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全国高考 >> 全国高考语文模拟题 >> 2019年高考语文阶段性提升试题及答案(2)

2019年高考语文阶段性提升试题及答案(2)_第2页

中华考试网  2019-01-26  【

  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宫廷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策问一场。

  B.中书舍人、给事中、吏部尚书是古代官职;“政和’’、“建炎’’和“绍兴’’是皇帝年号。

  C.行伍,我国古代兵制,十人为伍,五伍为行,后用“行伍”泛指军队。

  D. 补,指官员由候补而正式上任;出,指京官外任;除,指授予官职。

  答案:C【解析】D项应为“五人为伍”。

  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释褐,脱掉粗布衣服,指做官。

  B.持节,古代使臣奉命出行,执符节以为凭证。

  C.服阕,古代守丧期满除去丧服,谓之服阕。子为父、父为长子、妻妾为夫、未嫁的女子为父都要服丧三年。

  D.赠,这里是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加封官爵,而受封的官员往往非正常死亡。

  答案:D(“而受封的官员往往非正常死亡”错误,过于绝对化。)

  18.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嘉祐二年进士第”中“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古代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很多,“拜中书舍人”指“授予中书舍人一职”,“徙明、亳、沧三州”指“调任明州、亳州、沧州知州”。

  C.“丁母艰”是指母亲去世,回乡守丧。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在古代是一种孝顺行为,表明当事人对已故之人的崇敬和不舍。

  D.“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

  答案:D 《论语》不是六经

  19、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中写道:“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从材料看,在我国这一传统节日里,人们主要是祈盼(C)

  A. 婚姻美满 B. 合家团圆 C. 健康长寿 D. 子嗣兴旺

  相关知识:九九重阳节,老人节

  20、如果要从《史记》中查阅有关秦末农民大起义中陈胜的相关历史资料,应查阅该书中的( B)

  A. 本纪 B. 世家 C. 列传 D. 书

  相关知识:《史记》分本纪(以帝王为中心的历代大事记)、年表(帝王将相年表)、书(记述政治、经济、天文、地理等方面制度)、世家(诸侯王的事迹)、列传(官僚、士大夫、名人的传记)。全书的中心是本纪、世家、列传。陈涉世家(农民起义领袖建张楚政权)、项羽本纪(推翻秦、西楚霸王)

  21、中国历史上纪年方式多种多样,直到中华民国时期才统一使用公历纪年。《梅花岭记》中写道“顺治二年乙酉四月(1645年2月),江都围急。”此处采用的纪年方式是( D)

  A. 天干地支纪年法 B. 帝王年号纪年法 C. 王公年次纪年法 D. 年号和干支兼用

  22、农历每月的十五,按照特定称谓纪日法叫做( B )

  A.朔 B.望 C.既望() D. 晦

  注:农历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十六为既望,阴历每月最后一天为晦。

  23、干支纪年是中国古代历法的一大发明。2009年1月26日我国进入农历己丑年,也即进入了牛年。有位先生与新中国同龄,他的生肖应是(A)

  A.鼠或牛 B.牛或虎 C.虎或马 D.上述说法都不对

  相关知识:天干地支纪年方法:换算方法

  方法一:1、公元后的纪年换算

  按下列顺序记住天干、地址与数字的对应关系:

  天干:甲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4 5 6 7 8 9 10(0) 1 2 3

  地支:子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4 5 6 7 8 9 10 11 12(0) 1 2 3

  法则:①天干在前,地支在后

  ②天干就是公元纪年的末尾数字

  ③公元纪年除以12的余数为地支

  例:2006 尾数6→丙 2006/12余数2→戌

  所以2006年为丙戌年

  注意:(1)如果某一年尾数为0或该年除以12余数为0,则取天干之第10位“庚”和地支第12位“申”。如公元120年为庚申年。

  24、《范进中举》一文中,范进“中举”是参加了( A )

  A.乡试   B.会试   C.院试   D.殿试

  25、我国古代科举考试在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称黄甲、金榜。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与“金榜”有关的进士科、殿试、天子门生,分别开始出现于(D)

  A.隋朝、北宋、南宋 B. 唐朝、唐朝、北宋 C.隋朝、唐朝、明朝 D.隋朝、唐朝、北宋

  相关知识:【童生试】也叫“童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东汉时避光武帝刘秀讳,而称秀才为茂才)。第一名叫案首。

  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桂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è)元。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杏榜)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金榜)

  26、先秦和秦汉文学中常出现“关”和“山”,如“关中”、“山东”等。请问“关”和“山” 分别指哪那道关和哪座山( D )

  A.山海关和泰山 B.雁门关和太行山 C.玉门关和贺兰山 D.函谷关和崤山

  相关知识:秦汉时普遍用地处崤山谷地的函谷关、潼关作为区分东、西两大地域的界标,分别称关东、关西。(也有以太行山为界的)(关东出相,关西出将)现在的关东在今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四盟市(蒙东源于东北),地处祖国东北方,自古以来,就泛称〃东北〃,而明以后又俗称〃关东〃,直到当代仍在民间盛行。唐代亦指洛阳。(山东也有称太行山以东的)

123
纠错评论责编:jiaojiao95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