗,可加速碳氧血红蛋白解离,促进一氧化碳排出。
3.对症治疗
(1)控制高热:采用物理降温,体表用冰袋,头部用冰帽,降低脑代谢率,增加脑对缺氧的耐受性。
(2)防治脑水肿:应及时使用脱水治疗,最常用20%甘露醇250ml静脉快速滴注。
(3)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补充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的药物,常用的有三磷腺苷、细胞色素C、辅酶A和大剂量维生素C、维生素B等。
(4)防治并发症及迟发性脑病:急性CO中毒病人苏醒后,应该休息观察2周,以防迟发性脑病和心脏后发症的发生。
五、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
2.迅速给病人吸高浓度(>60%)高流量氧(8~10L/min),有条件可用高压氧舱治疗。
3.高热惊厥应遵医嘱给予地西泮静脉或肌内注射,并给予物理降温,头戴冰帽,体表大血管处放置冰袋。
4.保持呼吸道通畅,平卧位头偏一侧。
5.用药护理脑水肿者遵医嘱给予20%甘露醇静脉快速滴注,以达脱水目的,并按医嘱静脉点滴ATP、细胞色素等。
6.恢复期护理病人清醒后仍要休息两周,可加强肢体锻炼。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重点
1.一氧化碳中毒时最先受损的器官是:心脑。
2.特异表现口唇呈樱桃红色。
3.一氧化碳中毒时:血液检查碳氧血红蛋白定性阳性。
4.最佳治疗:高压氧治疗。
执业药师执业医师卫生资格考试卫生高级职称护士资格证初级护师主管护师住院医师临床执业医师临床助理医师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助理医师中西医医师中西医助理口腔执业医师口腔助理医师公共卫生医师公卫助理医师实践技能内科主治医师外科主治医师中医内科主治儿科主治医师妇产科医师西药士/师中药士/师临床检验技师临床医学理论中医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