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陕西高考 >> 陕西高考历史模拟题 >> 2020年陕西高考历史精选试题(二)

2020年陕西高考历史精选试题(二)_第3页

来源:中华考试网  2019-11-27  【

  参考答案:

  1从材料中得知令诸侯“推私恩”分封子弟为列侯,并不是在汉朝疆域外增加领土,故排除B;君主采取措施,是有为的体现,排除C;材料与“盐铁官营”没有直接的联系,排除D;而汉武帝的推恩令是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一项措施,故选A。

  2从材料中可以看到宋代和明代的服丧时间的不同,明代要短,是对“妇女再嫁”的不尊重,不符合题意,排除A;“科举取士和君主专制”与材料没有直接的关系,排除BC;明朝理学成为统治思想,强调三纲五常,故选D

  3从材料中不能体现政府依仗上海经济,故排除B;上海的工厂多,但是效益不明确,并不能表明它是全国经济中心,排除A;1933年,抗战未开始,排除D;全国工厂从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到17个省,并且集中到20多个城市,可以看出企业区域分布不均,故选C。

  4从材料中得知时空限制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奠定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基础是在一五计划,八字方针重点调整轻重比例,重点不在工业布局,材料中强调军工企业和部分重工业,因此也不是在加速城市化进程,故排除BCD;六七十年代和军工企业可以看出与当时美苏争霸的国际局势有关,故选A。

  5从材料中不能体现出缺少基本的工业技术基础,计划体制是在1936年形成,当时为20世纪20年代,交由日本企业经营开采不等于依赖外资,故排除ABC;而新经济政策规定本国的中小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时间是在1921年后,故选D。

  6战国时期的荀子是新型地主代表,不可能恢复周礼,排除A; 君臣有别从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D;“尊贤而王,重法而霸”,表明儒法并用,故选C。

  7从材料中“不知全变之道”可以看出他主张全面的变革,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 是全面变革,实业救国是经济政策,故排除BCD;中体西用只是变革西方技术,中国封建制度不变,故选A。

  8本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的能力,题干中并不能说明报纸完全丧失了大众读者,排除A。材料中提到“凡能与工人接触之党员……,求其通俗化”,可见报刊针对的是工人,而非大众,故排除B;D说法和材料反映的内容相反,故排除D。材料中的文字“凡能与工人接触之党员……使用口语,求其通俗化”说明早期中共报纸由于理论性强,普通工人看不懂,故选C。

  9“推行自由放任政策、强化国家干预经济、仿效计划经济模式”在材料中都无从体现,故排除ABD;材料认为:“以自愿交易为主的经济制度,却有足够的潜力同时促进繁荣与人类自由。”所以这一经济理论反对国家过多地干预经济,但也不主张自由放任,只能是放松国家干预,故选C。

  10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ABC说法都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ABC;从材料“在公家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可以看出古代雅典遵循法律的特点;而“这是因为这种法律深使我们心悦诚服。……我们服从法律本身,特别是那些保护被压迫者的法律。”说明法律至上的原则在雅典社会生活中得到体现,法律制度为民主政治提供保障,要注意材料中的“被压迫者”是指公民,不是奴隶,因为“雅典民主政治有个特点——“轮番而治”是指公民既是统治者,又是被统治者,角色轮换。”故选D。

  11整个封建王朝皇权与相权矛盾一直存在着,可以直接排除B选项。这样做更费时间,但可以减少君主专制下的决策失误。因此排除A选项。皇帝设置朝议制度与三省六部制度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因此排除C选项。秦朝的朝议制度与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度共同之处,集思广益,减少决策的失误。应该选择A选项。

  12元朝实行行省制,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加强了中央集权。根据这一点,可以直接排除A选项“割据之势”,排除B选项“蒙汉分裂”,D选项无从体现应该排除。应用排除法应该选择C选项。

  13抓住材料中“打倒日本和一切帝国主义”体现了民族矛盾,“打倒买过的国民党”体现的阶级矛盾,符合题干材料的是C选项。其余要排除ABD选项。

  14做本题要抓住材料的时间点“1953年10月”,可以直接排除A选项,土改是1950到1952年冬天。自然灾害是1959——1961年,排除C选项。建国后从1949——1952年底,进行国民经济恢复,排除D选项。符合题意的就是B选项。

  15做本题要抓住材料的时间点“1600年”和“1858年”,此时正处于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排除ABD选项。符合题意的就是C选项。

  16做本题要抓住材料的时间点“1946年”,凯南的信意图是压制资本主义发展,与1947年出台的冷战有因果关系。影响了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制定——冷战政策,排除ABD选项。符合题意的就是C选项。

  17材料体现的是世界货币体系,排除C选项。AD选项不符合历史事实,应该排除。采取排除法应该选择B选项。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格局。B选项符合题意。

  18本题考查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和官营手工业的特点。根据所学可知,古代最优良、最精湛的技术是出现在官营手工业、用于兵器,青铜铸造业和青铜兵器即是如此。西周晚期,我国就出现了铁器,战国时代铁农具开始推广,但那时铁器的质量不如青铜。到了汉代开始,随着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的发明,铁器坚硬柔韧的优点逐步突出出来,而青铜兵器的易脆性使其最终被铁制兵器所取代,D正确。A不符合史实;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就出现并推广、火药在战场上应用出现在唐朝末期,BC排除。

  19根据材料“民户需轮流充当州县差役”、“官府自行出钱雇人应役”、“分摊相应的雇人费用”可知,封建政府此举有利于保障农时和劳动力。由材料可见,服役主体资格没有发生改变,A错误;“雇人应役”为临时性的,不是一种雇佣制的新型生产关系,B排除;C在材料上也没有反映。

  20本题考查台湾地区的开发和民族融合的问题。根据所学知识,自古以来台湾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内地人民赴台湾岛经营、开发由来已久,而元朝更是设置澎湖巡检司开始了对台湾诸岛屿的正式管理。材料“清初康熙治台期间,闽粤两地居民大规模迁移台湾,与原住民共同参与当地开发”,此举也有利于中央政权对台湾地区的行政管理、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开发和发展,有利于内地汉人与岛内高山族等少数民族共同生产、生活,促进民族关系和民族融合,C符合题意。A与材料信息相反,排除;B与本题主旨无关;D在材料上没有反映。故选C。

  21根据题干材料“1937年”、“1938年”的时间,可判断此时正值抗战时期。根据所学可知,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国共十年对峙结束,国民党调整了对中共的政策,开始联共抗战。根据两党协定,中共共产党取消了苏维埃政权和红军的名称、番号。所以,《西行漫记》“在上海发行的中文版却更名为《西行漫记》”应该出于抗战的大局和政治因素考虑,故B符合题意;ACD与题目主旨无关,排除。

  2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发动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中国经济出现自建国以来最困难的时期。面对“左”倾错误对经济带来的损失,从1960年开始,党中央从农村开始纠左并着手调整经济政策,提出了“八字”方针。材料“1961年……实地调研,向中央递交了《母猪也应该下放给农民私养》、《种双季稻不如种蚕豆和单季稻》、《按中央规定留足自留地》等报告”正是这种调整的表现,C符合题意;社会主义改造结束于1956年,与题干“1961年”的时间不符,A排除;B与题意相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开展在1978年以后,D排除。

  23由题干材料“工人阶级政纲……指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工人们是中间和上层阶级的支持者’”并结合17世纪末18世纪初欧美资产阶级大革命历史,说明长期以来,工人阶级是尾随、支持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后者还没有形成独立的阶级;由材料“1834年,英国‘全国各业统一工会’宣布‘要建立一种新的秩序,只有社会中真正有用的和有智慧的阶层,才能管理国家事务’”,可见在19世纪30、40年代欧洲早期三大工人运动中,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其主体意识在觉醒和增强,C正确。ABD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24本题考查二战后德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历史的态度。根据题干材料“总理勃兰特在波兰华沙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前双膝下跪”、“总统冯·魏茨泽克宣布把德国‘战败日’改为‘解放日’”、“议会主席拉迈特对此加以重申”的信息,可见战后德国领导人、政府及德国社会能够正面历史,能作出道歉和深刻反省,并在政策和行动上保持一贯性,这行表现有利于和法国等国的和解,也有利于自己走出战争阴影、重塑大国形象,A正确;B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与题意明显不符,错误。

  25考查材料阅读并提取信息能力。从材料的复句“非……但为……而推之以至于齐家、治国,可以平治天下,方是正当学问”可知,朱熹强调的是“而推之”以后的内容。故选B项。A、C虽材料也有信息支持,但是都不全面;D项就是他反对的,不符要求。

  26考查对材料知识的分析理解能力。古代中国历代王朝实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始终围绕解决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这俩个矛盾在不断进行官僚制度和行政制度的变革,以加强中央集权和皇帝权力。材料中元朝的行政区划变革也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所以选项D正确。材料并没有提及地方势力的大小,A错;材料没有涉及民族信息,B错;材料叙述中央对地方的行政划分,处理的是中央与地方关系问题,C与材料无关。

  27考查从材料获取信息能力。从材料“小说家特盛”是因为“好者弥多”“传者弥众”,可见是因为适应了“众”的需求。结合所学知识。明代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力量壮大,需要为他提供的文学形式。A项不符合史实;材料并没有有关市井生活的得描述,B错;小说这种文学形式的盛行并不能说明精神追求的下降,C项错。小说的出现发展是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力量扩大的需要,是文学世俗化、平民化的反应。故选D。

  28考查从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集市是由草市发展而来,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表格信息显示南方发展明显,A正确;B项的经济重心南移宋朝已经完成;材料并没有选项C的信息;D项不符合实际。

  29考查从材料获取信息能力。茶叶销售群众的变化发生在17世纪60年代到18世纪末,而影响物质文化生活变化的因素有政治、经济、思想等因素。这个时间区间,英国正发生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茶叶也大量运销英国。结合材料各选项分析,A、C项材料无此信息;D项错误,应是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30考查从材料获取信息,迁移知识的能力。材料“以期绕过国会、用行政手段遏制频发的枪支暴力事件”“被视为重要的个人自由权利之一”“持枪权‘不可侵犯’的宪法第二修正案,持枪成为一种传统”。美国总统掌握行政权,立法权掌握在国会。材料信息与所学结合分析,A符合题目;B项不符材料信息;能不能弹劾,还要看最高法院调查总统是否真正违宪,C项错误;C项“1787年宪法制定之初”与材料“规定持枪权‘不可侵犯’的宪法第二修正案”不符,错误

123
纠错评论责编:jiaojiao95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