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错点
1.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指中国在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社会,经济上是半封建社会。
错误。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理解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半是半殖民地,一半是封建;也不能理解为政治上是半殖民地性质,经济上是封建性质。“半殖民地”和“半封建”都包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内涵。“半殖民地”在政治上是指丧失了部分而不是全部的独立自主权;在经济上是指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在文化上则表现为“西学东渐”。“半封建”是指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2.没有虎门销烟就没有鸦片战争。
错误。虎门销烟的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是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是英国要打开中国国门,变中国未来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3.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最根本的变化是社会性质的变化。
正确。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主要矛盾、革命任务都发生变化,社会性质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矛盾、革命任务依据社会性质的变化而变化。
4.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民族矛盾的激化。
错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不断激化的阶级矛盾在民族矛盾刺激下的总爆发。
6.《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绝对平均主义的性质,所以无法调动农民革命与生产的积极性。
错误。《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绝对平均主义的性质,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是指平均分配土地,第二是指平均分配产品。平均分配土地能够调动农民革命与生产的积极性,而平均分配产品则相反。
8.《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都没有实行的根本原因是缺乏社会基础。
错误。《天朝田亩制度》没有实行的根本原因在于其落后性和空想性;《资政新篇》没有实行的根本原因则在于缺乏社会基础
9.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列强侵华的转折点。
正确。甲午中日战争是列强对华侵略的转折点,因为在此之前列强的主要侵略方式是商品输出,其主要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掠夺中国原料和商品市场;在此之后主要是资本输出,最主要的方式之一是开设工厂。
11.义和团运动具有反帝爱国的正义性,因而具有历史的进步性。
错误。义和团运动具有反帝爱国的正义性,但不具有历史的进步性。因为它盲目排外,排斥包括先进生产力在内的西方文明,带有浓厚的愚昧落后色彩。
13.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错误。辛亥革命推翻的是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不是封建制度,辛亥革命后中国仍然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封建制度被推翻是在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后。
14.《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错误。《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质的意义是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用主权在民代替了主权在君,但并不是等于人民当家作主。
16.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不同是革命性质的不同。
错误。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不同是领导阶级的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主要是资产阶级领导的,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旧民主革命的性质是相同的,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错误。国民革命运动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但没有完全推翻,三个军阀中张作霖没有被推翻;而且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基础。
19.国民革命运动是由国民党单独领导的。
错误。国民革命运动是由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而不是由国民党单独领导的。
21.秋收起义开始时,毛泽东提出向农村进军,逐渐走上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错误。秋收起义最初的目标是攻打大城市,属于城市武装暴动。秋收起义攻打长沙失败后,红军开始转入农村,以后逐渐走上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22.遵义会议从思想上、军事上、组织上纠正了王明的“左”倾错误。
错误。遵义会议是从军事上和组织上纠正“左”倾错误,并没有从思想上纠正“左”倾错误。从思想上纠正“左”倾错误是1942年整风运动。
23.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地区开始了局部的抗日战争。
正确。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东北义勇军开始进行抗日,后来中共组织东北抗日联军进行抗战。
24.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执行片面抗战路线,共产党执行全面抗战路线,其主要区别是依靠力量的不同。
正确。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依靠的是政府和军队,共产党执行全面抗战路线依靠的是全民族的力量。主要原因是两党的阶级属性不同。
25.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领导的军队和抗日根据地都接受了国民政府的领导。
错误。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都有自己的政权和军队。中共领导的军队和抗日根据地只是名义上接受国民政府的领导,实际上由中国共产党独立指挥和领导。
27.蒋介石之所以邀请毛泽东参加重庆谈判,主要是为了避免内战,维护和平。
错误。蒋介石之所以邀请毛泽东参加重庆谈判,主要原因是蒋介石内战准备尚未完成,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为发动内战赢得时间。
——易混点
1.《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开辟通商口岸的易混点:
中英《南京条约》开上海为通商口岸,而没有南京;《天津条约》开南京为通商口岸,而没有天津,但通商口岸已经开到了海南岛和台湾岛;《北京条约》开天津为商埠,但没有北京。
2.《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反映出不同时期列强的侵略要求:
《南京条约》的内容反映出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列强商品输出、掠夺原料和市场的侵略要求;《马关条约》的内容反映出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帝国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
3.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及与民主革命的关系:
(1)新特点:
(2)与民主革命的关系:
——民主革命是指资产阶级革命,中国民主革命肩负着双重使命,即反抗列强的侵略和推翻本国的封建统治。从这一意义上说,农民起义不应归属民主革命的范畴。但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于1840年西方列强侵略中国之后,不可避免地肩负着反侵略反封建的任务。
4.《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比较: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分别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和治国方案,但最后都没有实行。根本原因:《天朝田亩制度》在于其落后性和空想性;《资政新篇》在于缺乏社会基础。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颁布时间 1853年 1859年 经济主张 以小农经济为基础,以绝对平均主义为分配原则消灭私有 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发展私有性质 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方案 群众基础 拥有群众基础 缺乏群众基础 特点 具有鲜明的反封建色彩和绝对平均主义思想 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2)原因:
①经济方面: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已有了较为迅速的发展。
②阶级力量方面:20世纪初,民族资产阶级特别是中下层资产阶级的力量进一步壮大。
③民族危机方面:《辛丑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侵华进入新阶段,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④思想方面:20世纪初,资产阶级启蒙思想、革命思想已在中国广为传播。
6.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全面认识:
(1)制定目的:防止袁世凯专制独裁(直接目的);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根本目的)。
(2)主要内容:
①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从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②人民拥有民主自由权利——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原则;
③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参照美国)——确立民主共和制度;
④实行责任内阁制(参照英国)——防止袁世凯破坏民主共和制度。
(3)评价: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中的一座丰碑;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4)《临时约法》中体现的启蒙思想主张:如“三权分立”,“权力制衡”(孟德斯鸠);“人民主权”(卢梭);“天赋人权”(伏尔泰)等。
7.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关系的演变与比较:
(1)演变:
近代史上,国共两党关系经历了“合作——对抗——再合作——再对抗”的曲折历程。两党的阶级属性不同,所代表的利益及主张各不相同,这是双方对抗的主要原因;而在特定(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的历史条件下,为了完成民主革命的反帝任务,两党走到一起,这是合作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