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高考
考频 ①现代中国政治建设?5年9考
②祖国统一?5年3考 考过 ①全国一届政协的特点
②一届人大的历史条件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与发展趋势
④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条件和过程
⑤《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的比较
⑥民族区域自治的起源
⑦建国后民族关系的演进趋势及影响
⑧香港回归的根本保证和影响
⑨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的积极因素及台湾民众的返乡运动 考向 运用相关史料、评论性文章、热点材料或历史档案作为载体,创设新情境,考查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不同时期的发展及特征 仿真练习
1.[2016·湖州模拟]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有3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63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30人。对上述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
A.该届中央人民政府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B.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C.从此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D.标志着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
答案 B
解析 1954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排除A;“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有3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63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30人”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形成,故B正确;“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确立于1956年,故C错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故D错误。
2.[2015·北京海淀区质检]观察下列图片。图片所反映的历史现象,表述正确的是( )
①三大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公有制'②用普选的方式产生人民代表'③《共同纲领》是选举的法律依据'④选举产生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B
解析 从“1953年”和“选民证”信息判定,反映的是1953年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历史现象。解答本题最重要的信息是时间信息,可采用排除法。三大改造是从1953年至1956年,但题干材料并没有反映,故A、C、D三项错误,B项正确。
3.[2016·北京顺义区调研]该作品问世时,正值中国的( )
A.“文革”后期民众逐步觉醒
B.拨乱反正成为时代呼声
C.徘徊前进寻找新的方向
D.对外开放正向内地深入
答案 B
解析 1976年10月“文革”结束,1976~1978年中国在徘徊前进寻找新的方向,不符合该作品问世时间,故A、C两项错误;1979年对外开放刚刚从沿海地区开始,故D项错误;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纠正“文革”的错误成为人们普遍的愿望,拨乱反正成为时代呼声,即“得天时、地利、人心”,故B项正确。
4.[2015·晋冀豫三省联考]2012年以来,国家正式启动“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这是一项由教育部、发改委、国家民委、财政部、人事部等五部委联合实施的人才培养计划。这一计划的启动说明( )
A.民族自治区自治权从此有了国家保障
B.落实民族平等和发展政策须与时俱进
C.少数民族地区已率先完成了义务教育
D.当前民族政策的贯彻表现为人才培养
答案 B
解析 新中国成立以来即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民族平等、团结,材料中是具体实施的表现。
5.2014年3月,台湾地区发生所谓三·一八太阳花学运,数百名学生霸占“国会”、瘫痪议事,致使《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未能通过。由这一事件可见( )
A.两岸的经贸往来不符合两岸人民的利益
B.经济利益的驱动促成两岸政治对话
C.经济交流受岛内政治斗争的影响
D.“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在岛内深入人心
答案 C
解析 材料只体现了部分学生的活动,并不能反映两岸人民的要求,排除A。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两岸政治对话,不是促成,B错误;材料中“三·一八太阳花学运”“《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未能通过”等信息说明经济交流受岛内政治斗争的影响,C正确;台湾岛内存在“台独”势力,故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