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全国高考 >> 全国高考语文模拟题 >> 2019年高考语文备考练习及答案(7)

2019年高考语文备考练习及答案(7)

中华考试网  2018-08-30  【

2019年高考语文备考练习及答案(7)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驰骋/聘请 饶恕/夙愿 塞翁失马/敷衍塞责

  B.瑕疵/遐想 遏止/摇曳 是否/臧否

  C.诽谤/磅礴 洗涤/嫡亲 累积/劳累

  D.渗透/掺杂 俯仰/辅导 屡见不鲜/鲜为人知

  【参考答案】A仍旧是自主命题以来稳定的考查形式,四项三列,分别考查形近字、音近字和多音字。同时延续上年的小变化,引入成语的考查,仍旧是两组成语。

  B中xiá、C中dí、D中fǔ。D,“俯仰”考查了两个第三声相遇,前者发第二声的经典知识点。

  A.chěng/pìn shù/sù sài / sè

  B.xiá è/ yè fǒu/ pǐ

  C.bàng/páng dí lěi / lèi

  D.shèn /chān fǔ xiān/xiǎn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与连篇累牍的电视剧本身相比,剧中翻书的动作、人物的坐姿等,只是一些细节。然而,令专家如鲠在喉、遭观众调侃的,正是其中与历史常识相冲突的文化“倒刺”。梳理这些细节,无论是将死后谥号、庙号当作生前名号,还是“早产”的线装书、字画、历史事件等,其中的知识性错误都不难发现。只要多一些检查环节,多一些细节上的较真,在文化产品正式推向受众之前做好知识核查,诸多类似笑话或许是可以避免的。

  A. 连篇累牍 B. 如鲠在喉 C. 梳理 D. 受众

  【参考答案】A没有了去年的虚词。两个成语、两个词语(实词,一个动词,一个名词)。

  A连篇累牍:累,重叠,堆积;牍,古代写字的木片。 形容篇幅过多,文辞长。多为贬义。此处并没有体现出贬义。

  B如鲠在喉:鱼骨头卡在喉咙里。比喻心里有话没有说出来,非常难受。此处使用正确。

  C梳理:梳爬整理。这里指对细节的整理,使用正确。

  D受众:指的是信息传播的接收者,包括报刊和书籍的读者、广播的听众、电影电视的观众、网民。受众从宏观上来看是一个巨大的集合体,从微观上来看有体现为具有丰富的社会多样性的人。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贝母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鳞茎具有止咳化痰、清热散结的神奇功效,常常采集起来,加工成药材。

  B.此次《环境保护法》修订,历时两年,前后经过了多次审议,如今终于定稿,在环境优先于经济的原则上已达成一致并写入法律。

  C.一段时间以来,汉字书写大赛、非遗保护等文化现象引人注目,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已越来越为国人所认知。

  D.马尔克斯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不仅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以及拉美“大学爆炸”的先驱,还是记者、作家以及电影工作者。

  【参考答案】C。A项偷换主语。“采集”的主语应该是“人”,偷换主语。“贝母”应该是“被采集起来”。

  B项语序错乱。应该先是“达成一致”,再“定稿”。

  D项“不仅……还”属于递进关系,前后内容倒置,应该是不仅是“记者、作家以及电影工作者”,还是“……的先驱”。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然而,我们的大脑对音乐的感知却不是这样。

  ②所以要有交响乐,也正是这样的“和声”才使得我们这个世界充满趣味。

  ③例如管弦乐的合奏,音波虽然混合,但是管乐声和弦乐声仍然保持各自的特点。

  ④物理学家们长期热衷于研究的现象都是整体等于所有部分的加合,声音就是这样的。

  ⑤整体可以大于部分之和,这一事实现在对大多数人来说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了,但是曾经让物理学家们感到非常窘困。

  ⑥虽然管乐声和弦乐声独立地进入我们的耳朵,但是这两种声音的“和声”对我们的情感所产生影响却远远大于这两种乐器的单独作用。

  A.④①③⑥②⑤ B.④③①⑤⑥② C.⑤③④①②⑥ D.⑤④③①⑥②

  【参考答案】D乱序排列衔接题最重要的就是掌握行文的逻辑关系。先看选项,首项不是④就是⑤,寻找两项的共性——“物理学家们”,它在④的句首,在⑤的句末(由事实引出物理学家),可见,⑤在④前,排除AB;观察CD差异,③、④以及②、⑥两组的先后关系是重点,只需要判断一组即可。③讲“管弦乐”,④由“物理学家”引出“声音”,“管弦乐”是“声音”的一个表现,所以应该先④后③。答案出来,为D。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5-9小题。

  刘敞,字原父,临江新喻人。举庆历进士,廷试第一。编排官王尧臣,其内兄也,□亲嫌自列,乃以为第二。通判蔡州,直集贤院,判尚书考功。

  奉使契丹,素习知山川道径,契丹导之行,自古北口至柳河,回屈殆千里,欲夸示险远。敞质译人曰:“自松亭趋柳河,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译相顾骇愧曰:“实然。但通好以来,置驿如是,不敢变也。”顺州山中有异兽,如马而食虎豹,契丹不能识,问敞。敞曰:“此所谓驳也。”为说其音声形状,且诵《山海经》、《管子》书晓之,契丹益叹服。使还,求知扬州。

  扬之雷塘,汉雷陂也,旧为民田。其后官取潴①水而不偿以它田,主皆失业。然塘亦破决不可漕,州复用为田。敞据唐旧券,悉用还民,发运使争之,敞卒以予民。天长县鞫王甲杀人,既具狱,敞见而察其冤,甲畏吏,不敢自直。敞以委户曹杜诱,诱不能有所平反,而傅致②益牢。将论囚,敞曰:“冤也。”亲按问之。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富人陈氏也。相传以为神明。

  敞以识论与众忤,求知永兴军,拜翰林侍读学士。大姓范伟为奸利,冒同姓户籍五十年,持府县短长,数犯法。敞穷治其事,伟伏罪。未及受刑,敞召还,判三班院,伟即变前狱,至□四五,卒之付御史决。

  敞侍英宗讲读,每指事据经,□以讽谏。时两宫方有小人间言,谏者或讦而过直。敞进读《史记》,至尧授舜以天下,拱而言曰:“舜至侧微也,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帝竦体改容,知其以义理讽也。皇太后闻之,亦大喜。

  积苦眩瞀,屡予告。帝固重其才,每燕见他学士,必问敞安否;帝食新橙,命赐之。疾少间,复求外,以为汝州,旋改集贤院学士、判南京御史台。熙宁元年,卒,年五十。

  (选自《宋史·刘敞传》,有删节)

  【注】①潴:蓄积。②傅致:罗织。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素习知山川道径 素:向来

  B. 将论囚 论:讨论

  C. 持府县短长 持:挟制

  D. 卒之付御史决 决:判决

  【参考答案】BB的“论”是“评定”之意。

  6. 填入下列句子“口”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①编排官王尧臣,其内兄也,口亲嫌自列,乃以为第二

  ②伟即变前狱,至口四五,卒之付御史决

  ③敞侍英宗讲读,每指事据经,口以讽谏

  A. ①且 ②则 ③所 B. ①以 ②于 ③因

  C. ①且 ②则 ③因 D. ①以 ②于 ③所

  【参考答案】B选项中,①和②是保持一致的。所以①和②只需要会判断其中一句即可。①中指王尧臣为了避嫌,就把刘敞排为第二名。“以”字是介词,表原因,“因为”的意思,而“且”要么递进要么并列要么让步,这里都不通。排除AC。直接看③。③中刘敞陪伴英宗读书,利用历史故事和典籍来讽谏的意思,“因”和“所”都有凭借的意思,但是这句凭借的内容在前,行为目的在后,用“因”字比较恰当。“所”引导的凭借,往往凭借的内容在后。

  7.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B. 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C. 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D. 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参考答案】C实在是太喜人的一道题。听过新东方高考语文课的学生应该觉得轻而易举。整个句子延续了“四六”的基本句式,去掉人名“尧”、副词“惟”、语气词“耳”,都是四字结构!又对仗整齐——“天地享之”“百姓戴之”。

  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雷塘曾被官府征作其它用途,刘敞经过努力,将它归还给百姓。

  B. 刘敞曾经在扬州和永兴军等处任职,为当地做了不少实事。

  C. 范伟多次犯法,在刘敞的审理下伏罪,但刘敞被召还之后,他马上翻供。

  D. 当皇帝不听其他大臣进谏时,刘敞犯颜直谏,用一身正气折服了皇帝。

  【参考答案】D此题相比往年,难度下降。考查题干信息与文本的信息对应,考查文意理解、疏通能力。A提到征作他用、经过努力与归还百姓三点,一头一尾都能在文中找到对应,经过努力体现在“发运使争之”。发运使是官名,他不同意刘的做法,但“卒以予民”,可见是刘使他折服,自然刘也是经过努力的了。B中任职地扬州与永兴军(西安)都是对的,扬州雷塘一事,永兴军范伟一事,都可说明“为当地做了不少实事”。C主要是翻供,这一点在“即变前狱”中非常明显。D中“犯颜直谏”错误,而是用典籍和历史故事来“讽”谏。

  9.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4分)

  【参考答案】(道路)非常笔直、好走,用不到几日便可抵达中京,因为什么缘故要走这条路呢?关键字词“径”,名词活用为形容词,翻译为“笔直的”;“易”,与语境切合,翻译为“好走”;“道”,名词作动词,翻译为“走”。

  ②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富人陈氏也。(3分)

  【参考答案】王甲知道刘敞能为自己申明冤屈,才敢告发,原来杀人的人,是姓陈的富人。关键字词在“直”、“乃”、“盖”。“为己直”是为王甲做主,结合字义翻译为伸冤、洗冤。“乃”可以是“才”或“于是”,这里表条件,译为“才”。“盖”之后为原因,且此处用了一个判断句式,翻译时要注意。

  (2)契丹人为什么对刘敞表示叹服?请结合具体事例加以说明。(3分)

  【参考答案】契丹人的叹服,是因为两件事。一是刘敞能记忆地图,准确地说出道路的不妥当。一是大家都不认得的野兽,刘敞不但认得,还能引用古书来例证。在文中第二段中找。段中讲到两事,一是带路,一是认兽。

  10.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望江怨

  送别

  [清]万树

  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①。愁云清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

  [注] ①杪:树梢。

  (1)这首词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送别场景?(3分)

  【参考答案】描写了在春天的傍晚,诗人在江别送别友人,看着前方江水渺茫,友人的扁舟渐行渐远,被岸边的树梢遮住了部分;天边云霞点点,帆船越来越远,比沙鸥还要小,整个送别的画面悲凉寂寥。抓住总体之景:时间、地点、氛围;细致描写每一个画面,将每一种景物写出来即可。

  (2)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请结合全词分析。(4分)

  【参考答案】诗人在友人的帆船出发之后仍旧不忍离开,目送扁舟渐行渐远,第一次渲染了不舍之情;一直看到帆船比沙鸥还小,还不忍离开,“愁云”再次渲染;最后,看这时夕阳,还有“一竿红”,反倒怪起友人离别时催着要早早离开,使自己不能和友人多聚片刻,这里的“怪”进一步反衬了“不舍”,此时情感已经得到三重渲染。“怪”的反常心理,使诗人的离别之情渲染到了极致,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浓烈的不舍和留恋,可见两个友情之深。抓住“怪”这个心理描写,着重分析其对抒发诗人情感的作用。注意题干“结合全词”,一定要梳理出全文的情感脉络。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子曰:“ , 。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

  (2)开荒南野际, 。 ,草屋八九间。(陶渊明《归园田居》)

  (3)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 。(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

  (4)元嘉草草,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参考答案】

  (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2)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

  (3)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4)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再次反猜题,再次考《论语》!其余三篇都属于诗文短篇,易记。总体难度易。

12
纠错评论责编:jiaojiao95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