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全国高考 >> 全国高考语文模拟题 >> 2019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十三)

2019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十三)

中华考试网  2018-12-17  【

  2019年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试题及答案(10 )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膝盖 / 熹微 忏悔 / 阡陌 角色 / 角斗

  B.斑斓 / 狂澜 恫吓 / 胴体 蛮横 / 横财

  C.造诣 / 翌日 嶙峋 / 殉职 漂泊 / 泊车

  D.船棹 / 沼气 牛犊 / 赎罪 冠冕 / 弱冠

  2.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早在中日建交谈判之初,钓鱼岛主权归属分歧便是建交谈判的拦路虎。当时,鉴于实现邦交正常化是两国外交战略选择中的当务之急,双方领导人为避免因钓鱼岛问题阻碍建交进程,约定对此“以后再谈”,此即可视为中日在钓鱼岛争议问题上存在“默契”的滥觞。如今野田政府掩耳盗铃,置两国默契与共识于不顾,把属于中国的岛屿倒买倒卖,更是走在一条错误和危险的道路上。

  A.拦路虎 B.滥觞 C.掩耳盗铃 D.倒买倒卖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陈玲玲研究组撰写研究论文,揭示了一类全新内含子来源的长非编码RNA的产生机制,及其参与剪接调控的重要功能。

  B.奥地利维也纳总医院宣布,维也纳医科大学成功完成了听觉脑干植入首次手术。手术进行得很顺利,一周后患者便可出院。

  C.国内北斗导航在轨卫星总数已达16颗,系统服务性能进一步提升,这些将为国内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D.作为今夏国内最火的电视娱乐节目,《中国好声音》已经在“高收视、高关注、高争议”中落幕,但由之引发的各种启示却仍值得众多业界和媒体的探讨。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所以继文艺复兴之后,人文主义的发展经由宗教改革走向自然科学的研究。

  ②又因人文的关怀与对正义的追求,发展了社会主义。

  ③更由理性的自由思考透视经济的发展与财富增长之道,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机制,导向了资本主义。

  ④西方从15世纪到16世纪文艺复兴期间,科学的精神由人文价值的追求唤醒。

  ⑤在此一过程中,人文精神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⑥当时的哲学家强烈地表达对入世生活的肯定,表达对自然与生命的赞赏。

  A.⑤④②⑥①③ B.⑤④②③①⑥ C.④⑥①③②⑤ D.④⑥①⑤②③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公讳云飞,姓葛氏,浙江山阴人。父承升,江南长淮卫千总,授武略都尉。公幼读书成童①,赴试郡中,闻母疾,弃归。武略公尝率家人十数骑猎,顾谓公曰:“弧矢,男子事也,汝能之乎?”公援弓矢,六发皆中。武略喜曰:“我弓六石而能挽中,当弃儒为将,其可成父志乎!”公跪受命。

  年三十,中嘉庆己卯科武举人。道光癸未科成进士,官营守备,五擢至定海镇总兵。丁父忧,去官一年,浙江巡抚乌尔恭额复奏公署定海镇总兵。及英吉利兵船突据定海城,巡抚乌公先见,驰书要公诣镇海,计防御。公督耕陇上,得书白母太夫人,遂行。

  公至镇海,请尽出劲兵扼金鸡、招宝两山间,集定海溃兵,大阅海上。归与寿春镇总兵王锡朋、处州镇总兵郑国鸿,偕往复定海城。七月,夷袭厦门,公闻之,立牒告大府:土城守单,筱峰背负海有间道,宜增炮及以营船备水剿。又执不与。

  八月癸巳,夷果复犯定海,攻竹山门,败走,明日窥东港浦,皆击退之。

  戊戌,天大雾,夷始全队逼土城,公倚睥睨,闻风帆海水声,微辨贼舻将近城,炮击沉之。夷分道攻峰、竹山,筱峰无炮,夷众夺间道下,攻破竹山门,背薄土城。公手掇四千斤炮回击之,血流成渠。贼殊死进,公率所部二百余卒,持刀械步斗。夷首安突得执大绿旗麾兵进,遇公,骂曰:“逆贼,终污吾刀!”斩之。刀折,复拔所佩刀二,冲贼队中,至竹山门,方仰登,贼刀劈公面去其半,血淋漓,径登贼駴迸间②,而有炮背击公,洞胸穴如碗,前后枪铳雨集,中伤数十,遂卒。

  (选自《后期桐城派文选译·葛公墓志铭》,巴蜀书社,有删减)

  【注】①童:指尚未通过考试成为生员(秀才)的读书人。②駴迸间:猛烈击鼓处。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丁父忧,去官一年 丁:遭逢

  B.复奏公署定海镇总兵 署:代理

  C.筱峰背负海有间道 间:中间

  D.攻破竹山门,背薄土城 薄:靠近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宜增炮及以营船备水剿 公手掇四千斤炮回击之

  娘以指叩门扉曰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駴迸间,而有炮背击公 汝能之乎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儿寒乎?欲食乎

  7.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公督耕陇上 B.劲兵扼金鸡、招宝两山间

  C.大阅海上 D.复拔所佩刀二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表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葛公出身官员家庭,幼年读书成为童生,去参加科举考试,听到母亲生病的消息,没有考试就回家了。

  B.等到英国兵船突然占据了定海县城,巡抚乌尔恭额先发现,急速送信要葛公到定海去谋划防御事务。

  C.葛公听到英夷袭击厦门的消息,立刻书面报告上级防守的形势和策略,但是上级固执而没有同意他。

  D.在与英军的土城之战中,葛公率领部下,顽强抵抗,最后惨死在敌人的枪炮中,表现出了他为国献身的精神。

  9.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

  (1)我弓六石而能挽中,当弃儒为将,其可成父志乎!(3分)

  (2)公督耕陇上,得书白母太夫人,遂行。(3分)

  (3)夷果复犯定海,攻竹山门,败走,明日窥东港浦,皆击退之(4分)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花下醉

  [唐]李商隐

  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1)清人马位评论本诗说:“‘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有雅人深致。”全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雅人”形象?请简要分析。(3分)

  (2)有人说本诗诗眼是一个“醉”字,请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 。(王羲之《兰亭集序》)

  (2)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3)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4)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文雅的复杂性

  孙克强

  ①在中国古典美学史上,雅俗的表现是复杂的、多样的。雅俗的差异在于文化层次的高低,在于文化积累的多少。然而这种高低和多少却又是相对的,是在比较中呈现的。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度”,超过度的限制,就会走向它的反面。以语言为例,“文雅”本是层次高、积累厚、修养好的体现,但过分讲究辞采,难免华而不实;刻意追求古奥,必然隐晦难懂。例如汉大赋以语汇丰富、用字奇僻为尚,尤其是扬雄、司马相如的作品,奇字僻词堆砌满纸,简直可与字典、类书相比,读起来颇感困难。甚至连有“八斗之才”的曹植也说:“扬、马之作趣幽旨深,读者非师传不能析其辞,非博学不能综其理。”这样的文章,尽管色彩斑斓绚丽,但其艺术效果必然有限。文雅过头会变为俗,正如清人魏禧论文所说:“着佳言佳事太多,如市肆之列杂物,非不眩目,正嫌有市井气耳。”将文雅强调到极端,就会产生令人反感的酸腐,必将导致变美为丑。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满口的“之乎者也”令人感到可悲又可笑,其实像孔乙己这样迂腐的文人在历史上可谓多矣,以至于人们常将知识分子称作“酸文人”。

  ②的确,有的文人为了显示自己的文雅和博学,在诗文中大量运用典故,或故意使用冷僻词语,以炫耀才学。使事用典是知识丰富的表现,可以使文章显得博奥而有文采,彰显文雅。然而使事用典对于作品来说不过是为了增加其表现力,可是有的人却不懂得这个道理,舍本逐末,过分追求文雅,而使作品流于晦涩难懂。

  ③在文学史上,与过分求雅相反也有刻意求俗的现象,所谓“求俗”是指在作品中有意使用口语、俚语等非文人化的语言或表述方式,因而显示出与一般文人作品不同的风格面貌。如中唐时人白居易将文艺作为教化工具,表现形式力求通俗易懂,其《新乐府序》云:“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这里的“质而径”、“直而切”分别强调了语言须质朴通俗,议论须直白显露,从而使读者容易了解接受,以达到教化天下的最佳效果。为使妇孺皆解,白诗在语言的运用和词语的修饰上,力求通俗浅白,常常采用为民间所“喜闻乐见”的语言,宋人曾举其诗中俗语为例:“‘亲家翁’、‘开素’、‘鹊填河’,皆俗语。白乐天用俗语为多。”除了语言的俚俗之外,白居易在诗境的构思上也求浅求俗。在批评史上,对白居易诗歌通俗化倾向评价往往是褒贬参半,有赞美者,亦有加以批评者,如针对其语言的批评:“乐天赋诗,用老妪解,故失之粗俗。”又如针对其诗境的批评:“白居易的诗……往往用很多话描述一个境界,一种形象,仿佛生怕读者不理解,不得不反复叮咛一般,因此,他的不少诗都是大白话,很少有浓烈情思。”应该说白居易的“求俗”的文学实践有得有失,本文不拟加以分析评判,举白居易之例意在说明文雅的复杂性。

  ④与创作中的酸腐风气相互呼应的是批评家的求雅过甚以至于走入极端的倾向。一些批评家把绝对化的文雅作为评价作品的唯一标准,竟将其他的表现手法一概否定。在文学批评史上关于雅俗批评的复杂性还表现在既有针对某种特定对象历时性变化的批评,又有面对不同对象共时性的比较批评。

  ⑤文雅在美学史上的表现是十分复杂的,创作者和批评者都会有自己独特的认识,既有求雅而走入极端却失去文雅的基本特点者,也有反其道而行之走入“俚俗”的另一极端者。同一对象在不同时期可以有不同的雅俗认识,同一时期对不同的文体也会有不同的雅俗辨析。围绕雅俗的不同认识和追求形成了美学史上许多有趣的话题。

  (选自2012年第1期《社会科学战线》,有删减)

  12一l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A.文化层次的高低和文化积累的多少,会导致雅俗的差异。

  B.扬雄、司马相如的作品,奇字僻词堆砌满纸,连有“八斗之才”的曹植也不喜欢这样的作品。

  C.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度”,将文雅强调到极端,一定会导致变美为丑。

  D.在批评史上,白居易诗歌因其通俗化倾向而往往得到更多人的赞赏。

  E.批评家往往把绝对化的文雅作为评价作品的唯一标准,将其他的表现手法一概否定。

  13.关于“用典”的表述中,下列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用典的好处是可以使文章显得博奥而有文采,彰显文雅。

  B.对于作品来说,用典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其表现力。

  C.有的文人故意使用冷僻词语,以炫耀才学。

  D.有的人用典因为过分追求文雅,而使作品流于晦涩难懂。

  14.文雅的复杂性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全文,请简要概括。(4分)

  15.文章第④段中提到了“历时性变化的批评”的概念,请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这一概念的理解。(4分)

123
纠错评论责编:jiaojiao95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