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病人的护理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 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咳嗽、流涕、结膜炎、口腔麻疹黏膜斑及全身皮肤斑丘疹为特征。本病传染性强,易并发肺炎 。
护考学习资料、在线题库体验,欢迎加入护士资格证考试群:714733032。
一、病因、发病机制及流行病学
传染源 |
麻疹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 |
传染性 |
出疹前5天至出疹后5天均有传染性,如合并肺炎,传染性可延长至出疹后10天 |
传播途径 |
主要经呼吸道飞沫传播 ,密切接触者可经污染病毒的手传播 |
易感人群 |
麻疹疫苗普及后,青少年及成人发病率相对上升 |
发病季节 |
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为主 |
二、临床表现
分期 |
持续时间 |
特点 |
潜伏期 |
一般6~18天,平均10天 |
可有低热、全身不适 |
前驱期(出疹前期) |
从发热至出疹一般3~4天 |
发热+上感+麻疹黏膜斑(90%以上的患儿于发疹前24~48h出现),有早期诊断价值 |
出疹期 |
多在发热后3~4天出现皮疹 |
初见于耳后发际、颈部,渐至面部、躯干、四肢及手心足底, 为淡红色充血性斑丘疹 |
恢复期 |
出疹3~4天后 |
皮疹按出疹的先后顺序消退,可有麦麸样脱屑及浅褐色色素沉着 |
并发症 |
支气管肺炎 、喉炎、心肌炎、麻疹脑炎等 |
小结:麻疹、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的主要并发症均是支气管肺炎
三、辅助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减少 ,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淋巴细胞严重减少,提示预后不良,中性粒细胞增多提示继发细菌感染。
2.血清学检查 出疹1~2天内即可从血中检出特异性IgM抗体,有早期诊断价值 。
3.病原学检查 从呼吸道分泌物中分离出麻疹病毒可作出特异性诊断。
四、治疗原则
麻疹无特异疗法,以加强护理、对症治疗、预防感染为治疗原则。有并发症的给予相应治疗。补充维生素A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麻疹患者临床治疗时适量补充维生素A可以降低肺炎、腹泻、中耳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患者病死率,缩短麻疹患者病程,促进患者康复。
五、护理问题
1.体温过高 与病毒血症、继发感染有关。
2.皮肤完整性受损 与皮疹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 与机体免疫力低下有关。
4.潜在并发症:肺炎、喉炎、脑炎等。
六、护理措施
维持正常体温 |
处理麻疹高热时需兼顾透疹,不宜用药物或物理方法强行降温,尤其禁用酒精擦浴、冷敷 |
保持皮肤黏膜的完整 |
勤剪指甲,防止抓伤皮肤导致继发感染 |
保证营养 |
以清淡、易消化的流食、半流食为宜,少量多餐 |
观察病情 |
麻疹并发症多且重,一旦发现,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
隔离患儿 |
采取呼吸道隔离至出疹后5天,并发者延至出疹后10天 (疹前疹后各5,合并10)。接触的易感儿隔离观察21天 (潜伏期6-18天) |
切断传播途径 |
通风消毒,患儿衣被及玩具等在阳光下暴晒2小时,医务人员接触患儿后,须在日光下或流动空气中停留30min以上 |
保护易感人群 |
对8个月以上未患过麻疹的小儿应接种麻疹疫苗。7岁时进行复种。易感儿接触麻疹后5日内注射免疫球蛋白,可免于发病 |
出生乙肝卡介苗,二月脊灰炎正好,三四五月百日破,八月麻疹岁乙脑
七、健康教育
向家长介绍麻疹的病程、隔离时间、并发症和预后,使其有充分的心理准备,积极配合治疗。无并发症的患儿可在家中治疗护理,指导家长做好消毒隔离、皮肤护理及病情观察,防止继发感染。教育家长流行期间不带易感儿童去公共场所。
执业药师执业医师卫生资格考试卫生高级职称护士资格证初级护师主管护师住院医师临床执业医师临床助理医师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助理医师中西医医师中西医助理口腔执业医师口腔助理医师公共卫生医师公卫助理医师实践技能内科主治医师外科主治医师中医内科主治儿科主治医师妇产科医师西药士/师中药士/师临床检验技师临床医学理论中医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