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泌尿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常见症状护理
一、常见症状
(一)肾性水肿可分为两类:
1.肾炎性水肿:产生机制主要是由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基本正常,从而导致“球-管失衡”,引起水钠潴留,出现水肿。多见急、慢性肾炎。
2.肾病性水肿:主要是由于长期、大量蛋白尿造成血浆蛋白过低,血浆胶体渗透降低,导致液体从血管内进入组织间隙,而产生水肿。常见于肾病综合征。
肾性水肿一般先发生在组织疏松部位,如眼睑及面部,严重者全身水肿,甚至有胸、腹腔积液;肾性水肿多伴有血压增高、蛋白尿及血尿等。
(二)肾性高血压
仅指肾脏病变引起的血压增高。见于急慢性肾炎、尿毒症早期等。
肾性高血压具有原发性高血压一般症状:头痛、头晕、耳鸣、失眠等,也可累及脏器,引起相应病变,如心脏扩大、心力衰竭或发生高血压脑病等。高血压发生或加重多是导致肾功能损害重要因素,故应给予积极治疗。
(三)尿量异常
1.正常成人24小时尿量为1000~2000ml。
2.少尿与无尿: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为少尿,若少于100ml为无尿,少尿无尿多见于急、慢性肾衰竭及血容量不足而导致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3.多尿:每日尿量>2500ml称为多尿。
4.夜尿增多:夜尿量超过白天尿量或夜尿持续>750ml,提示肾浓缩功能减退。
(四)蛋白尿
每日尿蛋白量持续超过150mg称为蛋白尿。蛋白尿定性均为阳性,而24小时蛋白定量更可靠。蛋白尿时,排出的尿液表面有细小泡沫,且不易消失。常见于各种肾小球疾病。
若蛋白尿的发生是由于运动、体位、发热、寒冷等引起称为生理性蛋白尿,蛋白尿较轻,一般每日不超过1g,且持续时间较短,诱因去除后蛋白尿可在短期内消失。
(五)血尿
新鲜尿离心沉渣后每高倍镜视野红细胞>3个,或尿沉渣Addis计数12小时排泄的红细胞数>50万,均可诊断为镜下血尿。尿液外观为洗肉水样、血样或有血凝块时,称为肉眼血尿,1L尿含1ml血液即呈现肉眼血尿。血尿发生原因多为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结石、肿瘤等。
(六)尿路刺激征
尿路刺激征包括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尽感及下腹坠痛等。
1.尿频:尿意频繁而尿量不多。
2.尿急:一有尿意就急不可待要排尿。
3.尿痛:排尿时膀胱区和尿道感到挛缩样疼痛或烧灼感。
尿路刺激征常为膀胱三角区及膀胱颈受刺激所致,多见于尿路感染、结石等。
(七)肾区疼痛及肾绞痛
1.肾区疼痛:多见于急、慢性肾脏疾病,常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肾区持续或间歇性隐痛或钝痛,多由于肾包膜牵拉所致。
2.肾绞痛:多由输尿管结石、血块等移行所致。表现为病侧突然发作性绞痛,并向下腹、大腿内侧、会阴放射痛,多伴血尿,疼痛剧烈可有恶心呕吐,大汗淋漓,面色苍白,甚至引起休克。
二、护理
(一)肾性水肿护理措施
(1)休息:严重水肿者应以卧床休息为主。
(2)饮食护理:限制水、钠和蛋白质摄入。
(3)用药的护理:遵医嘱使用利尿药、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等,观察药物的疗效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时,应特别告知病人及家属不可擅自加量减量甚至停药。
(二)尿路刺激征护理措施
(1)饮食护理:在无禁忌证的情形下,嘱病人尽量多饮水,勤排尿,以达到不断冲洗尿路的目的,减少细菌在尿路的停留时间。
(2)疼痛护理:指导病人进行膀胱区热敷或按摩。
(3)高热护理:体温>39℃时,应进行物理降温,必要时可按医嘱给予药物降温。
(4)药物护理:遵医嘱给予抗生素。
重点总结
1.正常成人24小时尿量为1000~2000ml。
2.少尿与无尿: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为少尿,若少于100ml为无尿,少尿无尿多见于急、慢性肾衰竭及血容量不足而导致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3.多尿:每日尿量>2500ml称为多尿。
4.夜尿增多:夜尿量超过白天尿量或夜尿持续>750ml,提示肾浓缩功能减退。
执业药师执业医师卫生资格考试卫生高级职称护士资格证初级护师主管护师住院医师临床执业医师临床助理医师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助理医师中西医医师中西医助理口腔执业医师口腔助理医师公共卫生医师公卫助理医师实践技能内科主治医师外科主治医师中医内科主治儿科主治医师妇产科医师西药士/师中药士/师临床检验技师临床医学理论中医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