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哪项不属于拉马克的进化观点( )
A.用进废退
B.获得性遗传
C.环境改变引起生物变异
D.自然选择决定进化方向
解析:拉马克的主要观点如下:物种是可变的,所有现存的物种,包括人类都是从其他物种进化、繁衍而来的;生物本身存在由低级向高级逐渐进化的内在趋势;环境变化是物种变化的原因,并把生物进化的原因总结为“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两个原则。自然选择决定进化方向属于达尔文的观点。
答案:D
2.下列说法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
A.生存斗争仅指种内斗争
B.不遗传的变异在进化上是有意义的
C.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D.生物的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解析:生存斗争不仅指种内斗争,还包括种间斗争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不遗传的变异在进化上是没有意义的;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答案:C
3.育种专家用高秆抗锈病水稻与矮秆不抗锈病水稻杂交,培育出了矮秆抗锈病水稻,这种水稻出现的原因是( )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染色体变异
D.环境条件的改变
解析: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答案:B
4.基因工程育种和诱变育种的原理分别是( )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
C.染色体变异
D.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解析:基因工程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
答案:B
5.育种专家采用诱变育种的方法改良某些农作物的原有性状,其原因是诱变育种( )
A.提高了后代的出苗率
B.提高了后代的遗传稳定性
C.产生的突变大多是有利的
D.能提高突变率以供育种选择
解析:诱变育种就是在人为条件下,使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发生改变,然后从突变中选择人们所需的优良品种。而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和多方向性等特点,因此,只有通过人工方法来提高突变频率产生更多的变异,才能从中获取有利性状;而出苗率的大小是由种子胚的活性决定的,后代遗传稳定性是由DNA稳定性等决定的。
答案:D
6.科学家对某一种蟹的体色深浅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所示。不同体色的蟹的数量不同,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差别呢?下列解释中最合理的是( )
A.中间体色与环境颜色相适应,不易被天敌捕食
B.深体色和浅体色的个体繁殖能力弱
C.深体色和浅体色的个体食物来源太少
D.中间体色是新形成的一种适应性更强的性状
解析:蟹的体色有多种表现型是生物变异的结果,某一性状的出现不是新形成的适应性更强的性状。中间体色的个体数目明显占优势是因为与环境相适应(容易获得食物,不容易被天敌捕食等),某种性状的生物个体数目少不是某一固定因素造成的。
答案:A
7.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界的丰富多彩,起控制作用的是DNA的多样性
B.DNA分子结构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4种碱基配对方式的多样性
C.生物界的多样性是由蛋白质的多样性体现的
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解析:DNA分子结构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具有多样性。
答案:B
8.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是( )
A.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
B.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
C.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解析:新物种的形成必须要经过隔离,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而不是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所决定。
答案:D
9.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的自发突变率虽然很低,但对进化非常重要
B.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可相同,也可不同
C.环境发生变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
D.同一群落中的种群相互影响,因此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群落
解析:基因突变率虽然低,但却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生物的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基因型不同,表现型相同,对环境的适应性相同;也可能表现型不同,对环境的适应性也不同。环境发生的变化如果影响到某些基因型,由于环境的选择作用,就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改变;如果环境发生的变化不影响种群中各基因型的适应性,也可能不起选择作用,使基因频率不变。因为只有种群内个体之间才有基因交流,所以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非群落。
答案:D
10.最近,可以抵抗多数抗生素的“超级细菌”引人关注,这类细菌含有超强耐药性基因 NDM-1,该基因编码金属 β-内酰胺酶。此菌耐药性产生的原因是(双选)( )
A.定向突变
B.抗生素滥用
C.金属 β-内酰胺酶使许多抗菌药物失活
D.通过染色体交换从其他细菌获得耐药基因
解析: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A错误;抗药性的产生是由于抗生素滥用对耐药基因进行定向选择,且耐药基因所表达的酶能使多种抗生素失活,B、C正确;超级细菌是原核生物,无染色体,D错误。
答案:BC
1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对所有物种来说,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B.基因突变虽对多数个体不利,但基因突变的方向和生物进化的方向是一致的
C.母虎和雄狮交配产下了“虎狮兽”,说明了并不是所有物种间都存在生殖隔离现象
D.若一种群中BB个体占81%,Bb占18%,bb个体占1%,则在基因库中B的频率为90%
解析: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而生物进化的方向是一定的;“虎狮兽”不能产生后代,因此尽管母虎和雄狮可以交配,但仍存在生殖隔离;由所提供基因型频率可以计算出B的频率为90%。
答案:D
12.用现代生物技术能制造出新的生物品种,这主要是由于 ( )
①现代技术可在短时间内完成高频率的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②现代转基因技术可迅速改变生物的基因组
③现代生物技术可迅速使新品种形成种群
④现代技术可使新品种的产生不需要经过地理隔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现代生物技术能加速实现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基因组的改变、生物的繁殖,进而产生生殖隔离,形成新的物种。
答案:A
13.用纯合的高秆抗锈病水稻(DDTT)和矮秆不抗锈病水稻(ddtt)进行育种获得纯合矮秆抗锈病水稻时,一种方法是杂交得到F1,F1再自交得F2,然后再选育;另一种方法是用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得到相应植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前一种方法所得的F2中,重组类型占5/8
B.后一种方法所得的植株中可用于生产的类型占2/3
C.前一种方法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原因是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D.后一种方法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是由于染色体结构发生改变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F1基因型是DdTt,F1自交得F2,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得F2中重组类型占3/8。后一种方法所得的植株中可用于生产的类型比例为1/4。后一种方法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是由于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
答案:C
14.下列关于基因工程技术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实现了物种间的DNA重组
B.全过程都在细胞外进行
C.可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D.可能通过对天然基因库的影响对生物圈的稳态带来不利
解析:基因工程实现了物种间的DNA重组,可定向改造生物性状,可能对生物圈的稳态带来不利,但目的基因的表达是在细胞内进行的。
答案:B
15.上海医学研究所成功培育出第一头携带人白蛋白基因的转基因牛。他们还研究出一种可大大提高基因表达水平的新方法,使转基因动物乳汁中的药物蛋白含量提高了30多倍。以下与此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转基因动物”是指体细胞中产生新基因的动物
B.“提高基因表达水平”是指设法使牛的乳腺细胞中含有更多的人白蛋白基因
C.只在转基因牛乳汁中才能获取人白蛋白,是因为人白蛋白基因只在牛乳腺细胞中是纯合的
D.转基因牛的肌肉细胞中也有人白蛋白基因,但不发生转录、翻译,故不合成人白蛋白
解析:动物的新基因既可来自基因工程,也可来自基因突变;因为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时用的受体细胞是受精卵,所以含有转基因的受精卵在形成个体时,所有细胞都会含有转入的基因。但在机体发育过程中,基因要进行选择性表达。
答案:D
16.在对某工厂职工进行遗传学调查时发现,在男女各400名职工中,女性色盲基因的携带者为30人,患者为10人,男性患者为22人。那么这个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为( )
A.4.5% B.5.9%
C.6% D.9%
解析:X染色体数目=400×2+400=1 200,色盲基因数目=30+10×2+22=72,则色盲基因频率为72/1 200×100%=6%。
答案:C
高考指导:2020年高考难度大不大?如何备考? 热点:学历提升报名指导,低分上大学、3+2专本套读进入考试网升学历交流群811430100咨询老师报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