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一、病因
最常见的原因 |
阑尾管腔阻塞 |
阻塞主要原因 |
管壁内丰富淋巴滤泡的明显增生,其次粪石阻塞 |
分型 |
急性单纯性 |
急性化脓性 | |
坏疽性及穿孔性 | |
阑尾周围脓肿 |
经典例题:2020年护士资格考试经典例题: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二、临床表现★
症状 |
腹痛 |
始于上腹,逐渐移向脐部,数小时(6~8小时)后转移并局限在右下腹 |
胃肠道 |
恶心、呕吐、腹泻 | |
全身 |
炎症加重可有全身感染中毒症状。腹膜炎时可出现畏寒、高热。门V炎现黄疸 | |
体征 |
右下腹压痛 |
最重要和常见的体征,压痛点于麦氏点 |
腹膜刺激征 |
反跳痛(Blumberg征)腹肌紧张,肠鸣音减弱或消失提示已化脓、坏疽或穿孔 | |
右下腹包块 |
固定包块+压痛=阑尾周围脓肿 |
临床表现——辅助体征
结肠充气试验(Rovsing征) |
右手压左下腹降结肠部,左手反复压迫近侧结肠→结肠内气体→盲肠/阑尾→右下腹部痛感者为阳性 |
腰大肌试验(psosa征) |
患者左侧卧,使右大腿后伸,引起右下腹痛为阳性,提示阑尾位置位于腰大肌前方,盲肠后位或腹膜后位 |
闭孔内肌试验(obturator征) |
患者仰卧位,使右髋和右大腿屈曲,然后被动向内旋转,引起右下腹痛阳性,提示阑尾位置较低(靠近闭孔内肌) |
影像学 |
腹平片可见液平及盲肠扩张 |
三、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盲肠后位阑尾炎累及输尿管时,尿中可出现少量红细胞和白细胞。
四、治疗原则
手术 |
大多数确诊后,应及早施行阑尾切除术 |
非手术 |
早期单纯性阑尾炎或有手术禁忌证者 |
阑尾周围脓肿 |
先抗炎控制症状,3个月后再手术切除阑尾 |
五、护理问题
1.疼痛 与阑尾炎症刺激腹膜有关。
2.潜在并发症:内出血、切口感染、腹腔脓肿、肠瘘等。
六、护理措施★
1.减轻或控制疼痛
体位 |
半卧位或斜坡卧位,以减轻腹壁张力 |
呼吸 |
进行有节律的深呼吸 |
饮食 |
拟手术治疗的病人予以禁食,必要时予胃肠减压 |
非手术治疗的病人进食清淡饮食,防止腹胀 | |
药物止痛 |
诊断明确疼痛剧烈病人可予解痉或止痛药 |
控制感染 |
应用抗菌药物,以有效控制感染,从而减轻疼痛 |
2.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并发症 |
原因 |
临床表现 |
处理 |
内出血 |
阑尾系膜结扎线松脱,发生在术后24h内 |
面色苍白+脉速+BP↓,腹腔引流有血液流出(故当天严密观察BP+脉搏) |
立即将病人平卧,快速输液、输血;并准备手术 |
切口感染 |
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 |
术后3~5天体温升高,切口疼痛且局部有红肿、压痛或波动感 |
予抗生素、理疗等治疗,如已化脓应拆线引流 |
腹腔脓肿 |
炎症渗液积聚于膈下、肠间、盆腔而形成 |
术后5~7天体温升高,或下降后又上升,并有腹痛、腹胀、腹部包块或排便排尿改变等 |
联系大夫 |
肠瘘 |
阑尾残端结扎线松脱,或因术中误伤盲肠 |
发热、腹痛、少量粪性肠内容物从腹壁伤口流出 |
全身支持疗法、有效抗生素应用,局部引流 |
七、健康教育
1.指导手术后病人应摄入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腹部受凉,防止发生胃肠功能紊乱。
2.鼓励病人早期床上或下床活动,促进肠蠕动恢复,防止发生肠粘连。
3.阑尾周围脓肿病人出院后3个月,后可行阑尾切除术。
小结:肠道手术患者,术后应尽早下床活动,防止肠粘连,而实质性脏器部分切除,术后禁止早期下床活动,防止创面出血。
执业药师执业医师卫生资格考试卫生高级职称护士资格证初级护师主管护师住院医师临床执业医师临床助理医师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助理医师中西医医师中西医助理口腔执业医师口腔助理医师公共卫生医师公卫助理医师实践技能内科主治医师外科主治医师中医内科主治儿科主治医师妇产科医师西药士/师中药士/师临床检验技师临床医学理论中医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