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中医基础知识
配套练习: 2019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第十八章试题:中医基础知识
四、中医辨证方法
(一)八纲辨证与护理
八纲,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8个辨证的纲领。
1.表里辨证
(1)表证:是六淫、疠气、虫毒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正气(卫气)抗邪所表现的轻浅证候的概括,主要见于外感疾病初期阶段,具有起病急,病情较轻,病程较短,有感受外邪因素等特点。临床表现为恶寒(或恶风),发热,头身疼痛,脉浮,苔薄白,常兼见鼻塞流涕、喷嚏、咽痛、咳嗽等症状。
(2)里证:泛指病变部位在内,脏腑、气血、骨髓等受病所反映的证候。里证多见于外感病的中、后期阶段或内伤疾病之中。临床表现为壮热,烦躁神昏,口渴,腹痛,便秘或呕吐,小便短赤,苔黄或白厚腻,脉沉等。不同的里证,可表现为不同的证候。其基本特点是:无新起恶寒发热并见,以脏腑症状为主要表现,起病可急可缓,一般病情较重,病程较长。
(3)半里半表证:指外感病邪由表人里的过程中,邪正相争,少阳枢机不利,病位处于表里进退变化之中所表现的证候。临床表现为往来寒热、胸胁苦满为特征性表现。
(4)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审察寒热症状、内脏证候是否突出、舌象、脉象等变化以鉴别。外感病中,发热恶寒同时并见的属表证,发热不恶寒或但寒不热的属里证;寒热往来的属半表半里证。表证以头身疼痛、鼻塞或喷嚏为主症;里证以内脏证候,如咳嗽、心悸、腹痛等表现为主症;半表半里证则有胸胁苦满等特有表现。表证及半表半里证舌苔变化不明显;里证舌苔多有变化。表证多见浮脉;里证多见沉脉。此外,辨表、里证还应参考起病的缓急、病情轻重、病程长短等。
2.寒热辨证
(1)寒证:是指感受寒邪,或阴盛阳虚所表现的证候。临床表现为恶寒、畏冷、肢凉冷痛、喜暖,口淡不渴,倦卧,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面色白,舌淡苔白而润,脉迟或紧等。
(2)热证:是指感受热邪,或阳盛阴虚,人体功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证候。临床表现为发热,喜凉,恶寒喜冷,口渴欲饮,面红目赤,烦躁不宁,痰、涕黄稠,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干燥少津,脉数等。
(3)寒热证鉴别要点:热证面色赤,寒证面色白;热证恶热喜冷,寒证恶寒喜热;热证口渴喜冷饮,寒证口淡不渴;热证手足烦热,寒证手足厥冷;热证小便短赤、大便燥结,寒证小便清长,大便溏薄;热证舌红苔黄,寒证舌淡苔白;热证脉滑数,寒证脉沉迟。
3.虚实辨证
(1)虚证:是对人体正气虚弱为主所产生的各种虚弱证候的概括。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或萎黄,精神委靡,身疲乏力,心悸气短,形寒肢冷或五心烦热,自汗盗汗,大便溏泄或滑脱,小便频数或失禁,舌质淡嫩,少苔或无苔,脉虚无力等。
(2)实证:是对人体感受外邪,或病机以阳、热、滞、闭等为主,或体内病理产物蓄积所形成的各种临床证候的概括。临床上一般是新病、暴病多实证,病情激烈者和体质壮实者多实证。临床表现为发热,腹胀痛拒按,胸闷烦躁,呼吸气粗,痰涎壅盛,大便秘结,小便不利,神昏谵语,脉实有力,舌苔厚腻等。
(3)虚实证鉴别要点:虚证病程长,实证病程短;虚证者体质多虚弱,实证者体质多壮实;虚证者精神委靡,实证者精神兴奋;虚证者声低息微,实证者声高气粗;虚证者疼痛喜按,实证者疼痛拒按;虚证者胸腹按之不痛、胀满时减,实证者胸腹按之疼痛、胀满不减;虚证者五心烦热、午后微热,实证者蒸蒸壮热;虚证者畏寒、得衣近火则减,实证者恶寒、添衣加被不减;虚证舌质嫩、苔少或无苔,实证舌质老、苔厚腻;虚证脉象无力,实证脉象有力。
4.阴阳辨证 阴阳是概括病证类别的一对纲领,是八纲的总纲。一般而言,表证、热证、实证可归属为阳证,里证、寒证、虚证可归属为阴证。
(1)阴虚证:是指体内津液精血等阴液亏少而无以制阳,滋润濡养等作用减退所表现的虚热证候,属虚证、热证的性质。
(2)阳虚证:是指体内阳气亏损,温煦、推动、蒸腾、气化等作用减退所表现的虚寒证候。属虚证、寒证的性质。
(3)亡阴证:是指体内阴液大量耗损、严重亏乏欲竭而表现出的危重证候。
(4)亡阳证:是指体内阳气极度衰微,而表现出阳气欲脱的危重证候。
(二)脏腑辨证与护理
脏腑辨证是在认识脏腑的生理活动、病理特点的基础上,将通过四诊所收集到的临床症状、体征等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推断疾病所在的脏腑病位、病理性质等的一种辨证方法。脏腑辨证是辨证施护的前提和依据,是中医临床各科实施辨证护理的基础。
(三)卫气营血辨证
将外感温热病发展过程中所反映的不同病理阶段,分为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四类,用以说明病位的深浅、病情的轻重和传变的规律,并指导临床治疗。
执业药师执业医师卫生资格考试卫生高级职称护士资格证初级护师主管护师住院医师临床执业医师临床助理医师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助理医师中西医医师中西医助理口腔执业医师口腔助理医师公共卫生医师公卫助理医师实践技能内科主治医师外科主治医师中医内科主治儿科主治医师妇产科医师西药士/师中药士/师临床检验技师临床医学理论中医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