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复习辅导 >> 历史辅导 >> 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总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总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中华考试网  2016-09-03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基本要求: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主要史实。感受先进中国人传播马克思主义并勇于实践的精神。

  发展要求: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1、开始传入(19世纪末20世纪初)

  ⑴传入条件:①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的壮大,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力。②新文化运动为各种思潮的传入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③知识分子探索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爱国心。

  ⑵代表人物:

  ①资产阶级改良派——梁启超:较早介绍马克思主义,并称马克思是社会主义的鼻祖。

  ②资产阶级革命派——朱执信:介绍马克思及其学说较详细。

  ③无 政 府 主 义 者:也曾介绍马克思的学说和思想。

  ⑶宣传特点: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导致他们不能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

  2、正式传播

  ⑴主要原因:①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成为强大的社会思潮。②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发生变化。③对资本主义失望的知识分子急切寻求改造中国的新出路。

  ⑵代表人物:李大钊

  ①李大钊号召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是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第一人;②五四运动前:歌颂 十月 革命: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③五四运动后:宣传马克思主义:1919年5月《新青年》出版《马克思主义专号》,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3、广泛传播------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继续宣传马克思主义

  ⑴组织学会:李大钊在北京创办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⑵通过论战:论战双方马克思主义者和基尔特社会主义者。(最主要途径)

  ①目的:为了同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划清界线,

  ②焦点:革命道路和方法

  基尔特社会主义者: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否认中国有工人阶级,反对成立无产阶级政党。

  马 克 思 主 义者:资本主义道路行不可行,只有发展社会主义才行得通。

  ③意义:通过论战进一步扩大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

  【考点释疑】近代前期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第一阶段——器 物 阶 段(抵抗派和洋务派)

  1、时 间: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

  2、主要内容:主要学习以船坚炮利为中心的西方物质文明,即“器物”变革;

  3、代 表: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中体西用”);

  4、指导思想:“中体西用”;

  5、特 点: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封建统治,挽救民族危机,开始“器物”阶段。

  第二阶段——制 度 阶 段(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1、时 间:从甲午中日战争到辛亥革命;

  2、主要内容:主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变革旧的封建体制;

  3、代 表:康有为、梁启超(君主立宪政体方案)、孙中山(民主共和方案);

  4、指导思想:由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发展为“三民主义”;

  5、特 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政治制度,挽救民族危机,但没有对封建文化彻底批判。进入“制度”阶段

  第三阶段——思想文化阶段(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传播)

  1、时 间:新文化运动时期;

  2、主要内容:前期“三提倡三反对”,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3、代 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4、指导思想:前期是民主和科学,后期是马克思主义;

  5、特 点:前期彻底否定封建传统,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进入思想的核心阶段。

  但前期存在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的偏向,也没有与工农群众运动相结合。

纠错评论责编:duoduo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book.examw.com

  • 中学英语第一实用阅读阅读精选120篇高考
    ¥31.80
  • ¥32.00
  • ¥39.00
  • 品鉴20年最美满分作文(高考卷)
    ¥29.80
  • ¥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