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病病人的护理
阿尔茨海默病(AD)
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退行性变性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主要临床表现是痴呆综合征。
其特点是出现大脑皮质萎缩,并伴有神经元纤维缠结及老年斑。
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病因
1.遗传学
2.社会心理因素
病前性格孤僻,兴趣狭窄,重大不良生活事件与发病相关。
晚发AD的相关危险因素是营养不良,噪音;早发AD相关的危险因素是精神崩溃和躯体活动过少。
(二)发病机制
1.大脑皮质萎缩
2.神经元改变
3.突触变性和消失
4.神经元存在颗粒性空泡变性
5.胆碱能功能
临床表现
1.记忆障碍
AD的早期突出症状或核心症状。
特点:近事遗忘先出现,记不住新近发生的事。主要累及短时记忆、记忆保存和学习新知识困难。
随着病情的进展,出现远记忆障碍,记不清自己经历,记不清亲人的姓名及成员间关系和称呼,出门迷路,不知方向而走失,定向力障碍日益明显。
随着记忆障碍加重,可出现虚构症状。
视空间和定向障碍:是AD的早期症状之一。
如常在熟悉的环境或家中迷失方向,找不到厕所在哪里,走错卧室、外出找不到回家的路。
画图测试不能精确临摹简单的立体图。
时间定向差,不知道今天是何年、何月、何日,甚至深更半夜起床要上街购物。
2.言语障碍
首先出现语义学障碍,表现为找词困难、用词不当或张冠李戴。讲话絮叨,病理性赘述。
阅读和书写困难,进而出现命名困难。最初仅限于少数物品,以后扩展到普通常见的物体命名。
言语障碍进一步发展为语法错误、错用词类、语句颠倒,最终因素也受到破坏而胡乱发音、不知所云,或缄默不语。
3.失认和失用
失认是指感觉功能正常,但不能认识或鉴别物体。
失用是指理解和运动功能正常,但不能执行运动,表现为不能正确完成系列动作;不能按照指令执行可以自发完成的动作如不会穿衣,把裤子套在头上,不会系鞋带,系腰带,把筷子用嘴嚼,原是裁缝而不会裁剪衣服,不会用剪子等。
4.智力障碍
全面的智力减退,包括理解、推理、判断、抽象、概括和计算等认知功能。
5.人格改变
病人变得孤僻,不主动交往,自私,行为与身份与原来的素质与修养不相符合,情绪变化变得容易波动,易激惹,有时欣快,无故打骂人,与病前判若两人。
6.进食、睡眠和行为障碍
病人常食欲减退,约半数病人出现正常睡眠节律的紊乱或颠倒,白天卧床,晚上则到处活动,干扰他人。动作刻板重复,或回避交往,表现得退缩、古怪、纠缠他人。
7.精神症状
(1)错认和幻觉
(2)妄想
(3)情绪障碍
情感淡漠是早期常见的症状。部分病人可出现短暂的抑郁心境。还可出现欣快、焦虑和易激惹。
8.灾难反应
掩饰记忆力减退,病人用改变话题、开玩笑等方式转移对方注意力。一旦被识破或对病人的生活模式加以干预,如强迫病人如厕或更衣,病人就不能忍受而诱发“灾难”反应,即突然而强烈的言语或人身攻击发作。该反应的终止和发作往往都很突然。
9.神经系统症状 多见于晚期病人。
心理学检查
是诊断有无痴呆及痴呆严重程度的重要方法。
1.简易智力状况检查(MMSE)
2.长谷川痴呆量表(HDS)
3.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
治疗原则
(一)促智药或改善认知功能的药物
1.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
(1)多奈哌齐(安理申)
(2)艾斯能
(3)石杉碱甲(哈伯因)
2.促脑代谢及推迟痴呆进程
二氢麦角碱
(二)对症治疗
1.抗焦虑药物
短效苯二氮艹(卓)类:劳拉西泮、奥沙西泮、阿普唑仑最常用。
2.抗抑郁药
首先予以心理社会支持、改善环境,必要时应用抗抑郁药。
3.抗精神病药
有助于控制病人的行为紊乱、激越、攻击性和幻觉妄想等。选用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如利培酮、奥氮平、奎硫平等。
护理问题
1.有受伤的危险
2.自尊紊乱
3.个人应对无效
4.有暴力行为的危险
5.自理能力缺陷
护理措施
1.护理评估
(1)躯体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卫生、营养状况、皮肤、排泄情况、睡眠型态。
(2)心理社会功能
1)意识状况:评估患者意识水平、意识范围、意识内容,有无昼轻夜重的情况及谵妄状态。
2)认知功能:记忆障碍、言语障碍、视空间定向障碍、失认、智能障碍、有无临床症状。
3)情感活动:情绪不稳,易激惹、焦虑、抑郁、躁动不安、兴奋、欣快、愤怒等。
4)精神行为症状:幻觉、妄想、攻击行为、人格改变、刻板无目的或怪异行为。
5)家庭经济状况及社会支持系统,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对患者症状的接纳及态度。
6)照顾者是否觉得负担过重、有无厌烦情绪。
7)借助评定量表进行评估,如噎食风险评估表、预防跌倒护理评估表等。
2.基础护理
(1)生活护理
(2)维持正常的营养代谢
(3)排泄护理:训练定时排泄习惯,大小便失禁病人需及时处理,尿潴留病人诱导排尿或导尿;便秘病人给予缓泻剂。
(4)睡眠护理:创造睡眠环境,晚餐不宜过饱,晚餐后不宜多饮水,不宜参加引起兴奋的娱乐活动;日间增加活动时数,保证夜间睡眠,必要时给予药物辅助。
3.安全护理
(1)建立舒适、安全的病房环境。
(2)增加现实感。
(3)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4)床位的安置:提供方便病人自理生活的设施;室内采光柔和无危险物品。
(5)环境的安全:注意预防跌倒、骨折、外伤等。
(6)专人陪护:病人外出时须有人陪伴。给病人佩戴身份识别卡(姓名、地址、联系人、电话等),走失时方便寻找。
4.症状护理
(1)提供周到而耐心的护理,维护病人尊严。
(2)协助病人制订日常生活时间表,尽量保持规律性生活方式,鼓励病人做力所能及的事
(3)对长期卧床病人,定时翻身、按摩、进行肢体功能活动,预防压疮发生,卧床者加床档以免坠床。
(4)帮助病人日常活动和个人卫生料理。
(5)对行为退缩、懒散的病人进行行为训练,鼓励病人参加工娱治疗活动,促使病人记忆和行为等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6)对有自杀、自伤或攻击行为的病人,密切观察其情绪反应,及时发现轻生观念和暴力倾向,去除危险因素,主动提供护理,严禁单独活动;必要时采取保护性约束,必要时专人护理。
健康教育
1.告知病人及家属当原发疾病得到控制后,精神症状可以减轻或消失;但部分病人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或转为慢性状态。
2.在疾病的急性期,应尽快带病人就医,避免自伤、伤人等冲动行为的发生。在疾病的慢性期,病人主要以记忆力减退、智能减退和人格改变为主,此时应主要照顾好病人的日常生活,防止发生营养缺乏、感染、跌伤、骨折、压疮等。
3.指导家属掌握观察病情变化的方法,如发现病人情绪不稳定,激惹性增高,抑郁、焦虑,或出现幻觉、妄想等及时就诊。
4.告知家属药物的名称、剂量、服用方法和常见的不良反应等。指导家属妥善保管药物,帮助病人按时服药,坚持复诊。
5.家属应多关心病人的生活。尽量避免病人单独外出,家庭居住设施应简单安全,以免病人走失或受伤。家属应尽量保持病人病前的生活习惯。家属要体谅和分享病人的内心感受,多与病人交流,帮助病人回忆有意义的往事,鼓励病人。同时要帮助病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强对病人的监护和管理。
执业药师执业医师卫生资格考试卫生高级职称护士资格证初级护师主管护师住院医师临床执业医师临床助理医师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助理医师中西医医师中西医助理口腔执业医师口腔助理医师公共卫生医师公卫助理医师实践技能内科主治医师外科主治医师中医内科主治儿科主治医师妇产科医师西药士/师中药士/师临床检验技师临床医学理论中医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