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医院内感染
住院病人在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是在住院期间遭受病原体侵袭而引起的任何诊断明确的感染或疾病,包括在住院期间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而在院外发生的感染。
经典例题:2020年护士资格考试经典例题: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分类
1.外源性感染(交叉感染)
2.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
医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
1.管理制度不健全。
2.环境污染严重。
3.易感人群增多。
4.抗生素的广泛应用。
5.介入性诊疗手段的增多。
清洁、消毒和灭菌
清洁消毒灭菌:
1.清洁 指用物理方法清除物体表面的污垢、尘埃和有机物。
2.消毒 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清除或杀灭除芽胞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使其数量减少达到无害化。
3.灭菌 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所有微生物,包括致病的和非致病的,以及细菌的芽胞。
消毒、灭菌的方法:
1.物理消毒灭菌法
(1)热力消毒灭菌法:
干热法:导热慢,所需的温度较高,时间较长;
湿热法:导热快,穿透力强,所需温度较低,时间较短。
1)燃烧法:
①用途:
a.无保留价值的物品,如破伤风、气性坏疽等感染的敷料等;
b.金属器械及搪瓷类物品急用且无条件用其他方法消毒时,锐利刀剪除外,以免锋刃变钝。
②方法:
a.金属器械在火焰上烧灼20秒;
b.搪瓷类容器倒入少量95%乙醇,慢慢转动点火燃烧至熄灭。
2)干烤法:
①用途:油剂、粉剂、玻璃器皿、金属制品、陶瓷制品等。
②方法:
a.消毒:箱温120~140℃,时间10~20分钟。
b.灭菌:箱温150℃,时间2.5小时;
箱温170℃,时间1小时;
箱温180℃,时间30分钟。
3)煮沸消毒法:
①用途:搪瓷、金属、玻璃、橡胶类物品,不能用于外科手术器械的灭菌。
②方法:a 刷洗干净;
b 全部浸没;
c 加热煮沸;
水沸开始计时:5~10分钟可杀灭细菌繁殖体,15分钟可杀灭多数细菌芽胞;
加入碳酸氢钠,配成1%~2%溶液,可增强杀菌作用、去污防锈。
注意事项:
①物品全浸没:盖子打开,轴结打开,空腔导管预先灌水,容器不重叠;
②玻璃类物品用纱布包裹,冷水或温水中放入;
③橡胶类物品用纱布包好,水沸后放入;
④中途加物品,需等再次水沸后开始计时;
⑤海拔每增高300m,煮沸时间延长2分钟。
4)压力蒸汽灭菌法:应用最广、效果最为可靠的首选灭菌方法。
①用途:各种器械、敷料、搪瓷类、玻璃制品、橡胶类、某些药品、溶液、细菌培养基等。
②方法:手提式压力蒸汽灭菌器、卧式压力蒸汽灭菌器、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
手提式压力蒸汽灭菌器:
使用方法
a.压力达103~137kPa,温度达121~126℃,保持20~30分钟,可达到灭菌效果;
b.关闭热源,打开排气阀,待压力降至“0”时,可慢慢打开盖子,取出物品。切忌突然打开盖子。
卧式压力蒸汽灭菌器:空间较大,可一次灭菌大量物品。
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压力达205kPa,温度达132℃,保持4~5分钟即可达到灭菌效果。
③注意事项:
a.物品先洗净擦干或晾干;
b.灭菌包不宜过大、过紧:
卧式压力蒸汽灭菌器物品包不大于30cm×30cm×25cm;
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物品包不大于30cm×30cm×50cm;
c.灭菌物品放置合理:灭菌包之间留有空隙,布类物品放在上面;
d.装物品的容器应有孔,灭菌前打开,灭菌后关上;
e.随时观察压力、温度情况;
f.灭菌物品干燥后方可取出;
g.定期监测灭菌效果。
④灭菌效果监测:
a.物理监测法:留点温度计;
b.化学监测法:化学指示卡或化学指示胶带颜色的改变;
c.生物监测法:是最可靠的监测方法。
(2)辐射消毒法:
1)日光暴晒法:
①用途:床垫、毛毯、书籍、衣服等。
②方法:曝晒6小时,定时翻动。
2)臭氧灭菌灯消毒法:
①用途:空气、医院污水、诊疗用水、物品表面等。
②方法:关闭门窗,消毒结束后30分钟方可进入。
(3)电离辐射灭菌法:橡胶、塑料、高分子聚合物、精密医疗仪器、生物医学制品、节育用具及金属等。
(4)微波消毒灭菌法:不能用于金属物品的消毒。
(5)过滤除菌:手术室、烧伤病房、器官移植病房等。
2.化学消毒灭菌法
(1)化学消毒剂的使用原则
1)物品先洗净、擦干。
2)根据不同物品的性能及微生物特性,选择恰当的消毒剂。
3)严格掌握消毒剂的有效浓度、使用方法及消毒时间。
4)消毒液中不放置纱布、棉花等物。
5)消毒物品全浸没:轴结打开、套盖掀开,管腔灌满消毒液。
6)浸泡消毒后的物品使用前先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气体消毒后的物品应待气体散发后使用。
7)消毒剂应定期检测,调整浓度,进行更换,易挥发的要加盖。
(2)化学消毒剂的使用方法
1)浸泡法:耐湿、不耐热的物品,如锐利器械、精密器材等。
2)擦拭法:桌椅、墙壁、地面等。
3)喷雾法:空气及墙壁、地面等物品表面。
4)熏蒸法:室内空气和不耐湿、不耐高温物品。
①空气消毒:
a.纯乳酸:每立方米0.12ml,加等量水,时间30~120分钟;
b.食醋:每立方米5~10ml,加热水1~2倍,时间30~120分钟。
②物品消毒:常用甲醛消毒箱进行。
5)环氧乙烷气体密闭消毒灭菌法:透力强,具有高效广谱杀菌作用,灭菌剂。
化学消毒剂的选择:
分类 |
功效 |
常见举例 |
灭菌剂 |
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芽胞 |
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过氧乙酸 |
高效消毒剂 |
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及其孢子,以及绝大数芽胞 |
过氧化氢、高浓度含氯消毒剂 |
中效消毒剂 |
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病毒等除细菌芽胞以外的微生物 |
醇类、碘类、低浓度含氯消毒剂 |
低效消毒剂 |
只能杀灭细菌繁殖体、亲脂病毒和某些真菌 |
酚类、胍类(氯己定)、季胺盐类(新洁尔灭) |
(3)常用的化学消毒剂
1)过氧乙酸:
①使用方法:一般物品表面消毒;空气消毒;耐腐蚀物品消毒;食品用工具、设备消毒。
a.一般物品表面:0.1%~0.2%溶液,作用3分钟;b.空气:0.2%溶液,喷雾作用60分钟或15%溶液(7ml/m2)加热蒸熏,相对湿度60%~80%,室温下2小时;c.耐腐蚀物品:0.5%溶液,冲洗10分钟;d.食品用工具、设备:0.5%溶液,作用10分钟。
②注意事项:
a.对金属及织物有腐蚀性;
b.溶液刺激性强,注意防护;
c.阴凉通风处加盖保存、现用现配。
2)戊二醛:
①使用方法:2%戊二醛常用于浸泡不耐热的医疗器械、精密仪器,如内镜等,消毒时间60分钟,灭菌时间10小时。
②注意事项:
a.对碳钢类制品有腐蚀性,可加0.5%亚硝酸钠防锈;
b.灭菌后的物品在使用前用无菌蒸馏水冲洗;
c.接触时戴橡胶手套,防止溅入眼内及吸入体内。
d. 配好的消毒液最多可连续使用14天。
3)含氯消毒剂
①使用方法:餐具、水、环境、疫源地等;
含有效氯2000~5000mg/L的消毒液
用于被肝炎病毒、结核杆菌、细菌芽胞污染的物品消毒;
浸泡法、擦拭法;喷洒法;干粉消毒法。
a.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用于被细菌繁殖体污染的物品,浸泡时物品应浸没,容器应加盖,时间10分审以上,不能浸泡的可进行擦拭;b.含有效氯2000~5000mg/L的消毒液,用于被肝炎病毒、结核杆菌、细菌芽胞污染的物品,浸泡、擦拭或喷洒时间30分钟以上;c.含有效氯10000mg/L的干粉加入排泄物中,搅拌均匀,作用时间>2小时。
②注意事项:
有腐蚀性和漂白作用,不适用于金属、有色织物及油漆家具的消毒。
4)过氧化氢:
①使用方法:丙烯酸树脂制成的外科埋置物、塑料制品、餐具、服装、饮水等,以及漱口、外科冲洗伤口等。
浸泡法和擦拭法
②注意事项:
a.对金属有腐蚀,对有色织物有漂白作用;
b.防止溅入眼中和皮肤、黏膜上;
c.消毒被血液或脓液污染的物品,应适当延长消毒时间。
清洁消毒灭菌:
5)碘酊:
①使用方法:2%碘酊用于皮肤消毒,1~3分钟后,用75%乙醇脱碘。
②注意事项:
a.刺激性强,不能用于黏膜消毒;
b.不能浸泡金属器械。
6)乙醇:
①使用方法:皮肤、物品表面、医疗器械等。
a.擦拭法;b.浸泡法。
②注意事项:
a.不宜用于黏膜和创面的消毒;
b.加盖保存,定期测定有效浓度;
c.浓度超过80%,消毒效果会降低;
d.注意加盖并避火保存。
7)碘伏:
①使用方法:用于皮肤和黏膜等。
用于手、皮肤和黏膜等的消毒。手及皮肤消毒时2~10g/L;黏膜消毒时250~500mg/L。外科手消毒:擦拭或刷洗,作用3~5分钟;手部消毒:擦拭2~3遍,作用≥2分钟;注射部位皮肤:擦拭两道,时间道循产品说明;口腔黏膜及创面:1000~2000mg/L。擦拭,作用3-5分钟;阴道黏膜及创面:500mg/L冲洗,作用时间遵循产品说明。
②注意事项:
a.不用于二价金属制品的消毒;
b.如物品上存有大量有机物,应增加浓度、延长时间。
8)氯己定
①使用方法:外科洗手消毒、皮肤和黏膜消毒等。
a.擦拭法;b.冲洗法。
a.擦拭法:有效含量≥2g/L的氯己定乙醇溶被用于擦拭手术和注射部位皮肤,擦拭2~3遍,作用时间遵循产品说明;b.冲洗法:有效氯≥2g/L 氯已定水溶液用于冲洗阴道、膀胱、伤口黏膜创面,以预防和控制感染。
②注意事项:
a.不可在肥皂和洗衣粉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前、后使用和混合使用;
b.使用前先清洁消毒部位,带污垢的不能使用。
执业药师执业医师卫生资格考试卫生高级职称护士资格证初级护师主管护师住院医师临床执业医师临床助理医师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助理医师中西医医师中西医助理口腔执业医师口腔助理医师公共卫生医师公卫助理医师实践技能内科主治医师外科主治医师中医内科主治儿科主治医师妇产科医师西药士/师中药士/师临床检验技师临床医学理论中医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