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重庆高考)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发明史,下列发明创造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
A.用胆矾炼铜 B.用铁矿石炼铁
C.烧结黏土制陶瓷 D.打磨磁石制指南针
解析:胆矾炼铜就是“湿法炼铜”,其原理是将胆矾溶于水,再将铁放入胆矾溶液中把铜置换出来,是化学反应。铁矿石炼铁是将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和空气)加入高炉中,在高炉中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生成铁单质,是化学反应。黏土烧结制成陶瓷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反应。四氧化三铁常称作“磁性氧化铁”,是磁石的主要成分,打磨磁石制指南针,只是磁石的形状发生变化,是物理变化。
答案:D
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丙烯的结构简式:C3H6
B.氢氧根离子的电子式:[∶∶H]-
C.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D.中子数为146、质子数为92的铀(U)原子:U
解析:丙烯的结构简式是CH2==CHCH3,A错误;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是,C错误;中子数为146、质子数为92的铀原子应表示为U,D错误。
答案:B
3.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解析: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为同系物,该有机物中含有碳碳双键和羟基,与乙酸的结构不相似,二者不能互为同系物,A错误;根据结构简式可知,分子中含有羧基和羟基两种含氧官能团,B正确;碳碳双键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褪色,C正确;羟基和羧基均能发生取代反应,而碳碳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D正确。
答案:A
4.(2016·开封一模)下列有关图示装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装置①可用于吸收实验中多余的SO2
B.装置②可用于收集H2、NH3、Cl2、NO2等
C.装置③中X为苯,可用于吸收氨气或氯化氢
D.装置④可用于收集NH3,并吸收多余的NH3
解析:SO2和NaOH溶液会发生反应,故用NaOH溶液吸收SO2可以防止污染,A选项正确。装置②中如果气体从长导管通入,只能收集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反应的气体,此时可以收集Cl2、NO2等;如果气体从短导管通入,只能收集密度比空气小且不能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反应的气体,此时可以收集H2、NH3等,B选项正确。装置③中如果X为苯,因为苯的密度比水的小,故苯应该在上层,C选项错误。装置④中先用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除去氨气中的水蒸气,然后用排空气法收集NH3,最后用防倒吸的装置吸收多余的NH3,故D选项正确。
答案:C
5.氨的催化氧化过程主要有以下两个反应:
(ⅰ)4NH3(g)+5O2(g)4NO(g)+6H2O(g) ΔH=-905.5 kJ·mol-1
(ⅱ)4NH3(g)+3O2(g) 2N2(g)+6H2O(g) ΔH=-1 267 kJ·mol-1
测得温度对NO、N2产率的影响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升高温度,反应(ⅰ)和(ⅱ)的平衡常数均减小
B.840℃后升高温度,反应(ⅰ)的正反应速率减小,反应(ⅱ)的正反应速率增大
C.900℃后,NO产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反应(ⅰ)平衡逆向移动
D.400~700℃,N2产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反应(ⅱ)平衡逆向移动
解析:A项,反应(ⅰ)和(ⅱ)均为正反应方向放热的反应,升高温度反应(ⅰ)和(ⅱ)均向左移动,平衡常数均减小,正确;B项,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反应(ⅰ)和(ⅱ)正反应速率均增大,错误;C项,900℃后,随着温度升高,反应(ⅰ)平衡逆向移动,NO的产率下降,正确;D项,400℃时反应(ⅱ)处于平衡状态,随着温度升高,反应(ⅱ)的化学平衡逆向移动,N2产率降低,正确。
答案:B
6.(2016·泰州二模)如图是部分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R的最高化合价相同
B.简单离子的半径:X>Y>Z
C.Y、Z、R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相互之间可以发生反应
D.电解熔融的X与Z构成的化合物可以得到单质Z
解析: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故前7种元素处于第二周期,后7种元素处于第三周期,由原子序数可知,X为O,Y为Na,Z为Al,R为S。A项,X为O,O没有+6价,R为S,最高价为+6价,错误;B项,X为O,Y为Na,Z为Al,分别形成的O2-、Na+、Al3+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简单离子的半径:O2->Na+>Al3+,正确;C项,Y、Z、R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分别为:NaOH、Al(OH)3、H2SO4,NaOH与H2SO4发生中和反应,Al(OH)3属于两性氢氧化物,能与NaOH、H2SO4反应,正确;D项,工业上电解熔融的Al2O3冶炼Al,正确。
答案:A
7.(2015·课标全国卷Ⅱ)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将①中溶液滴入②中,预测的现象与实际相符的是( )
选项 ①中物质 ②中物质 预测②中的现象 A 稀盐酸 碳酸钠与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 立即产生气泡 B 浓硝酸 用砂纸打磨过的铝条 产生红棕色气体 C 氯化铝溶液 浓氢氧化钠溶液 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D 草酸溶液 高锰酸钾酸性溶液 溶液逐渐褪色 解析:本题考查实验现象的描述,意在考查考生对常见物质性质的掌握程度。稀盐酸滴入Na2CO3和NaOH的混合溶液中,先发生酸碱中和反应,开始没有气泡产生,A项错误;浓硝酸与Al发生钝化,无红棕色的NO2生成,B项错误;将AlCl3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开始无大量白色沉淀,C项错误;草酸与酸性KMnO4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KMnO4溶液的紫红色褪去,D项正确。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